一种导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376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柱,包括导柱体,所述导柱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导柱体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输出的温度测量单元。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该导柱内设置了温度测量单元,并通过线缆将测得的、表示导柱当前温度值的数据送出,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模具工作的过程中直观地通过设置在模具外部的装置监测导柱的温度。从而可以在导柱温度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止模具的工作,不会出现由于导柱温度太高而导致的定位偏差或模具磨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柱
技术介绍
在模具设计时,需要在模架上设置多个导柱和导套,这些导柱和导套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以便于在合模时,保证其精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识。因此,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强调导柱和导套的精度和强度,以便于提高模具的精度,继而达到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但是,由于模具的特殊性,加上导柱和导套本身由金属制成,在模具工作时,导柱和导套之间的摩擦加上模具本身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塑胶模具,其本身就具有加热、保温等等步骤,使得安装在模具上的导柱和导套在模具工作时温度逐渐升高。当其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导柱和导套可能会发生形变,这不仅加剧了导柱和导套之间的摩擦,使温度再次升高,继而使得模具定位出现差异;而且摩擦加剧带来的磨损可能是导柱和导套因磨损加剧而提前报废。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较为有效的方法,仅仅只是凭经验控制导柱和导套的温度,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仅仅凭经验控制导柱温度、其可靠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取得导柱温度、可靠性较高的导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导柱,包括导柱体,所述导柱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导柱体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输出的温度测量单元。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柱体中,并通过沿所述导柱体轴线方向设置的线缆输出。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导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所述导柱体与模架连接端向所述导柱体末端延伸的盲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线缆设置在所述盲孔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导柱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凹陷,所述导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所述导柱体与模架连接端向所述导柱体末端延伸且与所述凹陷相通的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线缆设置在所述通孔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线缆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被耐热的粘胶固定在所述导柱体中。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导柱体上的盲孔或凹陷的内表面接触。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用于容置且引出所述线缆的孔位于所述导柱体纵向轴线上。在本技术所述的导柱中,所述盲孔长度为所述导柱体长度的1/2-1/3或所述凹陷位于所述导柱体的1/2-1/3处。实施本技术的导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该导柱内设置了温度测量单元,并通过线缆将测得的、表示导柱当前温度值的数据送出,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在模具工作的过程中直观地通过设置在模具外部的装置监测导柱的温度。从而可以在导柱温度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止模具的工作,不会出现由于导柱温度太高而导致的定位偏差或模具磨损。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导柱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与盲孔内壁位置关系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导柱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导柱第一实施例中,该导柱包括导柱体1,导柱体1安装在模架2上,安装方式可以是传统的导柱安装方式,例如,过逾配合(紧配合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导柱体1内设置有用于测量导柱体1温度值并将测量得到的温度值输出的温度测量单元;温度测量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导柱体1中,并通过沿导柱体1轴线方向设置的线缆5输出。之所以要求线缆5沿导柱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是因为导柱体1在模具工作的过程之中是要与导套配合对模具定位的,也就是说,导柱体1在模具工作时需要受到一定的作用力,这使得导柱体1需要一定的强度,而沿导柱体1轴线方向引出的线缆5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持该导柱体1的强度。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导柱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导柱体1与模具2 的连接端向导柱体1的末端(即突出模架的一端)延伸的盲孔3,即该盲孔3由所述导柱体1 与模具2连接一端开始,沿其轴线向上述突出端延伸,但并不会到达上述突出端;温度传感器4和与温度传感器4连接的线缆5设置在盲孔3中。在安装时,上述线缆5和温度传感器4被耐热的粘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导柱体1中。具体来讲就是固定在上述盲孔3中, 使得温度传感器4和与温度传感器4连接的线缆5的位置固定,不会移动;这对精确取得导柱的温度值是有好处的。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为更准确地取得导柱体1上的温度值,温度传感器4与导柱体1上的盲孔3的内表面接触。请参见图2,图2中温度传感器4紧贴于盲孔3的内壁 31上。由于导柱体1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其导热性较好,因此,上述盲孔3内表面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导柱的温度;为了进一步增强导柱体1的强度,上述用于容置且引出线缆5的孔位于导柱体1纵向轴线上;同样是为了保证上述导柱体1的强度,盲孔3的长度为导柱体1 长度的1/2-1/3。也就是说,上述盲孔3贯通上述导柱体1的1/2或1/3的长度。通过上面的结构,就可以将每个导柱在工作时,特别是长时间工作时的温度值及时地取得,输出到外部的装置中表示出来,使得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知导柱温度,从而控制其工作温度,保证模具的精确度及导柱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导柱还包括第二实施例,其导柱结构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导柱体1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温度传感器4的凹陷6,该凹陷6是在上述导柱体1的表面向其轴向挖掘而得。导柱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导柱体1与模架2连接端向导柱体1末端延伸且与凹陷6相通的通孔7,与温度传感器4连接的线缆5设置在通孔7中。 同样地凹陷6位于导柱体1的1/2-1/3处;此外,上述第二实施例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较第一实施例复杂,但是,第一实施例由于凹陷6的存在,使得通孔7的直径可以较小,能够容纳两条线缆5即可,这使得导柱体1的强度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导柱,包括导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导柱体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输出的温度测量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柱体中,并通过沿所述导柱体轴线方向设置的线缆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所述导柱体与模架连接端向所述导柱体末端延伸的盲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线缆设置在所述盲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凹陷,所述导柱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由所述导柱体与模架连接端向所述导柱体末端延伸且与所述凹陷相通的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线缆设置在所述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被耐热的粘胶固定在所述导柱体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柱,包括导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导柱体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输出的温度测量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林杨延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平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