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其中,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根据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根据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可以使列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列控车载设备可以根据道岔区域的列控地面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列控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列车制动,可以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
技术介绍
国内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CTCS) 2-200C级列控系统已经在国内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CTCS2-200C级列控系统的列控地面设备在不断改进。这样就给原有的CTCS2-200C级列控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在新建的客运专线中的实际应用带来了适应性问题,而这种适应性问题在道岔处尤为突出。例如,现有的客运专线侧线股道增设了应答器组,当列控中心发出侧线行车指令时,列控车载设备的限速为80km/h。而当列车经过应答器组时,列控车载设备根据应答器组发送应答器报文中的线路速度信息,将列车限速降为45km/h,由于列车发车时的限速为80km/ h,如果列车到达应答器组时的速度超过45km/h,就会触发紧急制动。因此,如何提高现有的CTCS2-200C级列控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的适应性,使其能与改进后的地面设备很好地配合,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 ;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列控车载设备,包括应答器报文接收模块、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确定模块和列控处理模块,所述应答器报文接收模块与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确定模块连接,所述列控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确定模块和应答器报文接收模块连接,所述应答器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 ;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所述列控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本专利技术的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可以使列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列控车载设备可以根据道岔区域的列控地面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进行列控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列车制动,可以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列控车载设备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举例来说,由于每个应答器(组)都有一个ID编号,该编号在全国铁路范围内是唯一的,因此,根据接收到的应答器报包含的应答器ID,对存储的应答器ID数据进行处理, 就可以确定列车即将驶入的应答器所对应的区域。步骤102、根据应答器报文数据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举例来说,根据应答器报文确定列车即将驶入道岔区域后,根据应答器报文可进一步确定前方道岔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道岔的列控地面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列控车载设备处理应答器报文的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从而使列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不会由于限速突降而导致制动。步骤103、根据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由于根据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是根据列控地面设备的具体情况设定的,因此,列控车载设备根据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可以使列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不会发生由于列控车载设备和列控地面设备不适应而带来的通过性差、易引发列车制动的情形。本实施例的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可以使列车在通过道岔区域时,列控车载设备可以根据道岔区域的列控地面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列控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列车制动,可以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图2为本专利技术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由于步骤201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1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202、根据应答器报文内容确定侧线发车模式。举例来说,当根据应答器报文确定列车即将由侧线驶入道岔区域时,即可确定列控车载设备处理应答器报文的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应为侧线发车模式,从而可以使列控车载设备可以根据道岔区域的列控地面设备的具体情况处理接收到的应答器报文。步骤203、若应答器报文包含临时限速信息,且发生线路数据缺失。举例来说,现有的客运专线侧线股道增设了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描述了出站信号机后方的轨道电路信息、前方线路坡度、静态限速和临时限速。由于在这个岔道区域中,应答器组至出站信号机间无轨道电路描述,这样就会导致列控车载设备转换工作模式,使列车限速降低至45km/h,这样就容易引发列车制动。步骤204、将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保持为第一部分监控模式或第二部分监控模式。举例来说,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主要有待机模式、部分监控模式、完全监控模式、目视模式、引导模式、调车模式和隔离模式等。列控车载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应答器报文转换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模式来进行具体的列控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列控车载设备的上述工作模式及其转换条件属于现有技术范畴,因此,为防止与本专利技术产生混淆,本实施例不对上述工作模式及转换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列控车载设备在接收到的应答器报文发生缺失的情况下,会进入部分监控模式, 其中,CTCS-2-200C的列控车载设备的部分监控模式分为第一部分监控模式、第二部分监控模式、第三部分监控模式和第四部分监控模式四种。现有技术根据应答器报文缺失情况,在列车由侧线驶入道岔区域时,由于应答器组至出站信号机间无轨道电路描述,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三部分监控模式,使列车限速降为45km/h。而由于列控地面设备向列车发出的侧线发车指令中的限速为80km/h,一旦列车进入道岔区域的速度超过45km/h 就会触发列车制动动作。为了防止列车进行不必要的制动动作,在列车侧线发车时,本实施例将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保持为第一部分监控模式或第二部分监控模式,这样就可以使列车接收到应答器报文后,不将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三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报文,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应答器ID ; 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 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具体为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确定侧线发车模式;所述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具体为 若所述应答器报文包含临时限速信息,且发生线路数据缺失; 将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保持为第一部分监控模式或第二部分监控模式; 线路数据完整时将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转换至完全监控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答器ID确定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具体为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确定侧线接车模式;所述根据所述应答器报文处理模式对所述应答器报文进行列控处理,具体为 计算列车所在区段的最小载频范围和最大载频范围,在应答器报文中查找位于所述最小载频范围和最大载频范围之间的全部载频集; 将实际收到的载频与所述载频集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载频是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列车所在区段的最小载频范围和最大载频范围,具体为根据公式(1)和(2)计算列车所在区段的最小载频范围Dmin和最大载频范围Dmax, Dmin = D_Min+D_Sen+v · Δ t (1) Dmax = D_Max+D_Sen+v · Δ t (2)其中,D_Max为列车最大安全位置,D_Min为列车最小安全位置,D_Sen为轨道电路信息接收传感器与列车车头之间的距离,ν为列车当前的速度,At为轨道电路载频译码和信息传输的延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应答器报文中查找位于所述最小载频范围和最大载频范围之间的全部载频集,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楠,易海旺,宋志丹,徐效宁,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部运输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