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配重台以及使用该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609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衡配重台,其包括:基本为U字型的支架,该支架的底边部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拖拉机前端部,还具有从该底边部的两端分别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侧臂部;以及平板状的配重安装部,其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侧臂部的前端部,与支架一起形成为从俯视看基本为D字型,且配重安装部的上边沿高于支架的上边沿,配重安装部的下边沿低于支架的下边沿。此外,该配重安装部还设有用于防止平衡配重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限位块。此外还提供一种安装有该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衡配重台和拖拉机,可以减少组装部件的数量,简化操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且配重安装部上无需设置通孔,避免了泥土的沾附等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配重台以及使用该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
技术介绍
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后方往往安装有各类附加设备,为了防止这些附加设备导致车辆失衡倾覆,需要在车辆的前部设置相应重量的平衡配重,从而保持载有附加设备的车辆的平衡,以确保其正常行驶、工作。因此,拖拉机等农用车辆的前方通常会设有用于安装平衡配重的平衡配重台。日本实开平2-10388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平衡配重台,参照图4A及图4B,该平衡配重台的配重安装部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安装到该平衡配重台的平衡配重通过其弯钩部分别从上下两端钩挂到所述配重安装部上,并利用该通孔与所述配重安装部螺栓连接在一起。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39850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一种平衡配重台,参照图5,该平衡配重台的配重安装部设有多个通孔。用于安装到该平衡配重台的平衡配重通过其弯钩部从上部钩挂到所述配重安装部上,并利用该通孔与所述配重安装部螺栓连接在一起。上述的两种平衡配重台所用的部件较多,且安装、拆卸时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另一方面,在车辆进行作业时,所述平衡配重台等容易沾满泥土,影响设备的整洁,特别是所述配重安装部上的多个通孔,因为组装有螺栓,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沾上的泥土难以清理。此外,日本特开平9-39850号公报中公开的平衡配重台还设有加强筋,以增加该平衡配重台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数量较少、易于组装且结构简单不易塞土的平衡配重台以及使用该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本技术的平衡配重台,设置在拖拉机的前部,所述平衡配重台包括基本为U 字型的支架,该支架的底边部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拖拉机前端部,还具有从该底边部的两端分别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侧臂部;以及平板状的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平衡配重,所述配重安装部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所述侧臂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支架一起形成为从俯视看基本为中空的D字型,且所述配重安装部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架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所述配重安装部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架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可选地,在所述平衡配重台中,所述配重安装部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平衡配重向拖拉机的左右方向移动的限位块。根据本技术的平衡配重台,可以减少组装时所用的部件的数量,安装、拆卸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且所用的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所述配重安装部上无需设置通孔,因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沾上泥土而不易清理的问题。此外,通过在所述配重安装部设置限位块,还可以防止平衡配重沿着所述配重安装部向拖拉机的左右方向窜动,使其牢固稳定地固定在所述配重安装部上。 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所述拖拉机的用于搭载发动机的车体框架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所述平衡配重台安装在所述车体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拖拉机中,所述平衡配重台的支架与所述车体框架一体形成。可选地,所述拖拉机中,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两个伸长部,所述平衡配重台通过其支架的底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伸长部的前端。可选地,所述拖拉机中,所述车体框架包括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两个伸长部,以及位于所述伸长部的前方且横向设置于该伸长部的前端部的基边部,所述平衡配重台通过其支架的底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框架的基边部。可选地,所述拖拉机中,所述平衡配重台的支架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伸长部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拖拉机,可以减少平衡配重组装时所用的部件的数量,简化安装、拆卸操作,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因为所述配重安装部上无需设置通孔,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配重安装部沾满泥土、不易清理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平衡配重台的支架的下边沿高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伸长部的下边沿,可以防止所述平衡配重碰撞到例如田埂等从地面鼓起的突起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平衡配重台与平衡配重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平衡配重台、平衡配重以及车体框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平衡配重台与平衡配重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图4A是一现有的平衡配重台的及所安装的平衡配重的立体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的平衡配重台及平衡配重安装时的示意图。图5是又一现有的平衡配重台及平衡配重安装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平衡配重台以及使用该平衡配重台的拖拉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说明,不应据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变型、技术适用等。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平衡配重台100与平衡配重200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平衡配重台100、平衡配重200以及车体框架300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配重台100安装在拖拉机的前端部,以避免拖拉机因后部载有附加设备而失衡、倾覆。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配重台100包括支架110以及配重安装部 120。其中,支架110包括底边部IlOa以及侧壁部110b、110b。当将平衡配重台100安装到拖拉机的前部时,支架Iio的底边部IlOa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拖拉机前端部,侧壁部IlObUlOb从底边部IlOa的两端分别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即俯视看安装到拖拉机的前端部的支架110基本为开口朝向前方(拖拉机的前进方向)的U字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底边部IlOa为平板状,这样可以增大底边部IlOa与拖拉机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底边部 IlOa牢固地固定到拖拉机的前部,然而,这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底边部IlOa也可以为例如圆弧状等其他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10b、 IlOb从底边部IlOa的两端分别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同时,还向拖拉机的外侧伸出,这样是为了增大侧壁部IlObUlOb的前端部的距离,然而,本技术并不受此限制,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侧壁部IlObUlOb可以设置为只向拖拉机的前方(拖拉机的前进方向)伸出。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边部IlOa与侧壁部110b、1 IOb形成为一体为了便于对支架110进行说明而将其分解为底边部和侧壁部并进行了相应标注。不过,这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支架110也可以为分体构成,只要能够确保支架110的强度和负载能力等即可。配重安装部120为平板状,其也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侧臂部IlObUlOb的前端部,与支架110—起构成平衡配重台100。此时,关于安装到拖拉机的前端部的平衡配重台 100,俯视看平衡配重台100基本为中空的D字型,即平衡配重台100中未设置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等部件;从车辆前方正视看,配重安装部120的上边沿高于支架110的上边沿, 配重安装部120的下边低于支架110的下边沿,即配重安装部120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大于支架110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配重安装部120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小于支架110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图3是表示图1的平衡配重台100与平衡配重200的安装状态的从车辆右侧正视的示意图。结合图1、图2以及和图3,通过本技术,可以使上端具有上弯钩部210、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配重台,设置在拖拉机的前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为U字型的支架,该支架的底边部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拖拉机前端部,还具有从该底边部的两端分别向拖拉机的前方伸出的侧臂部;以及平板状的配重安装部,用于安装平衡配重,所述配重安装部以竖立形态横向固定于所述侧臂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支架一起形成为从俯视看基本为中空的D字型,且所述配重安装部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架的上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所述配重安装部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架的下边沿相距地面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阪裕基保坂祐人梅本留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