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沿斜面向下移动的组合式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25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玩具,该玩具在一斜面上受该斜面所引发的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形式往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该玩具包含:    一主体,该主体大体上呈现一动物的外观,该主体具有一弧状底部,在该弧状底部处形成一凹槽;    一活动元件,该活动元件具有一顶部以及一底部,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主体上,该活动元件的底部突出于该主体的弧状底部之外,进而提供至少一支点,该活动元件的底部并且相对于该主体的底部所形成的凹槽在一第一限制位置与一第二限制位置之间活动;    其中该玩具在该重力作用下沿该斜面成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过程中,该玩具反复地在以该主体的弧状底部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自由地从该第二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一限制位置的一第一动作,与以该活动元件处于该第一限制位置的底部所提供的支点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从该第一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二限制位置的一第二动作之间做切换,致使该玩具往下移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玩具以模拟行走的方式沿一斜面往下移动,特别是指,该玩具受该斜面所引发的一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形式往下移动。
技术介绍
组合式玩具为常见的玩具型态之一。通常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组合容易、变化多端等特性的组合式玩具,在玩具市场中备受欢迎。业界在制造组合式玩具时,是依所需的元件轮廓,利用塑胶、纸质、金属或木质等材质的薄板,使用机械预切割或冲压而成组合用元件。当使用者需要组装这些元件成为组合式玩具时,将这些元件从薄板上一一剥下,再利用各元件上或其边缘上的凹槽、孔洞或接合槽,以及其他连接元件,将各元件一一互相连接,组合成为组合式玩具。然而现有组合式玩具在组合后成为一静态单元如一动物形象……等等静置于桌上,做为摆饰用,因而降低了组合式玩具的乐趣。现有技术中,对于动物形象的组合式玩具,有人以驱动轴或旋转元件等元件的辅助,模拟动物行走中来回摆动的样式。然而,现有技术的组合式玩具所模拟的摆动动作仍需由手动触发,且无法脱离其静置位置真正进行连续地动态移动。美国专利第4,151,676号提供了一种玩具。该专利技术的玩具具有一主体,有一可沿斜面摆动的底面,该底面上具有一沟槽,沟槽内配设有一滚动球。该滚动球在该沟槽内,由该滚动球于该沟槽内的来回运动,改变该玩具相对于该斜面的重心,使该玩具在一斜面上以前后摆动的方式模拟行走而沿该斜面向下移动。然而,由于美国专利第4,151,676号的玩具的元件均为立体状,所占空间较大,无法以组合式玩具的形式,配合于赠品或食品包中内,减少了其应用商机。此外该主体和沟槽滚动球的配设架构较为复杂,需由供应商预先组装完成,令使用者无法享受自行组装一玩具的成就感及乐趣。因此,组合式玩具的设计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玩具,可自行于一斜面上以模拟行走的方式向下移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玩具。该玩具在一斜面上受该斜面所引发的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形式往下移动,该玩具包含一主体,该主体大体上呈现一动物的外观,该主体具有一弧状底部,在该弧状底部处形成一凹槽;一活动元件,该活动元件具有一顶部以及一底部,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主体上,该活动元件的底部突出于该主体的弧状底部之外,进而提供至少一支点,该活动元件的底部并且相对于该主体的底部所形成的凹槽在一第一限制位置与一第二限制位置之间活动;其中该玩具在该重力作用下沿该斜面成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过程中,该玩具反复地在以该主体的弧状底部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自由地从该第二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一限制位置的一第一动作,与以该活动元件处于该第一限制位置的底部所提供的支点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从该第一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二限制位置的一第二动作之间做切换,致使该玩具往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玩具,可在一斜面(Incline)上受该斜面所引发的一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的方式模拟行走地往下移动。由反覆在该第一动作及第二动作之间的转换,本专利技术改进了现有技术的组合式玩具仅能以静态方式娱乐的缺点,使得本专利技术得以于一斜面上,因该斜面所引发的一重力及惯性进行移动。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可改进现有可移动式玩具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而占空间的缺点,而能够以现有组合式玩具的方式来组成本专利技术可移动式的玩具,进一步增加使用者组装一玩具的成就感及乐趣。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实施方式详述及所附图形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式玩具的元件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式玩具的一组装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玩具的侧面图;图4A是组合式玩具所进行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4B分别为组合式玩具所进行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组合式玩具 15主体20躯干组件 20a第一片状元件20b第二片状元件 22插槽24弧状底部 26、44凹槽28扇形孔洞 30前衔接组件30a第三片状元件 32、42突出部位40后衔接组件 40a第四片状元件50活动元件 50a第五片状元件52顶部 54底部60尾部元件 60a第六片状元件62突出部位 64尾端F第一限制位置S第二限制位置I斜面D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玩具,可在一斜面(Incline)上受该斜面所引发的一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形式往下移动。