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8685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在简易的构造中,将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的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都可行,其中,第1磁石17在环口3内周侧的周向的数个地方以等间隔配置,并且设置在第1环状线圈19的对面。第2磁石18设置于第1磁石17、17之间,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16a~16d各环的内侧,透镜载体5往光轴方向移动时会往第1环状线圈19通电流,往X-Y方向移动时会在指定的第2环状线圈16a~16d上通指定的电流。环口3从光轴方向前侧来看,其外周壁3a呈平面多角形,第2磁石18及第2环状线圈16a~16d配置于环口3的角部3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有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2-373435号公报),在用于捕光的驱动装置中,披露了一种透镜载体外周面的周向上以90度的间隔设置第1环状线圈和第2环状线圈,并在透镜载体的径向外侧上设置与各环状线圈相对的磁石,往环状线圈通电后使得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对焦方向)及径道方向(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小型照相机中,只是使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如果为防止抖动使之往X-Y方向移动时,那么就需要让透镜驱动装置整体向X方向驱动和Y方向驱动的这种马达来使之移动。简单说,小型照相机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往透镜载体的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及往X-Y方向(防抖补正)的移动,仅仅只要透镜载体移动,这样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另外,往透镜载体光轴方向的移动,即便采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可以办到,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里,仅仅只是能往X方向移动,往防抖补正(X-Y方向)光轴相交面的移动则无法做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以简易的构造,将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及防抖补正移动都可行的透镜驱动装置、对焦照相机及带有照相功能移动终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设置的第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外周周向上90度间隔设置的多个第2环状线圈、内周侧上配置着可自由移动透镜载体的环状的环口、环口的外周壁内周侧面上设置着第1磁石和第2磁石、支撑透镜载体自由移动而装置的弹簧,第1磁石在环口的周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多点位置,并设置在第1环状线圈的相对面,第2磁石是设置在第1磁石间并配置在第 2环状线圈环的内侧,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通电流,透镜载体与光轴相直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其特征为环口从光轴方向前侧来看,其外周壁呈多角形平面状,第2磁石及第2环状线圈配置于环口的角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地,环口的外周壁上的角部形成有第2磁石的插入 ?L,第2磁石具有相比其插入方向后端的插入孔面积更大的较大辅助环口板,将第2磁石的顶部从外周侧插入环口的外周壁的插入孔后,辅助环口板重叠固定于环口的外周壁上。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地,第2磁石相接配置于环口外周壁上。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进一步地,第1环状线圈卷转于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第2环状线圈配置于第1环状线圈的外周侧上,透镜载体和环口之间是通过将透镜载体从后侧向前侧方向插入组装进环口环的内侧的,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固定在第1环状线圈的前端,且相比较第1环状线圈外周面,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配置于第1环状线圈的前端的径向内侧。本专利技术的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特征为,它具备前述任意一特征的透镜驱动装置和在透镜载体的透镜构像侧设置有图像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带照相功能的移动终端装置特征是,搭载有所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所谓移动终端装置是指手机、信息携带终端(PDA)、笔记本电脑等。前述的专利技术,如果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的移动(对焦移动),那么往第1环状线圈通电使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另外防抖补正是往周向上设置90度间距的第2环状线圈上通电,那么透镜载体将往X-Y方向进行移动。根据这个,透镜载体就可以完成对焦移动及防抖补正。往第2环状线圈通电使透镜载体往X-Y方向移动时,在第2磁石的侧面上相对于此侧面就会产生直角方向的磁场。因此,向第2环状线圈通电,第2环状线圈包围第2磁石侧面,由于夫螺铭定则,在透镜载体的半径向上就产生推力,透镜载体就会向与光轴呈直交的方向(X-Y)移动。用于防抖补正功能的第2环状线圈及第2磁石设置在有一定深度环口角部的空间上,因此,防抖补正功能拥有了,同时做到了与无搭载防抖补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同的尺寸,且做到了小型构造。