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8317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具备:下部单元外壳;上部单元外壳,位于下部单元外壳的上部,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开关;铰链部,能够上下开闭转动地连接下部单元外壳与上部单元外壳;下部引导部件,位于下部单元外壳,从下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上部引导部件,位于上部单元外壳,从上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以及开关连接体,包括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连接部,连接部连接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随着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上部单元外壳,开关连接体沿着上部引导部件及下部引导部件从前端侧移动到基端侧,随着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关闭上部单元外壳,开关连接体沿着上部引导部件及下部引导部件从基端侧移动到前端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开关转动地安装的上部单元外壳的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在配置有供纸部、记录部等的下部单元外壳上,经由铰链可开关转动地安装配置有原稿读取部的上部单元外壳。在上述结构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在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关闭上部单元外壳的末端区间,产生上部单元外壳向关闭方向的转速急剧加快而导致上部单元外壳与下部单元外壳发生碰撞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用户手指被夹住、部件损伤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将上部单元外壳从大幅打开的状态关闭时在关闭结束区间对上部单元外壳的转动施加制动的各种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上部单元外壳和下部单元外壳通过气弹簧进行连接,并且在上部单元外壳的下表面自由端侧朝下配置螺旋弹簧,在上部单元外壳的关闭结束区间,螺旋弹簧的一端被下部单元外壳上的接触部支撑,从而防止上部单元外壳急剧地关闭。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上部单元外壳(盖)的侧面上朝下突出设置的圆弧状的引导部件上,形成有圆弧状的引导槽,将下部单元外壳(框体)的一侧上所设置的螺栓轴插通到引导槽中,并且用该螺栓的顶部和弹簧部件夹着引导部件,从而上部单元外壳可保持在任意的角度位置,并且在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关闭的位置,通过下部单元外壳上所设置的扭簧对上部单元外壳向上施力。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8714号公报(参照该公报的图1及图2)专利文献2 日本实公平H9815号公报(参照该公报的图3及图6)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2的开关装置中,部件数量多,并且需要气弹簧等尺寸大的部件。为了减缓上部单元外壳向下部单元外壳关闭时的速度,虽然可以考虑设置直线状的油压减震器来代替气弹簧,或者在铰链部增设旋转式油压减震器,但此时开关装置的结构复杂,或者下部单元外壳等产品整体中开关装置所占的比例增大,存在产品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能够防止上部单元外壳向关闭方向的转速急剧加快而导致上部单元外壳与下部单元外壳发生碰撞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用户手指被夹住、部件损伤等,并且能够实现构成部件的简化及小型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开关装置,具备下部单元外壳;上部单元外壳,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上部,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开关;铰链部,连接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使之能够上下开闭转动;下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上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以及开关连接体,包括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第三旋转体及连接部,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体、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上述下部引导部件和上述上部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为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另一个引导部件为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的状态下朝向上述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凸出的弯曲状的引导部件,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弯曲状的引导部件移动,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直线状的引导部件移动,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前端侧移动到上述基端侧,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关闭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基端侧移动到上述前端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能够防止上部单元外壳向关闭方向的转速急剧加快而导致上部单元外壳与下部单元外壳发生碰撞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用户手指被夹住、部件损伤等,并且能够实现构成部件的简化及小型化。附图说明 图1 (A)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I(B)是关闭上部单元外壳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A)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中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2(B)是关闭上部单元外壳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3是图2(B)的III-III箭头放大剖视图。图4是第1实施例的原理说明图。图5是用于说明原理的图表。图6是表示关闭上部单元外壳的状态中停止开关连接体的例的简要侧视图。图7表示下部引导部件呈上凸弯曲状,上部引导部件呈水平且直线状的第2实施例,(A)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中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B)是关闭上部单元外壳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8是第2实施例的原理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1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具有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扫描功能、 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MFD =Multi Function Device),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上部单元外壳3通过铰链部4连接到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部单元外壳2的一侧部, 并能够上下转动。