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6121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以下通式(1)表示的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通过室内浸泡杀螺药物活性评价试验表明由通式(1)表示的4个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螺活性,其中在10mg/L的浓度下用药72h,Monocillin?II在对钉螺的灭杀率可达95%以上,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70%以上;Radicicol对钉螺的灭杀率可达75%以上,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90%以上,Monocillin?I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40%以上,Monocillin?III对福寿螺的灭杀率可达7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β-雷琐酸大环内酯的新用途,具体来说涉及了 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方面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类的统称,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中许多螺类可供人们食用,如中国圆田螺和方形环或棱螺等,或用作饲料或饵料,如耳河螺和大沼螺等。但也有许多螺类是多种人类或牲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长角涵螺纹、沼螺等是华枝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小土蜗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尖口圆扁螺是布氏姜片虫的中间寄主等等,一旦它们被感染,它们的繁殖和扩散就会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 此外,还有一些螺,如福寿螺能快速、过量地繁殖,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导致生态灾害。有害螺类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水淹土埋等物理防治、药物防治和利用动物捕食的生物防治等。由于药物防治方便快捷、效果明显,即使采取大规模的物理防治过程中,药物也多同时应用来联合防治,因此药物防治一直是钉螺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螺类防治的药物主要有五氯酚钠、氯硝柳胺、溴乙酰胺和烟酰苯胺等。其中五氯酚钠杀螺效果好,价格低,但对人畜和水生动植物有严重危害,环境污染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禁止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其中:化合物1:R1=R2=R3=H,C-5′和C-6′之间为单键,C-7′和C-8′之间为双键;或化合物2:R1=H,R2+R3=O,C-5′和C-6′之间为双键,C-7′和C-8′之间为单键;或化合物3:R1=Cl,R2+R3=O,C-5′和C-6′之间为双键,C-7′和C-8′之间为单键;或化合物4:R1=H,R2+R3=O,C-5’和C-6’之间及C-7’和C-8’之间为单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雄魏孝义薛璟花吴萍游晓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