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式玩具10的元件示意图。组合式玩具10具有一主体(未显示)、一活动元件50(Activation member)。该主体由一躯体元件(未显示)以及一尾部元件60所组成。该躯体元件包含一对躯干组件20、一前衔接组件30以及一后衔接组件40。躯干组件20相互对称,分别由一第一片状元件20a以及一第二片状元件20b所构成。每一躯干组件20均具有多个插槽22以及用以提供该主体的底部的一弧状底部24,并于弧状底部24处并形成一凹槽26。前衔接组件30以及后衔接组件40分别由一第三片状元件30a以及一第四片状元件40a所构成,各具有多个突出部位32、42,用以衔接于躯干组件20之间。活动元件50由一第五片状元件50a构成,具有一顶部52以及一底部54。尾部元件60由一第六片状元件60a所构成,具有一突出部位62以及一质量较大的尾端6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式玩具10的一组装爆炸图。该主体由躯干组件20、前衔接组件30以及后衔接组件40组成。前衔接组件30以及后衔接组件40以分别的突出部位32、42穿透过躯干组件20的插槽22内,衔接于两躯干组件20而形成该主体。该主体大体上呈现一动物的外观,其弧状底部及凹槽由躯干组件20的弧状底部24及凹槽26提供。活动元件50的顶部52枢接(Pivotally connected)于躯干组件20的一扇形孔洞28内。底部54突出于躯干组件20的弧状底部24之外,意即底部54所具有的高度大于凹槽26的深度,则底部54进而为该主体提供至少一支点可以相对于该斜面转动。尾部元件60以突出部位62衔接于后衔接组件40的一插槽44上,并朝远离该主体的方向延伸。当该躯干元件以弧状底部24沿该斜面向前倾时,为组合式玩具10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一位能。至于尾部元件60则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二位能。在重力作用下,该第一位能与该第二位能交替处于一极值状态,由此驱动该玩具做前后摆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主体可进一步包含一头部元件(未显示)。该头部元件衔接至前衔接组件30上,以与该躯体元件连接。该头部元件朝远离该躯体元件的方向延伸。该头部元件而可进一步加强该第一位能,进而更佳改进组合式玩具10的摆动。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玩具10的侧面图。组合式玩具10的活动的躯干元件20的底部24相对于弧状底部24所形成的凹槽26在一第一限制位置F与第二限制位置S之间活动。在组合式玩具10在该重力作用下沿该斜面成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过程中,该玩具反覆地在两动作之间移动,进而使组合式玩具10沿该斜面向下前进。图4A为组合式玩具所进行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4B是组合式玩具所进行的第二动作示意图。请参阅图4A。该第一动作是主体15以弧状底部24接触斜面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玩具,该玩具在一斜面上受该斜面所引发的重力作用,进而沿该斜面以一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形式往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该玩具包含一主体,该主体大体上呈现一动物的外观,该主体具有一弧状底部,在该弧状底部处形成一凹槽;一活动元件,该活动元件具有一顶部以及一底部,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主体上,该活动元件的底部突出于该主体的弧状底部之外,进而提供至少一支点,该活动元件的底部并且相对于该主体的底部所形成的凹槽在一第一限制位置与一第二限制位置之间活动;其中该玩具在该重力作用下沿该斜面成前后摆动并模拟行走的过程中,该玩具反复地在以该主体的弧状底部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自由地从该第二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一限制位置的一第一动作,与以该活动元件处于该第一限制位置的底部所提供的支点接触该斜面从而该活动元件的底部从该第一限制位置活动至该第二限制位置的一第二动作之间做切换,致使该玩具往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包含一躯体元件,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躯体元件上,躯体元件提供该弧状底部,当该躯体元件以该弧状底部前倾时,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一位能;一尾部元件,该尾部元件衔接至该躯体元件并朝远离该躯体元件的方向延伸,该尾部元件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二位能;其中在该重力的作用下,该第一位能与该第二位能交替处于一极值状态,由此驱动该玩具做前后摆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该躯体元件包含一对躯干组件,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对躯干组件之间,该对躯干组件并且提供该弧状底部;一前衔接组件,该前衔接组件衔接于该对躯干组件之间;以及一后衔接组件,该后衔接组件衔接于该对躯干组件之间,该尾部元件并且衔接至该后衔接组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包含一躯体元件,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躯体元件上;一头部元件,该头部元件衔接至该躯体元件并朝远离该躯体元件的方向延伸,该头部元件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一位能;一尾部元件,该尾部元件衔接至该躯体元件并朝远离该躯体元件的方向延伸,该尾部元件相对于该斜面提供一第二位能;其中在该重力的作用下,该第一位能与该第二位能交替处于一极值状态,由此驱动该玩具做前后摆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玩具,其特征在于,该躯体元件包含一对躯干组件,该活动元件的顶部枢接于该对躯干组件之间,该对躯干组件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重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