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产生亚微米流体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748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产生亚微米流体层的方法,在基底(S1,S2,S3)之间传递流体(F)并形成流体层(FS3)。为了在第一基底(S1)上产生第一流体料堆(FD1),排出流体的第一基底(S1)的表面能(γS1)大于第一基底(S1)上的流体的表面能(γF1),为了在第二基底(S2)上产生相对于第一流体料堆(FD1)减少的第二流体料堆(FD2),接收流体的第二基底(S2)的表面能(γS2)小于第二基底(S2)上的流体的表面能(γF2),为了在第三基底(S3)上产生形成流体层(FS3)的基本上均匀的第三流体料堆(FD3),接收流体的第三基底(S3)的表面能(γS3)大于该第三基底(S3)上的流体的表面能(γF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公开了具有印刷装置、输墨装置和输墨装置辊的印刷机,其中,利用输墨装置辊输送并且计量印刷油墨。通过两个辊之间的油墨分裂效应可以逐步地降低彼此跟随的辊上的油墨层厚度。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只能实现微米范围内的油墨层厚度。对于制造印刷产品如书、杂志、海报等来说这种厚度足够,但是在所谓的“印刷电子装置”领域越来越多地要求能够制造低于1微米的处理流体层厚度。对于用流体如印刷油墨润湿辊表面的可润湿性决定性的是辊表面和流体的相应表面能辊表面的高表面能和流体的低表面能导致良好的润湿。此外,为了将流体传递到随后的辊,随后的辊的表面能也是决定性的。如果该随后的辊具有比前置的辊高的表面能,则具有低表面能的流体能被良好地传递。DE 199 48 311 Al描述了一种用于改善印刷质量的方法,其中,与在从印刷容器到待印刷材料的路径上油墨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能至少在几个过渡部位上这样调节,使得油墨从一个表面到下一表面的转移沿着油墨输送路径输送。因此向着彼此跟随的引导油墨的辊的油墨输送方向的表面能应总是大并且绝不能小。例如可以设置在运行中彼此邻接的部件的相应涂层。DE 10 2007 053 489 Al描述了一种具有用于输墨装置的洗涤装置的印刷机。建议在两个疏水的具有低表面能的辊之间设置具有高表面能的辊并且在后者上合压洗涤刮刀。所述三个辊的中间那个辊因此这样构成,使得油墨聚集在其上以便刮除。DE 696 16 560 T2描述了一种在用于计量和施加液体的辊的外表面上的多细孔的PTFE箔。所述箔具有低表面能并且因此具有良好的除湿特性,也就是其容易排出液体。但是上面提及的文献没有公开如何用分别描述的技术不是产生微米级厚的层而是产生亚微米级流体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该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方法,所述方法允许产生亚微米流体层。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进一步方案由所属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由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其中,在基底之间进行流体的传递并且进行流体层的形成,其特征在于,为了在第一基底上产生第一流体料堆,排出流体的第一基底的表面能大于该第一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为了在第二基底上产生相对于第一流体料堆减少的第二流体料堆,接收流体的第二基底的表面能小于该第二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为了在第三基底上产生形成流体层的基本上均勻的第三流体料堆,接收流4体的第三基底的表面能大于该第三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在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时,将首先厚的(例如> Iym)流体层FSl转换为较薄的但是不均勻的流体层FS2并且最终将该流体层又转换为非常薄的(例如< Ιμπι)并且均勻的流体层FS3。实现期望的、非常薄且均勻的流体层FS3的途径按照本专利技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通过非常薄但是不均勻的流体层FS2进行。换言之,暂时给出层的均勻性以便然后产生低于1微米的层厚度。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由于可实现的工艺稳定性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构型的特征在于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基本上相同,并且流体层的厚度的控制基本上通过基底的表面能的相对调节进行,其方式是接收流体的第二基底的表面能为了形成流体势垒小于排出流体的第一基底的表面能,并且接收流体的第三基底的表面能大于排出流体的第二基底的表面能。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对此替换的并且因此同样优选的进一步构型的特征是,基底的表面能基本上相同,并且流体层的厚度的控制基本上通过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的相对调节进行,其方式是第二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为了形成流体势垒大于第一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并且第三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小于第二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在工艺流程的简单性和为此设置的部件数量方面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所述流体仅仅经由第二基底从第一基底向第三基底输送。