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煤酸浸提钒硫酸循环分次浸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8311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石煤酸浸提钒硫酸循环分次浸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A、B两个浸出搅拌槽,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经酸浸处理后分离获得的液相直接作还原、萃取处理;分离获得的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经进一步酸浸处理后,分离获得的B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用于浸泡新加入的矿料。与现有酸浸提钒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石煤浸出时的硫酸用量,降低A浸出液中的余酸浓度,在后续处理时无需加碱中和,浸出率高于90%,不会带来新的环保问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钒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有“现代工业味精”的美誉。传统的焙烧工艺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已逐步被淘汰。用硫酸浸出提钒是石煤提钒发展的方向。钒在石煤中赋存状态复杂、钒以多种价态氧化物存在,酸浸提钒时必须加入20% -30%的浓硫酸才能使包裹在矿粒深部的氧化钒转价、浸出。但与之伴生的问题是浸出液中余酸过高,在后续处理时需加入大量碱中和,酸碱消耗大,成本高。有人采取添加各种催化剂、助浸剂的方法来降低酸用量、保证浸出率。但催化剂、助浸剂的使用不仅同样增加成本,而且带来新的环保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环保、低耗、高效的浸出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
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A、B两个浸出搅拌槽,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中经酸浸处理后获得的液相(亦称A浸出液)直接送后续工序作还原、萃取处理;而从A浸出搅拌槽获得的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经进一步酸浸处理后获得的B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用于浸泡新加入的矿料,如此不断循环,分次浸出,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现有石煤酸浸提钒方法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减少石煤浸出时的硫酸用量;二是降低A浸出液中的余酸浓度,在后续处理时无需加碱中和;三是保证浸出率不低于90% ;四是不会带来新的环保问题。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内按液固比0.35 0.65、经1.3-1. 5摩尔浓度的含钒硫酸溶液加温到90-120°C、浸泡8-12小时,硫酸与矿料中赋存较浅、价态较高的钒氧化物反应,生成四价钒氧化物、硫酸盐和水,四价钒溶解到酸溶液中,同时,溶液中氢根离子大幅减少,溶液的酸度降到0. 2摩尔,PH值2. 5时,经真空带式过滤机固液分离,液相(亦称A浸出液) 直接送后续工序作还原、萃取处理;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按液固比0.35 0.65、经3摩尔浓度的浓硫酸溶液加温到90-120°C、浸泡24-44小时,矿粒中90%以上的钒被氧化成四价以上溶入硫酸溶液中,待含钒硫酸溶液的硫酸浓度为1.5摩尔时,经压滤机固液分离,B 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按液固比0.35 0.65浸泡新加入的矿料。如此不断循环,分次浸出,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设定的工作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煤酸浸提钒硫酸循环分次浸出方法,该方法采用A、B两个浸出搅拌槽,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中经酸浸处理后获得的A浸出液相直接送后续工序作还原、萃取处理;而从A浸出搅拌槽获得的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经进一步酸浸处理后获得的B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如此不断循环,分次浸出,其特证在于: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内按液固比0.35∶0.65、经1.3-1.5摩尔浓度的含钒硫酸溶液加温到90-120℃、浸泡8-12小时,待溶液的酸度降到0.2摩尔,PH值2.5时,进行固液分离,A浸出液相直接送后续工序作还原、萃取处理;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按液固比0.35∶0.65、经3摩尔浓度的浓硫酸溶液加温到90-120℃、浸泡24-44小时,待含钒硫酸溶液的硫酸浓度为1.5摩尔时,经压滤机固液分离,获得的B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按液固比0.35∶0.65浸泡新加入的矿料。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石煤酸浸提钒硫酸循环分次浸出方法,该方法采用A、B两个浸出搅拌槽,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中经酸浸处理后获得的A浸出液相直接送后续工序作还原、萃取处理;而从A浸出搅拌槽获得的固相进入B浸出搅拌槽,经进一步酸浸处理后获得的B浸出液返回到A浸出搅拌槽,如此不断循环,分次浸出,其特证在于矿料在A浸出搅拌槽内按液固比 0. 35 0. 65、经1. 3-1. 5摩尔浓度的含钒硫酸溶液加温到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嘉陈博
申请(专利权)人:保靖天瑞钒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