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功能的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7873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功能的手机,第1磁石17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多点设置并设在第1环状线圈19对面,第2磁石18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16a~16d环的内侧。透镜驱动装置内周侧配有透镜支撑体5的环状环口3上,固定有第1磁石17和第2磁石18,透镜支撑体5与环口3之间将透镜支撑体5在环口3的环内侧从后侧向前侧插入组装,第2环状线圈16a~16d的前侧部是从第1环状线圈19的前端开始向前侧靠出且配置于第1环状线圈19的径向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功能及附带照相功能的手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JP2002_373435号公报)揭示了一种有关于捕光的驱动程序,在透镜 支撑体的外周面周向以90度间隔设有第1及第2环状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径向外侧配置 有与各环状线圈处于对向位置的磁石,通过环状线圈通电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聚焦 方向)及运行方向(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搭载于手机等物件上的小型照相功能中,透镜支撑体只向光轴方向移 动。为手动辅正进行的X-Y方向移动时,通过向X方向驱动的马达、向Y方向驱动的马达使 得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移动。用于小型照相功能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向透镜支撑体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及 X-Y方向(手动辅正)的移动是仅移动透镜支撑体来进行这一点是以往所未曾有的。另外,向透镜支撑体光轴方向的移动即使可以采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来实现,但 专利文献1的技术只能提供向X方向移动,手动辅正(X-Y方向,即光轴直交面的移动)则 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镜支撑体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及手动辅 正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功能及带有照相功能机功能的手机。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点是具有在内周上支持透镜的透镜支撑体、环绕于 透镜支撑体外周面上的第1环状线圈、第1环状线圈外周面的周向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 环状线圈、在内周侧上配置了透镜支撑体的环口、外周侧固定在环口上、内周侧固定在透镜 支撑体上的弹簧、固定于环口上的多个第1磁石和多个第2磁石以及控制向各线圈通电的 控制部,第1磁石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并设在第1环状线圈对面,第2磁石设在第1磁石 之间并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环的内侧,当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控制部会向第1环 状线圈输送电流;而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呈正交的X-Y方向移动时,控制部向所定的第2环 状线圈输送电流;透镜支撑体与环口之间是将透镜支撑体在环口的环的内侧从其后侧向前 侧进行插入组装,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是从第1环状线圈的前端开始向前侧靠出且配置 于第1环状线圈的径向内侧。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全部从第1环状 线圈的前端开始向前侧靠出且配置于的第1环状线圈的外周面的其径向内侧。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1环状线圈外周面的周向以90度等 间隔配置多个第2环状线圈。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环口呈方形,第1磁石分别配置在环口 的四个角部,第2磁石分别配置在环口的四个侧面内周位于第2环状线圈内侧。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前述特点的透镜驱动装置,在透 镜支撑体的透镜成像侧设置有画像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附带照相功能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搭载有前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根据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的移动(对焦移动)是通过第1 环状线圈通电后将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手动辅正是通过周向间隔90度设置的第2 环状线圈通电后,透镜支撑体会向X-Y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实现透镜支撑体的对焦移 动及手动辅正。