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堂光专利>正文

一种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5628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主体设置有连通供水道腔的分流出水导孔及控制分流出水导孔开闭的控制开关,该分流出水导孔通过管道连接于配用盆排水器上所设置的控制排水器开闭的水控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水龙头自身的水压水流功能来完成配用盆上排水器存排水的开关功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降低去水器成本,提高去水器封合精度,更方便简化水龙头、配用盆和去水器三者的结合安装和维护保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水龙头只有本身的供给水功能,而基本上与水龙头有紧密配用的洗涤盆上的去水器开合功能只靠在去水器外加配一套机械动作开关设置完成,形成水龙头与洗涤盆及去水器虽是配合一起使用,但各自的功能只由各自去解决,传统去水器一般是通过盆底弹跳式开关、链拉式开关、机械杠杆动作开关或拉线动作开关开启或关闭,如图1所示,链拉式开关Ia链条容易断,安放困难,容易丢失;如图2所示,盆底弹跳式开关虽然成本低,但要伸手到脏水下按压操作开关2a,不卫生,不方便;如图3-图5所示,传统的机械杠杆动作开关3a和拉线动作开关如容易出现动作误差或松脱变位、变型,造成去水器封合的精度下降和操作的不便,而且水龙头、洗涤盆、去水器三者安装组合的空间有限,安装维护不方便, 成本高,难以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使用可靠方便和安装维护容易、制造简单、结构紧凑、晚服清洁、空间小的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主体设置有连通供水道腔的分流出水导孔及控制分流出水导孔开闭的控制开关,该分流出水导孔通过管道连接于配用盆排水器上所设置的控制排水器开闭的水控装置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分流出水导孔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对应所接出的管道有一条或多条。所述水龙头主体上有分流到去水器开启闭合装置的水流水压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采用按钮式、轻触式、旋钮式、感应式或拨杆式等。所述控制开关采用按压式开关,包括分水套及其内设置的水流通道、活动芯轴、芯轴套、复位弹簧以及按钮,复位弹簧设置在芯轴套与按钮之间,活动芯轴穿过芯轴套并与按钮连接,活动芯轴的端部设置有与芯轴套紧密接触的封水胶和封水凸缘。所述控制开关包括阀体及其内依次设置的密封圈、密封固定瓷片、密封活动瓷片, 密封活动瓷片连接有阀轴,该阀轴穿过阀体,密封固定瓷片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进水孔,密封活动瓷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孔相配的通孔或槽孔。所述水龙头水流水压分流出来的管道采取单管控制形式,一个水控装置连接一个单管,对应水龙头上设置有单控制开关,上述结构适应用单配用盆。也可以采用双管控制形式,对应水龙头上设置有双控制开关,该结构适用于双配用盆使用。或者采用三管或更多管控制形式,通过三条或更多控制输出管连接分流出水导孔。所述输出水压水流的控制幵关设置在水龙头主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所述输出水压水流的控制幵关设置为并排式设置,该控制幵关为组合式或单控式寸。 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在水龙头主体内供水道腔部位除正常供水给水龙头用水外,另设计一个(配单盆)或2个(配双盆)可简易控制的分流出水导孔,视水龙头与洗涤盆的距离大小采用任意长度软管驳接到洗涤盆上有水控装置的排水器上,利用水龙头控制分流出来的水流水压来完成排水器上的开合功能,避免排水器配备的各种机械动作式的开关设置, 克服传统的机械杠杆动作开关和拉线动作开关,容易出现的动作误差或松脱变位及日久变形造成去水器封合的精度下降和操作的不便,更解决了水龙头、洗涤盆、去水器三者安装组合的空间有限问题,安装维护更快捷方便,也减少了为安装排水器开关而增加洗涤盆的孔位置,使洗涤盆更加美观,更容易清洗,也解决了盆地弹跳式开关等要伸手到脏水下操作开关的不卫生,不方便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图5为已知的去水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去水器开关的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水龙头主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控制开关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图10为本技术的按压式控制开关使用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水压水流进入排水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关闭水压水流进入排水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水压水流再次进入排水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封水盖处于关闭位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6为采用拨杆控制开关的水龙头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的控制开关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图19为本技术的水流水压的单控制管形式的控制开关运行原理图;图20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1、图22、图23为本技术的水流水压的双控制管形式的控制开关运行原理图;图24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5-图27是双盆式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28、图29为单盆式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技术应用于浴缸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1-图42为旋钮式的双盆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43-图50为按钮式的双盆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51-图52为按钮式的双盆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53-图59为组合旋钮双盆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图60-图65为单盆水压水流输出龙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a、链拉式开关2a、按压操作开关3a、机械杠杆动作开关4a、 拉线动作开关1、水龙头主体2、去水器3、排水器水控装置3-11、外壳3-12、压力控制缸3-13、封水盖开闭缸3-14、活塞杆3-15、卸压槽3_16、活塞定位钩3_17、水流阻尼孔 3-21、水压缸3-22、推杆3-23、复位弹簧3_24、溢流口 4、控制开关4_11、分水套4_12、 水流通道4-13、活动芯轴4-14、芯轴套4-15、复位弹簧4_16、按钮4_17、封水胶4_18、 封水凸缘4-21、阀体4-22、密封圈4-23、密封固定瓷片4_24、密封活动瓷片4_25、阀轴 416、进水孔4-27、槽孔5、进水接口 6、控制输出管7、封水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6-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1、洗涤盆上设置的去水器2,去水器2上设置由水流水压控制其开闭的水控装置3,水龙头主体1的供水道腔设置有分流出水导孔,该分流出水导孔通过管道连接于水控装置3上。其中,分流出水导孔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对应其管道也有一个或多个。 分流出水导孔与去水器2的水控装置3之间设置有控制水流水压的控制开关4,该控制开关设置在水龙头主体上,或上下、前后位置设置,控制开关为组合式或单控式。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4采用按压式开关,包括分水套4-11及其内设置的水流通道4-12、活动芯轴4-13、 芯轴套4-14、复位弹簧4-15以及按钮4-16,复位弹簧4_15设置在芯轴套4_14与按钮4_16 之间,活动芯轴4-13穿过芯轴套4-14并与按钮4-16连接,活动芯轴4_13的端部设置有与芯轴套紧密接触的封水胶4-17和封水凸缘4-18,按下按钮时,水流通道打开,水流由分流出水导孔输出,进入按压式控制开关的水流通道,经过活动阀芯4-13与阀芯套4-14之间的空隙,由水流通道出水口流出。本专利技术的水控装置采用水流水压的单控制管形式,单个水控装置3上设置有一进水接口 5,该进水接口 5通过单条控制输出管6连接分流出水导孔。水控装置3包括外壳 3-11及其内横向设置的压力控制缸3-12、纵向设置的封水盖开闭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水压水流输出控制配用盆排水器开启关闭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主体设置有连通供水道腔的分流出水导孔及控制分流出水导孔开闭的控制开关,该分流出水导孔通过管道连接于配用盆排水器上所设置的控制排水器开闭的水控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堂光何健斌何健韵
申请(专利权)人:何堂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