此外,虽未图示,但在下部单元外壳2内,喷墨式等记录部配置在供纸盒的上侧, 从供纸盒传送的纸张(记录介质)经由可装拆地配置在后侧的U旋转状的传送路径体传送到记录部,记录后的纸张从供纸盒的上方且在下部单元外壳2的侧面开口的开口部排纸。 供纸盒被配置为能从开口部插入。在上部单元外壳3中设有用于在复印功能、传真功能中读取原稿等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原稿放置用玻璃板及盖住其上表面的原稿盖体;具备各种操作按扭、液晶显示部等的操作面板部(均未图示)。接着,对能够开关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单元外壳2和上部单元外壳3的开关装置进行说明。两个单元外壳2和3分别具有从上述铰链部4侧延伸到打开端部侧的下部引导部件6 和上部引导部件7。横跨下部引导部件6和上部引导部件7而配置的开关连接体10构成为能够沿着上部引导部件7移动的第一旋转体12和能够沿着下部引导部件6移动的第二旋转体13、第三旋转体14分别被安装在侧视时呈三角形等任意形状的框架11上并能够旋转。第一 第三旋转体12、13、14分别形成辊状。在第1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体12配置在侧视时呈三角形的框架11的上顶部的表面侧,第二旋转体13、第三旋转体14分别配置在框架11的下边侧两角部(下顶部)的里面侧。并且,随着用户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2打开上部单元外壳3的动作,开关连接体10 沿着上下两个部件6、7从打开端部侧向接近于铰链部4侧的方向逐渐移动。并且,随着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2关闭上部单元外壳3的动作,开关连接体10沿着上下两个部件6、7从铰链部4侧向接近于打开端部侧的方向逐渐移动。在第1实施例中,下部引导部件6从铰链部4侧向打开端部侧实质上延伸为水平状且直线状。另一方面,上部引导部件7从铰链部4向打开端部方向延伸为下凸弯曲线状 (参照图 1(A)、图 1(B)、图 2(A)、图 2(B))。下部引导部件6及上部引导部件7的剖面均形成二字状,第一 第三旋转体12、 13、14沿着上述各部件的轨槽15、16内旋转。下部引导部件6设在下部单元外壳2的上表面加,槽15配置为朝向下部单元外壳2的侧方的外表面开口。上部引导部件7配置在上部单元外壳3的侧面板3a的内表面,槽16向内开口(参照图3)。在上部单元外壳3相对于下部单元外壳2关闭的状态中,侧面板3a及上部引导部件7位于下部单元外壳2的侧面板 2b的外侧,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部单元外壳;上部单元外壳,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上部,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开关;铰链部,连接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使之能够上下开闭转动;下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上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以及开关连接体,包括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第三旋转体及连接部,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体、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上述下部引导部件和上述上部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为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另一个引导部件为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的状态下朝向上述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凸出的弯曲状的引导部件,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弯曲状的引导部件移动,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直线状的引导部件移动,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前端侧移动到上述基端侧,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关闭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基端侧移动到上述前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30 JP 2010-079433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下部单元外壳;上部单元外壳,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上部,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开关; 铰链部,连接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使之能够上下开闭转动; 下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上部引导部件,位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从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的基端侧延伸到前端侧;以及开关连接体,包括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第三旋转体及连接部,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体、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上述下部引导部件和上述上部引导部件中的一个引导部件为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另一个引导部件为上述上部单元外壳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的状态下朝向上述直线状的引导部件凸出的弯曲状的引导部件,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弯曲状的引导部件移动,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直线状的弓I导部件移动,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打开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前端侧移动到上述基端侧,随着相对于上述下部单元外壳关闭上述上部单元外壳,上述开关连接体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及上述下部引导部件从上述基端侧移动到上述前端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引导部件形成为直线状,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形成为下凸弯曲状, 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移动,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下部引导部件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引导部件形成为直线状,上述下部引导部件形成为上凸弯曲状, 上述第一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下部引导部件移动,上述第二旋转体及上述第三旋转体能够沿着上述上部引导部件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连接体还包括第一轴,能够支撑上述第一旋转体并使其旋转; 第二轴,能够支撑上述第二旋转体并使其旋转;以及第三轴,能够支撑上述第三旋转体并使其旋转,上述连接部由框架构成,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第一轴、上述第二轴及上述第三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体在与上述上部引导部件的切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阳一郎栗城久美湖盐原由季央石田一仁加藤正久樋口智久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