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1671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包括刀杆本体及刀具,刀具穿入于刀杆本体的穿孔,于刀杆本体的穿孔内螺设定位块,于定位块的一端形成非圆形的插槽,并于插槽的内周壁形成复数个止滑凹部,而刀具的插固部的外周面形成复数个与止滑凹部抵靠的止滑角落;藉此,利用止滑凹部及止滑角落能够避免刀具与刀杆本体打滑空转,使刀具与刀杆本体结合更加稳固,实用性极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削机具的构件,尤其是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刀杆刀具结合装置,设有刀杆本体、刀具及筒夹,刀杆本体于轴心位置贯穿有穿孔,刀具穿入于刀杆本体的穿孔,筒夹设于穿孔内并套固于刀具,藉此完成刀杆本体与刀具的结合固定并进行后续的切削加工作业。然而,筒夹夹持刀具的力量仍有不足且又因为刀具及穿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刀具与刀杆本体仍可能会产生相对转动的情形,导致刀具空转打滑,需要作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装置。 该装置使刀具与刀杆本体的结合更加稳固,实用性极佳;并且延长刀具与刀杆的整体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杆本体,其为一长形筒体并包括分别位于该刀杆本体两相对侧的一主轴固定部及一容置部、一位于该刀杆本体外周面的法兰部及一贯穿该刀杆本体轴心位置的穿孔;一定位块,其固设于该穿孔内并设有一螺设部及一插槽,该螺设部位于该定位块的一端并螺固于该穿孔内周壁,该插槽位于该定位块的另一端并呈轴向凹陷状;该插槽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并于该插槽的内周壁形成复数个止滑凹部;一刀具,其穿入该穿孔并于两端分别形成一切削部及一插固部,该刀具设有一位于该切削部及该插固部之间的中段位置;于该插固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止滑角落,该复数个止滑角落抵靠于该复数个止滑凹部;以及一筒夹,其设于该穿孔内并位于该容置部,该筒夹套固于该刀具的中段位置。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刀杆刀具结合装置有关于刀具及穿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会产生相对转动并导致刀具空转打滑的不足与限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装置,可以获得的具体效益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1.避免相对转动其于刀杆本体的穿孔内内螺设定位块,于定位块的一端形成非圆形的插槽,并于插槽的内周壁形成复数个止滑凹部,而刀具的插固部的外周面形成复数个与止滑凹部抵靠的止滑角落;藉此,利用止滑凹部及止滑角落的结合能够避免刀具与刀杆本体产生相对转动,使刀具能够稳固地与刀杆本体结合,极为实用。2.冷却效果佳由于定位块设有冷却液孔以及刀具设有刀具孔,使得冷却液能够流经冷却液孔及刀具孔,进而能够将刀具及被切削的工作件冷却,而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 并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刀具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插固部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主要组件标号说明刀杆本体10、筒体11、主轴固定部111、容置部112、法兰部113、穿孔114、第一段 1141、第二段1142、抵缘115、盖体12、定位块20、螺设部21、插槽22、止滑凹部221、冷却液孔23、刀具30、30B、30C、切削部31、插固部32、32A、止滑角落21、321A、中段位置33、刀具孔 34、34B、34C、筒夹 40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 至3所示,包括一刀杆本体10、一定位块20、一刀具30及一筒夹40等组件,其中如图1至3所示,该刀杆本体10包括一筒体11及一盖设固定于该筒体11 一端的盖体12,该筒体11包括分别位于该筒体11两相对侧的一呈半圆锥状的主轴固定部111及一容置部112、一位于该筒体11外周面且呈圆盘状的法兰部113及一贯穿该筒体11轴心位置的穿孔114 ;较佳地,该穿孔114包括一贯穿该主轴固定部111的第一段1141及一贯穿该容置部112的第二段1142,该第二段1142的孔径大于该第一段1141的孔径;于该第一段1141及该第二段1142的段差处形成一呈环形的抵缘115。刀杆本体10除了穿孔114 以外的其余形状结构皆属于现有技术,且不是本技术的重点,在此不详细描述。如图1至3所示,该定位块20固设于该穿孔114内并抵靠于该抵缘115,该定位块20设有一螺设部21及一插槽22,该螺设部21位于该定位块20的一端并螺固于该穿孔 114的第一段1141内周壁,该插槽22位于该定位块10的另一端并呈轴向凹陷状;该插槽 22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并于该插槽22的内周壁形成复数个止滑凹部221 ;较佳地,于该定位块20的轴心位置贯穿有一与该插槽22相通的冷却液孔23。如图1至4所示,该刀具30贯穿该盖体12并穿入该穿孔114,该刀具30于两端分别形成一切削部31及一插固部32,该刀具30设有一位于该切削部31及该插固部32之间的中段位置33 ;于该插固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止滑角落321,该复数个止滑角落 321抵靠于该复数个止滑凹部221 ;较佳地,该插固部32的截面形状与该插槽22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且该复数个止滑角落321 —对一地分别抵靠于该复数个止滑凹部221 ;本技术中,插固部32的截面形状不一定要与插槽22的截面形状相同,例如插固部的截面形状是三角形而插槽的截面形状是六角形,因此插固部的三个止滑角落抵靠于插槽的六个止滑凹部中的其中三个,即可达到刀具不与刀杆本体相对转动的目的,本技术对于插固部及插槽的截面形状是否相同不作特定的限制;较佳地,该插固部32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并对应形成四个止滑角落321。较佳地,于该刀具30内贯穿有一与该插槽22相通的刀具孔34。冷却液孔23及刀具孔34的作用在于冷却液能够流经冷却液孔23及刀具孔34, 进而能够将刀具30及被切削的工作件冷却,而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并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如图1至3所示,该筒夹40设于该穿孔114内并套固于该刀具30的中段位置33 ; 筒夹40的作用在于固定刀具30的中段位置33,筒夹40属于现有技术的构件且不是本技术的重点,其详细结构及夹持刀具30原理在此不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较佳地,该插固部32A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并对应形成三个止滑角落321A。本技术的插固部32、32A及插槽22只要藉由止滑角落321、321A及止滑凹部 221的抵靠即可实施,本技术对于插固部32、32A的形状、止滑角落321、321A的数量、止滑凹部221的数量不作特定的限制。如图6、7所示,本技术的第三及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只是刀具30B、30C的切削部31B、31C不同,分别为铣刀刀具与攻牙刀具(第一较佳实施例也是属于铣刀刀具的一种),藉此,可以得知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刀具30、 30B、30C,非常实用。第三及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刀具30B、30C同样具有刀具孔34B、34C。如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及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杆本体,其为一长形筒体并包括分别位于该刀杆本体两相对侧的一主轴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刀杆刀具安装稳固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杆本体,其为一长形筒体并包括分别位于该刀杆本体两相对侧的一主轴固定部及一容置部、一位于该刀杆本体外周面的法兰部及一贯穿该刀杆本体轴心位置的穿孔;一定位块,其固设于该穿孔内并设有一螺设部及一插槽,该螺设部位于该定位块的一端并螺固于该穿孔内周壁,该插槽位于该定位块的另一端并呈轴向凹陷状;该插槽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并于该插槽的内周壁形成复数个止滑凹部;一刀具,其穿入该穿孔并于两端分别形成一切削部及一插固部,该刀具设有一位于该切削部及该插固部之间的中段位置;于该插固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复数个止滑角落,该复数个止滑角落抵靠于该复数个止滑凹部;以及一筒夹,其设于该穿孔内并位于该容置部,该筒夹套固于该刀具的中段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堆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