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0454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将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的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都可行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透镜驱动装置1中,沿透镜支撑体的外周周向上卷转的第1环状线圈19的外周周向上以90度等间隔配置有第2环状线圈16a~16d,磁石17设定在环口3的周壁的内周侧且沿着第1环状线圈的周向等间隔至少有4个,各磁石17把内周面17a做成相同磁极且与第1环状线圈19的外周面对向设定,同时第2环状线圈16a~16d所设定的位置与第2环状线圈相对向。透镜载体5向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19上通电,透镜载体5与光轴相正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16a~16d上通以一定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瑞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 (专利公开第JP2002-373435号公报)在用于捕光的驱动装置中,披露了一种透镜载体外周面的周向上以90度的间隔设置第1环状线圈和第2环状线圈,并在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上设置有与各环状线圈相对的磁石,往环状线圈通电后使得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对焦方向)及径道方向(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小型照相机中,只是使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如果为防止抖动使之往X-Y方向移动时,那么就需要让透镜驱动装置整体向X方向驱动和Y方向驱动的这种马达来使之移动。简单说,小型照相机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往透镜载体的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及往X-Y方向(防抖补正)的移动,仅仅只要透镜载体移动,这样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另外,往透镜载体光轴方向的移动,即便采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可以办到,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里,仅仅只是能往X方向移动,往防抖补正(X-Y方向)光轴相交面的移动则无法做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以简易的构造,将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都可行的透镜驱动装置、对焦照相机及带有照相功能移动终端装置。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内周侧上支撑透镜载体作自由移动的固定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沿周向卷转的第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外周的周向以90度间隔设置至少2个的第2环状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且沿着第1环状线圈的周向按一定间隔设置的4个磁石,第2环状线圈从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看呈环状,各磁石内周面具有相同磁极且内周面与第1环状线圈的外周面对向设置,同时第2环状线圈设置的位置与第2环状线圈中的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面相对向,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将通电,透镜载体与光轴相正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内周侧上支撑透镜载体作自由移动的固定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沿周向卷转的第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的外周的周向以90度间隔设置至少2个的第2环状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且沿着第1环状线圈的周向设置的环状磁石,第2环状线圈从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看呈环状, 磁石在其内周面和外周面上的磁极不同,且内周面与第1环状线圈的内周面对向设定,同时第2环状线圈设置的位置与第2环状线圈中的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面相对向,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将通电,透镜载体与光轴相正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的特点是,固定体是在磁石外周侧上拥有外周侧壁的环口,环口从前侧来看,其外周侧壁略呈平面四角形,磁石和第2环状线圈配置于环口的角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的特点是,固定体具有环状的环口,环口具有外周侧壁和位于外周侧壁的内周上的内周侧壁、及内侧壁和外周侧壁相连接的连接壁,磁石设置于环口外周侧壁的内周侧上,环口的内周侧壁配置于透镜载体和第1环状线圈之间。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的特点是,第1环状线圈在光轴方向上设置有多个, 第2环状线圈和磁石与各个第1环状线圈相对应设置。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自动对焦照相机,具备所述任一特点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在透镜载体的透镜成像侧设置的图像传感器。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搭载有前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所谓移动终端装置是指手机、信息携带终端(PDA)、笔记本电脑等。根据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透镜载体的对焦移动(光轴方向的移动)是由于向第1环状线圈通电后,和磁石之间产生向透镜光轴方向的推力,致使透镜载体向光轴方向移动。防抖补正是向任意的第2环状线圈通电,根据与磁石之间产生透镜载体的半径向的推力,由此透镜载体将往与光轴正交的X-Y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进行对焦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磁石的内周面中,从右(左)侧发出的磁力线覆盖了圆周向右(左)面的分布,越远离磁石的内周面越往右(左)侧弯曲。即,磁力线的方向为半径向内面和相对半径向的左右方向分布。同样,磁石的内周面中,从前侧部发出的磁力线越远离内周面越往前方侧弯曲。另外,磁石内周面中,从后侧部发出的磁力线线方向分布于半径向内面和光轴方向后面,越远离内周面越往后方侧弯曲。例如,向第1环状线圈通以从前侧看呈反时针方向的电流,就能得到半径向内面的交链磁通成分,根据夫累铭的左手定则,就会向光轴方向前方产生推力,镜头载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第2环状线圈从外面看通以顺时针电流,在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上就能得到光轴方向前面的交链磁通成分,产生向半径向内面的推力。同样,在第2环状线圈的后侧部、右侧部、左侧部中,也会产生向半径向内面的推力。为此,镜头载体向光轴方向内面移动。磁石兼作光轴方向移动用和X-Y方向移动用,靠1个第1环状线圈、至少2个第2 环状线圈、及至少2个磁石就能实现透镜载体向光轴方向及X-Y方向移动。因此,通过简单构造以少量的部品点数能实现透镜载体的对焦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另外,磁石兼作光轴方向移动用和X-Y方向移动用,靠1个第1环状线圈、至少2 个第2环状线圈、1个磁石就能实现透镜载体向光轴方向及X-Y方向移动。因此,通过简单构造以少量的部品点数能实现透镜载体的对焦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磁石及作为防抖补正功能的第2环状线圈设置在有一定深度四角形角部上,因此,防抖补正功能拥有了,同时做到与无搭载防抖补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同的尺寸,且做到小型构造。在环口内周壁和外周壁之间,可以把第1线圈交叉的磁通量密度提高,所以可以提高作用于第1线圈上的Z方向推力。将对光轴方向的移动有帮助的第1环状线圈设定有多个,将对X-Y方向的移动有帮助的第2环状线圈设定有多个,所以能提高透镜载体向光轴方向的推力和向X-Y方向的推力。附图说明图1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a)是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水平截面图,(b)是(a)中所示B 部的功能模式图。图3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沿图5中的A-A线的断面图。图4关于第1实施例的自动对焦照相机中,透镜载体与驱动部之间关系组图。图5是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轴测视图。图6关于第2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7关于第2实施例的线圈体的分解斜视图。图8关于第2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作成第1实施例图5中所示的A-A位置相同位置的切断截面图。图9关于第3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作成第1实施例图5中所示的A-A位置相同位置的切断截面图。图10关于第3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示图。图11关于第3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的环口角部的水平截面图。图12关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与图5中所示的A-A位置相同位置的切断截面图。图13关于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环口斜视图。图14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与图5中所示的A-A位置相同位置的切断截面图。图15是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与图5中所示的A-A位置相同位置的切断截面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1透镜驱动装置3 环口3a外周侧壁北角部3c内周侧壁5透镜载体9前侧弹簧11后侧弹簧16a 16d第2环状线圈17 磁石19第1环状线圈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内周侧上支撑透镜载体作自由移动的固定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沿周向卷转的第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外周的周向以90度间隔设置至少2个的第2环状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且沿着第1环状线圈的周向按一定间隔设置的4个磁石,第2环状线圈从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看呈环状,各磁石内周面具有相同磁极且内周面与第1环状线圈的外周面对向设置,同时第2环状线圈设置的位置与第2环状线圈中的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面相对向,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将通电,透镜载体与光轴相正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木学市川和广
申请(专利权)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