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1758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进行热定影,其具备:环绕旋转轴的环状发热带;配置在所述发热带环路内侧的第一按压部件;将所述发热带从其环路外侧面向第一按压部件进行按压、形成所述定影夹持部的第二按压部件。所述发热带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层和沿所述发热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配置的、接受电力的一对电极层。所述电阻发热层具有沿其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薄层部和设置在该薄层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薄层部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中央部,并且经由沿与所述发热带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耸立的壁面与所述中央部连接,由此形成台阶。所述电极层为了与所述壁面中分别对应的部位相接触而配置在所述电阻发热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在使用形成有电阻发热层及为之供电的电极层的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中,谋求延长该定影带的使用寿命的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日本)特开2007-272223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都是采用通过给包含电阻发热层的定影带直接供电来使之发热的定影装置。像这样的定影装置,与以卤素加热器为热源的定影装置相比,具有节能的优点。图8是用于该定影装置的定影带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定影带500中在加强层555的上面层积着电阻发热层556。而在电阻发热层556的外表面的两端部则层积着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层559, 作为接受外部电源电力的电极。进而在电阻发热层556的外周面,在位于两个电极层559之间的区域内层积着用于提高与记录纸之间分离性(離型性)的分离层557。在此,由于电阻发热层556是由电阻较大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只要有电流通过,就会产生焦耳热。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让连接在外部交流电源580的供电部件570与电极层559接触,使电阻发热层556的两端部产生电位差,电流就会流过电阻发热层556。这样,电阻发热层556发热,该热量用于记录纸的热定影。然而,发现在上述结构的定影带500中,如果长时间通电,则在电极层559的靠近分离层557的边缘与电阻发热层556相接触的接触部560附近会被过度加热。一旦发生这样的局部过热,则会出现以下问题,S卩,与其他部位相比,该发热部位将加速老化,降低定影带500的使用寿命。在此,关于上述局部过热的原因,可认为是如下所述。即因为电流易于通过电阻值较小的地方,所以由供电部件570提供给电极层559 的电流,要从与另一端电极层559的距离尽可能短的位置流向电阻发热层556。结果就是在电极层559与电阻发热层556之间,电流主要集中在电极层559的靠近分离层557的边缘与电阻发热层556相接触的接触部560。于是,从上述接触部560集中流入电阻发热层的电流,在电阻发热层556的厚度方向上分散而流动,然后在另一个接触部560的附近再次集中。因此,可认为接触部560的电流密度最大,在该部位电阻发热层556会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在电阻发热式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希望能延长定影带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为一种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来进行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绕旋转轴而旋转的环状发热带;配置在所述发热带的环路内侧的第一按压部件;将所述发热带从其环路外侧向第一按压部件按压而形成所述定影夹持部的第二按压部件。所述发热带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层、沿所述发热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配置的、接受电力的一对电极层。所述电阻发热层具有沿其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厚度变薄的薄层部和设置在该薄层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薄层部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中央部,并且经由一壁面与所述中央部连接,由此形成台阶,该壁面沿与所述发热带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耸立。所述电极层配置在所述电阻发热层上,并与所述壁面中分别对应的部位接触。根据上述结构,电流集中在电极层与壁面接触的位置(以下称“壁面接触部”),经由该壁面接触部而流动的电流的路径截面积,比路径截面接近于线状的现有的结构大,所以能够降低电流密度,难以产生局部过热的现象。由此,可以缓解发热带局部温度升高,延长发热带的使用寿命。在此,在上述定影装置中,所述电极层的厚度优选在所述壁面的高度以上。而且,优选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是圆柱状的按压辊,所述发热带隔着间隙配置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上,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按压部件旋转,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与所述发热带从动旋转。还有,优选所述第一按压部件是圆柱状的辊轴体,所述发热带是形成于所述辊轴体外围的辊外皮,所述辊轴体与所述辊外皮构成一个辊。再有,优选所述电阻发热层是将导电填料分散于耐热性绝缘树脂中而形成的。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可以是具备上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直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结构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轴向上的剖面图;图5(a)及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带加热部位的温度降低的效果图;图6是表示现有产品与实施例产品的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最大值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图8是现有定影带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将通过下面的基于附图的说明变得更为清楚。下面,以将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适用于串联式彩色数码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该打印机1整体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如该图所示,该打印机1具备图像处理部3、给纸部4、定影部5以及控制部60,与网络(如LAN)连接,接受来自外部终端装置(未图示)的打印任务的运行指示,根据该指示,形成由黄、品红、青及黑色构成的调色剂图像,将这些图像进行多次转印,实行全色的图像形成。下面将黄、品红、青、黑的各再现色表示为Y、M、C、K,在与各再现色相关的结构部件的编号上附上该Y、M、C、K。<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部3具备与Y K色分别对应的成像部3Y、3M、3C、3K、光学部10、中间转印带11等。成像部3Y具备感光鼓31Y、配设在其周围的充电辊32Y、显影辊33Y、一次转印辊 34Y、用于清洁感光鼓31Y的清洁刮片35Y等,在感光鼓31Y上形成Y色的调色剂像。关于其他的成像部3M 3K,结构与成像部3Y相同,因而在该图中省略符号。中间转印带11是环状的转印带,被架设在驱动辊12和从动辊13上,沿箭头A方向被驱动旋转。光学部10具备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根据来自控制部60的驱动信号,发出用于形成Y K色图像的激光L,曝光扫描感光鼓31Y 31K。通过该曝光扫描,通过充电辊32Y 3 而带电的感光鼓31Y 31K上形成静电潜像,每个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33Y 31而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1Y 31K上的Y K色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11上同一位置上重合,错开时间被实行一次转印。利用通过一次转印辊34Y 34K而起作用的静电力,中间转印带1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被依次转印,形成全色调色剂像,进而向二次转印位置46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给纸部4具备容纳记录纸S的供纸盒41、将供纸盒41内的记录纸S — 张一张地陆续输送到传输通路43上的拾取轮42、用于控制将陆续送出的记录纸S送到二次转印位置46上的时机的一对定时辊44等,配合着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的移动时机,从给纸部4将记录纸S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通过二次转印辊45的作用,中间转印带11 上的调色剂像被整体二次转印到记录纸S上。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46的记录纸S被输送到定影部5,记录纸S上的调色剂像(未定影图像)通过在定影部5的加热、加压,被定影在记录纸S上,经由一对出纸辊71,将记录纸S输送到出纸盘72中。<定影部>图2是表示上述定影部5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3是其侧视图。如图2所示,定影部5具备定影带154、按压辊150、加压辊160和供电部件170。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影装置,使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来进行热定影,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部件:环绕旋转轴而旋转的环状发热带,配置在所述发热带的环路内侧的第一按压部件,将所述发热带从其环路外侧向第一按压部件按压,形成所述定影夹持部的第二按压部件;其中,所述发热带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层,沿所述发热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配置的、接受电力的一对电极层;所述电阻发热层具有沿其宽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薄层部和设置在该薄层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薄层部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中央部,并且经由一壁面与所述中央部连接,由此形成台阶,该壁面沿与所述发热带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耸立;所述电极层配置在所述电阻发热层上,并与所述壁面中分别对应的部位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川升深谷守山本直树早瀬彻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