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首先反直觉但是对于实现非常薄的层恰恰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第二基底上的第二流体料堆形成不闭合的并且不均勻的第二流体层。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产生具有选自下述厚度范围的厚度的第三流体层约IOnm与约1 μ m之间,约IOnm与约500nm之间,约IOnm 与约IOOnm之间。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为了实现最薄的亚微米层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所述流体从第二基底经由至少一对另外的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流体势垒的基底传递到第三基底上。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第三流体层从第三基底基本上完全地并且持久地传递到承印物上。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有利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基底的表面能的相对调节在采用至少一种下述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对于至少两个基底使用不同的材料;对于至少两个基底使用不同的材料混合物;对于至少两个基底使用不同的纳米颗粒;对于至少两个基底使用不同的吸收剂;使至少两个基底的温度变化;使至少两个基底上的电势变化; 用电磁辐射处理至少两个基底;用微粒辐射处理至少两个基底。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对此替代并且因此优选的进一步方案的特征是,基底上的流体的表面能的相对调节在采用至少一种下述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使流体的溶剂含量变化;使流体的温度变化;使流体的PH值变化;将至少一种改变流体表面能的反应性化学物质添加到流体中;将至少一种改变流体表面能的非反应性化学物质添加到流体中。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以及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上和/或功能上有利的进一步方案。在附图中,彼此相应的元件分别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用于产生或计量亚微米流体层的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 进行流体F在基底Si、S2和S3之间的传递和流体层FS3的形成。对于按照本专利技术产生亚微米流体层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控制所述基底和/或所述流体的分别参与的表面能。由此可有针对性地调节存在的内聚力和附着力并且由此控制传递的流体的量。同样重要的是, 使两个方法步骤至少局部地分离i)降低传递的流体量和ii)使传递的流体量均勻化。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优选被用来以印刷技术的方式、即在印刷过程的框架内和/或在 (胶版)印刷机中产生非常薄的、即亚微米薄的流体层。在此,术语“亚微米”包含约10纳米与约1微米之间、优选约10纳米与约500纳米之间并且特别优选约10纳米与约100纳米之间的范围。这种非常薄的层例如在制造印制电子装置时需要。首先应详细描述所述流体所述流体可以是传统的印刷油墨或者是传统的印刷亮油。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所谓的功能性流体。这意味着,所述流体作为亚微米流体层在终端基底上提供功能。在此可以例如是导电能力,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层可以被结构化地产生并且例如形成带状电导体或电路。现在应详细描述所述基底按照本专利技术采用至少三个基底。优选所述三个基底在其形状方面构造为圆柱形的表面、例如旋转的辊或滚筒的外套面。相应表面的材料采用优选硬度交替的例如金属般的和软的例如橡胶类材料。在最后一个基底上产生亚微米流体层,所述亚微米流体层由所述最后一个基底传递到输送过来的承印物例如纸、纸板、(塑料)箔或(金属)板上。但是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产生亚微米流体层的方法,其中,在基底(S1,S2,S3)之间进行流体(F)的传递并且进行流体层(FS3)的形成,其特征在于,为了在第一基底(S1)上产生第一流体料堆(FD1),排出流体(F)的第一基底(S1)的表面能(γS1)大于该第一基底(S1)上的流体(F)的表面能(γF1),为了在第二基底(S2)上产生相对于第一流体料堆(FD1)减少的第二流体料堆(FD2),接收流体(F)的第二基底(S2)的表面能(γS2)小于该第二基底(S2)上的流体(F)的表面能(γF2),并且为了在第三基底(S3)上产生形成流体层(FS3)的基本上均匀的第三流体料堆(FD3),接收流体(F)的第三基底(S3)的表面能(γS3)大于该第三基底(S3)上的流体(F)的表面能(γF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阿加里B·拜尔G·E·豪普特曼G·容汉斯R·基塞尔A·鲁普雷希特J·松嫩沙因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