在透镜支撑体上固定有环绕于透镜支撑体外周面周向上的第1环状线圈、 第1环状线圈外周面上周向上间隔配置的第2环状线圈。与第1环状线圈对向设置的第1 磁石周向等间隔固定于环口上,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的环内侧上的第2磁石固定于第1磁 石之间。透镜驱动装置的组合是在环状线圈的环的内侧上从后侧向前侧将透镜支撑体进行 插入。此时,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与第2磁石有相抵触的可能,但由于第2环状线圈的前 侧部从第1环状线圈的前侧端开始吐出于前侧后配置于径向的内侧,所以第2环状线圈的 前侧部与第2磁石相抵触的就会减小,从而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就能更加容易进行。根据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点,在环状环口的环内侧,从后侧向前侧将 透镜支撑体进行插入时,第2环状线圈将没有障碍,而能将第2磁石配置进第2环状线圈的 内侧。附图说明图1是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轴测视图。图2是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图5的A-A剖面图。图4相关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中,透镜支撑体与驱动部之间关联的模块示 意图。图5相关第1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轴测视图。符号说明3环口(筐体)5透镜支撑体9前侧弹簧(弹簧)16a ~-16d第2环状线圈19第1环状线圈17第1磁石18第2磁石22前侧边部(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32Z驱动部33X-Y驱动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1 5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与本实施例相关的 透镜驱动装置1是被组装在手机里带有自动对焦照相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此透镜驱动装置1,如图1和图3所示具有环状环口 3、透镜支撑体5、配置于环口 3的光轴方向前侧的框架7及前侧弹簧9、配置于环口 3后侧的底座8及后侧弹簧11,在后 侧弹簧11和环口 3之间配置有垫片(绝缘材料)15。如图1及图2所显示那样,环口 3略呈略四角筒形状。环口 3在4个角度的各内 周侧中固定有第1磁石17。第1磁石17如图2所示,从各前侧平面看略呈三角形,内侧沿着透镜支撑体5的 外周构成圆弧状。内周侧和外周侧磁极互异,例如内周侧面为N极,外周侧面为S极。每个第2磁石18固定在四角筒状环口 3的4个侧面内周。第2磁石18如图2所 示,辅助外壳18a固定在内周侧端,内侧与外侧磁极互异。如内侧为N极,外侧为S极。如图1 图3所示,镜头载体5呈简略圆筒形状,镜头(图中没有显示)固定在其 周内侧。在镜头载体5的外周面设置按周向整圈环绕的第1环状线圈19。第1环状线圈 19整体呈带状,配置在镜头载体5的外周,在环口 3角部位置相对第1磁石17。第1环状线圈19的外周面上4个第2环状线圈16a、16b、16c、16d在周向上等间 隔(90度间隔)配置。各第2环状线圈16a 16d构成各个侧面皆为矩形。在矩形环内侧 配置有第2磁石18。如图2所示,各第2环状线圈16a 16d每个周向的右侧边部M及左 侧边部沈根据夫累铭左手定则,在镜头载体5的半径向产生推力E,F(参照图4)。径向在本实施例当中,第2环状线圈前侧边部22从整个第1环状线圈19前端19a 突出且位于比第1环状线圈19外周面更靠近其直径向的内侧。如图4所示,第1环状线圈19被连接到Z驱动部32,各第2环状线圈16a 16d 被连接到X-Y驱动部33,驱动部32,33分别开始接通所定电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环状线圈16a与16c,16b及16d串联,X方向及Y方向 的2个环状线圈16a与16c,16b及16d开始向同一方向驱动。例如在Z驱动部32,将镜头载体5向聚焦位置移动(向光轴方向移动)时,第1 环状线圈19通电流A。同样,手动补充时,在X-Y驱动部33,第2环状线圈16a及16c通电流E,镜头载体 5朝X方向移动,第2环状线圈16b及16d通电流F镜头载体朝Y方向移动。根据这一原 理,镜头载体朝X-Y方向移动后进行手动补充。另外,图4中显示的是符合A,E,F根据所通 的电流差生推力的方向和大小。如图1所示,前侧弹簧9,组装前的自然状态是平板状,是由平面呈矩形的环状外 周侧部9a和配置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内周上支持透镜的透镜支撑体、环绕于透镜支撑体外周面上的第1环状线圈、第1环状线圈外周面的周向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环状线圈、在内周侧上配置了透镜支撑体的环口、外周侧固定在环口上、内周侧固定在透镜支撑体上的弹簧、固定于环口上的多个第1磁石和多个第2磁石以及控制向各线圈通电的控制部,第1磁石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并设在第1环状线圈对面,第2磁石设在第1磁石之间并配置于第2环状线圈环的内侧,当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控制部会向第1环状线圈输送电流;而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呈正交的X-Y方向移动时,控制部向所定的第2环状线圈输送电流;透镜支撑体与环口之间是将透镜支撑体在环口的环的内侧从其后侧向前侧进行插入组装,第2环状线圈的前侧部是从第1环状线圈的前端开始向前侧靠出且配置于第1环状线圈的径向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木学浅川聪外山宏慈
申请(专利权)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