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装置及其应用的天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9953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相装置,其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馈电单元以及介电元件,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第一分接元件以及第一导体段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相装置通过设置所述介电元件从而增加导体电长度,相应的减少了导体的物理长度,从而使移相器的体积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装置及其应用的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移相器是电调基站天线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天线系统的方向图的电调节起主要作用。移相器通过改变到达天线系统单元的信号的相位实现天线系统方向图的电调节,并达到在不同情况下对网络覆盖区域远程控制调节的目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移相装置的尺寸较大,不符合目前天线系统小型化的趋势;此外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现有的移相器的功率分配特性尚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尺寸的移相装置及使用该移相装置的天线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功率分配特性的移相装置,及使用该移相装置的天线系统。一种移相装置,其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馈电单元以及介电元件,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第一分接元件以及第一导体段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一种天线系统,其包括移相装置及与所述移相装置电连接的辐射单元,其中,所述移动相装置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馈电单元以及介电元件,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第一分接元件以及第一导体段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所述第一导体段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连接区相对两侧的电连接端,所述辐射单元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连接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相装置及使用移相装置的天线系统通过在其第一导体段外围即邻近位置处设置有介电元件,该介电元件可改变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 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所述介电元件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从而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因此,在同样电长度下, 所需要的第一导体段的物理长度可相应的减少,从而将移相装置小型化。一种移相装置,其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及馈电单元,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段包括第一耦合区及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区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第一耦合区形成有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由所述第一耦合区与一所述第一连接区的连接处沿所述第一耦合区延伸至所述第一耦合区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区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相电连接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一种天线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移相装置以及辐射单元及反射板,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两个输出端相互电连接,所述移相装置及所述辐射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射板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相装置及使用移相装置的天线系统通过在所述第一导体段上设置第一滑槽,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来容置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相电连接的部分,从而精确的限制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的移动位置,并可获得良好的功分特性。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3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4是图3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5是图3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6是图3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第二导体段的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A是图7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8是图7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9是图7中提供的移相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相装置100,其包括第一导体段110、第一分接元件120、馈电单元130以及介电元件140。所述馈电单元130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 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与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130、第一分接元件120以及第一导体段110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140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110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电长度。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所述采用的序数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相似特征的区别性用语,其并不代表相应的特征的排列顺序,或者使用顺序。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用以传输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段110为带状,所述传输信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在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相对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输入所述第一导体段110,并由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相对的两端输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段应理解为可以进行信号传递的任何导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段110为带状弧形,对应地,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可沿所述弧形的第一导体段110的直径设置,并可设计为可绕一旋转轴心旋转的结构,从而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沿所述第一导体110段移动。进一步地,为了使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能够实现沿所述旋转轴心0旋转,所述移相装置100 还可以包括一个旋转轴150,所述旋转轴150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的旋转轴心0 处,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设置在所述旋转轴150上并可沿所述旋转轴150或在所述旋转轴150的带动下转动。当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设置在所述旋转轴150上时,可以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图未示)直接驱动铰接在所述旋转轴150上的第一分接元件120使其沿着所述旋转轴150转动,从而改变与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相对位置;或者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图未示)直接驱动所述旋转轴150,通过所述旋转轴150带动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分接元件120 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体段110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直线状,曲线状,螺旋状等等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指出的弧形。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 的移动方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指出的沿旋转轴心转动,其可以依照所述不同的第一导体段110的形状来做不同的设计。进一步地,为了精确的控制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的移动位置,提高第一导体段 110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及功分特性,可以在所述第一导体段110 上设置用以容纳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的容纳空间,以使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在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容纳空间内移动,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分接元件120与所述第一导体段110 的位置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具体地,所述第一导体段110包括第一耦合区112及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区112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接区114,所述第一导体段110的第一耦合区112形成有一第一滑槽116,所述第一滑槽116由所述第一耦合区112与一所述第一连接区114的连接处沿所述第一耦合区112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体段、第一分接元件、馈电单元以及介电元件,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分接元件相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与所述第一导体段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分接元件可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移动用以改变流经所述馈电单元、第一分接元件以及第一导体段的信号的相位,所述介电元件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导体段的位置处用以改变所述第一导体段附近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段的电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强彭中卫刘少东刘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