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848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包括壳体、内部电路、引脚以及引出导线,该内部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引脚和引出导线,该引脚另端则伸出壳体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壳体上形成有供引出导线导出的贯通孔以及用于密封贯通孔的挡片;该插头还包括形成在壳体内的顶触片,该顶触片锁固在壳体上而顶触于该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密封性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头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
技术介绍
插头,一般包括壳体、内部电路、引脚以及引出导线,该壳体为整个插头的承载主体,该内部电路设置在壳体内而起到电压变换或者稳流的功效,所述引脚一端与内部电路相连,另一端伸出壳体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引出导线则一端与内部电路相连,另一端则露出于插头而供与待充电设备相连。目前,该引出导线伸出插头的方式,通常仅仅是通过在壳体上开设一个贯通孔,并在贯通孔内侧设置一个挡片,该挡片能利用壳体内部部件抵顶而起到密封贯通孔的作用。 但是,当整个插头被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头内部部件会存在相互错位的风险,由此就会存在插头接线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插头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以解决现有技术插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内部部件错位而造成插头接线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包括壳体、内部电路、引脚以及引出导线,该内部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引脚和引出导线,该引脚另端则伸出壳体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壳体上形成有供引出导线导出的贯通孔以及用于密封贯通孔的挡片;其中,该插头还包括形成在壳体内的顶触片,该顶触片锁固在壳体上而顶触于该挡片。进一步,该壳体上形成有螺接孔,而该顶触片上相应位置则设置有通孔,该螺接孔和通孔经由一锁固件锁固而使顶触片固定在壳体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其由于还包括顶触片,并通过顶触片锁固在壳体上从而永久性地顶触着该挡片,从而保证插头接线的密封性,即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具有密封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涉及--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涉及插头中接线密封结构部分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 插头100壳体1 贯通孔11螺接孔12 内部电路2引脚3 引出导线4顶触片5通孔5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100,其包括壳体1、内部电路2、引脚3以及引出导线4,该壳体1为整个插头100的承载主体,该内部电路2两端分别连接引脚3和引出导线4,该引脚3另端则伸出壳体1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壳体1上形成有供引出导线4导出的贯通孔11以及用于密封贯通孔11的挡片(图中未示出);上述特征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故不再对其多余描述,下面对本技术的改进点进行详细阐述该插头100还包括形成在壳体1内的顶触片5,该顶触片5锁固在壳体1上而顶触于该挡片。作为一种具体的锁固方式,该壳体1上形成有螺接孔12,而该顶触片5上相应位置则设置有通孔51,该螺接孔12和通孔51经由一锁固件(图中未示出)锁固而使顶触片5 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100,其由于还包括顶触片 5,并通过顶触片5锁固在壳体1上从而永久性地顶触着该挡片,从而保证插头100接线的密封性,即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具有密封性好的特点。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包括壳体、内部电路、引脚以及引出导线,该内部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引脚和引出导线,该引脚另端则伸出壳体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壳体上形成有供引出导线导出的贯通孔以及用于密封贯通孔的挡片;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还包括形成在壳体内的顶触片,该顶触片锁固在壳体上而顶触于该挡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接线密封结构的插头,包括壳体、内部电路、引脚以及引出导线,该内部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引脚和引出导线,该引脚另端则伸出壳体而供与插座相连,该壳体上形成有供引出导线导出的贯通孔以及用于密封贯通孔的挡片;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