因为第2磁石是从形成于环口外周壁的插入孔处插入环口内进行固定的,所以容易组装,特别在第2环状线圈的环内侧,第2磁石的配置较容易实现。第2磁石相接于环口外周壁而配置。所以,容易组装。另外,可以使第2磁石的磁通量吸收于环口中,因此能够防止磁通量的泄露,可以提高第2磁石所产生的磁通量密度。由于第1环状线圈是周向卷转于镜头载体的外周,第2环状线圈设置于第1环状线圈的外周侧,所以构成简单且组装容易。另外,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在第2环状线圈的环内侧,是从后侧向前侧将透镜载体插入的,所以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边部不会有干涉而能将第2磁石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的环内侧。附图说明图1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水平截面图。图3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图5的A-A的断面图。图4关于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是表示透镜载体与驱动部之间关系的组图。图5关于第1实施例驱动装置外观斜视图。图6关于第2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7关于第2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水平截面图。图8关于第2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与图5A-A位置相同位置切断后所示意纵截面图。主要附图标记1透镜驱动装置3 环口3a外周壁北角部5透镜载体9前侧弹簧(弹簧)11后侧弹簧(弹簧)16a 16d第2环状线圈19第1环状线圈17第1磁石18第2磁石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内容,将参照图1 图5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关于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是一种组装到手机里的自动对焦照相的透镜驱动装置。本透镜驱动装置1的配置是,如图1所示,备有环状的环口 3、透镜载体5、环口 3光轴方向前侧上设置的框架7及前侧弹簧9、环口 3后侧上设置的底座8及后侧弹簧11。配置在后侧弹簧11与环口 3之间的垫片(绝缘材料)15。在透镜载体5的外周上固定有线圈体4。如图1及图2所示,环口 3从前侧看外周壁3a略呈四角形,四角的角部北呈倒角形状。如图1所示,在环口 3的各角部北,在外周壁3a上形成有第2磁石18插入的插入孔 21,从外周侧将第2磁石18插入进环口 3的内周侧。环口 3的外周壁3a内周上合计有8个第1磁石17,并且环口 3的角部北上固定有被分别设置着的总计4个的第2磁石18。各第1磁石17,如图1及图2所示,从各个前侧看平面略呈三角形构成,越往环口 3的角部北处其厚度越厚,内周侧是沿第1环状线圈19 (后面有叙述)外周面上的圆孤状构成,环口 3角部北毗邻的第1磁石17是配置在相互指定的间隔位置上。另外,第1磁石 17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上磁极也不同,比如内周侧上是N极,那么外周侧上为S极。第1磁石17,以互为相邻的任意2个磁石17、17为一组,合计为4组的磁石部,4 组的磁石部在第1环状线圈19 (后面有叙述)的周围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环口 3的4个各角部北中,环口 3的外周壁3a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各个第2磁石 18。如图2所示,第2磁石18在相邻的第1磁石17、17之间,与第1磁石17之间隔有间隙来配置。第2磁石18,其内周侧与外周侧拥有不同的磁极。在本实施例中,内周侧为N极, 外周侧为S极。另外,本实施例中,第2磁石18的内周侧的磁极与相邻的第1磁石17的磁极相同,磁通量与第1环状线圈19呈直交状。如图1所示,透镜载体5略呈圆筒状,它的内周侧上固定有透镜(不作图说明)。 透镜载体5的外周上固定的线圈4是由第1环状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设置的第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外周周向上90度间隔设置的多个第2环状线圈、内周侧上配置着可自由移动透镜载体的环状的环口、环口的外周壁内周侧面上设置着第1磁石和第2磁石、支撑透镜载体自由移动而装置的弹簧,第1磁石在环口的周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多点位置,并设置在第1环状线圈的相对面,第2磁石是设置在第1磁石间并配置在第2环状线圈环的内侧,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通电流,透镜载体与光轴相直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其特征为:环口从光轴方向前侧来看,其外周壁呈多角形平面状,第2磁石及第2环状线圈配置于环口的角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17 JP 2010-113072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载体、透镜载体的外周上设置的第 1环状线圈、透镜载体外周周向上90度间隔设置的多个第2环状线圈、内周侧上配置着可自由移动透镜载体的环状的环口、环口的外周壁内周侧面上设置着第1磁石和第2磁石、支撑透镜载体自由移动而装置的弹簧,第1磁石在环口的周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多点位置,并设置在第1环状线圈的相对面,第2磁石是设置在第1磁石间并配置在第2环状线圈环的内侧,透镜载体往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环状线圈通电流,透镜载体与光轴相直交的X-Y方向的移动时,在指定第2环状线圈上通一定电流,其特征为环口从光轴方向前侧来看,其外周壁呈多角形平面状,第2磁石及第2环状线圈配置于环口的角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为,环口的外周壁上的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木学外山宏慈
申请(专利权)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