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4010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设置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包括支承输入轴的轴承,输入轴内端设有和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输入轴的内端设滚针轴承,并使之作为输出轴的一个活动支点,输出轴的另一支点为固定端,装在蜗轮箱轴承座内,使输出轴的刚度、强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磁力耦合输入轴器。
技术介绍
磁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遵循磁的库仑定律,即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磁体,由于磁场感应效应,它们不需要任何传统机械构件,通过磁体的耦合力,就能把功率从一个磁体传递到另外一个磁体,构成一个非接触传递扭矩机构。磁力耦合器分为与原动机相连的导体转子和与负载相连的磁转子两部分,通过调整导体转子和磁转子之间的间隙(气隙)来调整输出转矩,从而实现调速。上述磁力耦合器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输出轴结构为外伸梁,其外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定子上,内端悬空,此种结构造成伸出轴刚度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甚至断裂,影响耦合器的使用性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输出轴使用寿命的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设置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包括支承输入轴的轴承, 输入轴内端设有和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输入轴内端设有内圆面,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内圆面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输入轴的内端设滚针轴承,并使之作为输出轴的一个活动支点,输出轴的另一支点为固定端,装在蜗轮箱轴承座内,使输出轴的刚度、强度大大提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ι为输入轴、2为滚针轴承、3为机箱盖、4为永磁槽板、5为磁转子、6为导体转子、 7为导体板、8为输出轴、9为角接触轴承、10为蜗轮蜗杆、11为机座、12为冷却水槽。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有机座11、机箱盖3、导体转子6、磁转子5,机座11固定在地面上,机座11和机箱盖3连接为水平中开式结构;耦合器内设从机座11、机箱盖3伸出的输入轴1、 输出轴8,输入轴1内端设有和输出轴8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2 ;输入轴1上连接有和导体转子6连接的导体板7,输出轴8上连接有和磁转子5连接的永磁槽板4,永磁槽板4通过角接触轴承9连接到蜗轮蜗杆10传动机构。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轴1内端设有内圆面,滚针轴承2设置在内圆面内。 本专利技术在导体转子6和导体板7之间开设有冷却水槽12。权利要求1.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设置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包括支承输入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内端设有和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内端设有内圆面,所述滚针轴承设置在内圆面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设置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包括支承输入轴的轴承,输入轴内端设有和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本专利技术在输入轴的内端设滚针轴承,并使之作为输出轴的一个活动支点,输出轴的另一支点为固定端,装在蜗轮箱轴承座内,使输出轴的刚度、强度大大提高。文档编号H02K49/10GK102255475SQ201110216250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蒯长进 申请人:扬州协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磁力耦合器输入轴、输出轴支承机构,设置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包括支承输入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输入轴内端设有和输出轴内端连接的滚针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长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协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