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材 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高强度低合金钢所采用的合金设计方法和机械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从钢结构的安全性出发,钢铁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最好能保持初始力学性能不变。但现代高强度钢的组织多为非平衡组织,当在服役过程中经历热扰动时,易于向平衡组织演变而导致强度大幅度下降。钢中含有铌、钛、钒、铜等元素时,可以产生沉淀硬化现象, 但过于明显的沉淀硬化也导致钢的塑性及韧性的明显降低。建筑用耐火结构钢(杨才福, 张永权.建筑用耐火钢的发展.钢结构,1997,12 (38) =29-34.)虽然在热扰动下可基本保持强度稳定,但这类钢的基体组织多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属于接近平衡的组织类型,强度偏低。此外,耐火钢的技术要求中仅强调了良好的高温强度,S卩os(600°C)彡2/3。s (室温), 而并没有要求控制钢的强度波动。低碳贝氏体钢强度高、韧性好、用途广泛,但其基体组织为非平衡组织,在热扰动下易于向平衡组织演化,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其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热扰动下能够保持恒定硬度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制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热扰动下保持恒定硬度的低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低合金钢加热至1150~1250℃并保温60~180分钟后采用两阶段控轧,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1120~1160℃,再结晶区终轧温度为1000~1040℃,非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930~970℃,再结晶区终轧温度为840~880℃,各温区积累压下量≥60%,终轧后通过小水量喷淋使钢板以5~20℃/s的速率冷却至室温,之后对钢板进行一道次冷轧,压下量为3~6%,最后将钢板在550~650℃回火15~30分钟;所述低合金钢的合金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为:C:0.030~0.070%、Mn:1.20~1.80%、Si:0.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在热扰动下保持恒定硬度的低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低合金钢加热至1150 1250°C并保温60 180分钟后采用两阶段控轧,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1120 1160°C,再结晶区终轧温度为1000 1040°C,非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930 970°C,再结晶区终轧温度为840 880°C,各温区积累压下量彡60%,终轧后通过小水量喷淋使钢板以 5 20°C /s的速率冷却至室温,之后对钢板进行一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杨善武,王宪,林名轩,尚成嘉,王学敏,郭晖,贺信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