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蛤室外工厂化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728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青蛤室外工厂化育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青蛤亲贝,其特征是亲贝阴干清洗消毒后放入催产水温25℃-28℃、盐度20‰-25‰,黑暗沉淀过滤的水,水位0.8cm-1.2cm池中,网箱下充气;池子全黑暗处理;孵化水温27℃-30℃、盐度20‰-30‰,光照500lux以下;水面的D型幼虫移入与孵化水质相同的池中,光照1000lux以下;幼虫培育密度10-15粒/ml,投喂单细胞藻,每天早晚换水;后期幼虫移到放底泥、水深50cm、水温25℃-32℃、盐度5‰-32‰、有气头的室外池,喂单细胞藻,光照3000lux以下;幼虫附着后,每天换水;每两天扫池底;稚贝密度超过100个/cm↑[2]时疏苗或稚贝出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是青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青蛤是我国沿海滩涂贝类养殖品种之一。国内学者先后对青蛤的形态结构、繁殖生物学、生活习性开展了研究,并试行室内工厂化育苗。但是,青蛤从亲贝催产、幼虫培育到稚贝出池,经过多项繁琐的过程,由于育苗对水质要求较高、工艺繁琐、周期长,容易受到饵料、水质、底质的影响,造成青蛤室内工厂化育苗的失败。因此,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解决青蛤工厂化育苗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青蛤亲贝催产、幼虫培育到稚贝出池的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选择青蛤亲贝,其特征是选用的青蛤亲贝阴干清洗后,用5ppm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再用海水冲干净后放入催产网箱置入水温25℃-28℃、盐度20‰-25‰、水位0.8cm-1.2cm池中,催产和育苗用水经黑暗沉淀、砂滤过滤,池子全黑暗处理,催产网箱下用散气头充气;青蛤亲贝排放精卵后,将水位加至1.5m、孵化水温27℃-30℃、盐度20‰-30‰,光照500lux以下;当担轮幼虫转为D型幼虫后,将浮在水面上的D型幼虫用300目的筛绢网捞出,移入水质条件与孵化水温、盐度相同的池中培养,光照1000lux以下,D型幼虫培育密度10-15粒/ml,投喂单细胞藻,藻类的密度3-10万个/ml,随着幼虫的生长,投喂量逐步增加,后期达到10万个/ml,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采用300目筛绢网箱换水,每次换水量1/3-1/2,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充气使水呈微波状;D型幼虫进入后期幼虫阶段时,将D型幼虫移到已放底泥、水深50cm、水温25℃-32℃、盐度5‰-32‰的室外水泥池内,幼虫下沉附着密度2-3万个/ml;水泥池每2m2设一只气头,池子上方设移动遮阳罩,光照3000lux以下;用单细胞藻类为饵料,藻类的密度1-3万个/ml;幼虫全部附着后,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2;稚贝密度超过100个/cm2时进行疏苗,将稚贝连底泥一起从排水口排入到用20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中,冲洗后再根据稚贝的密度投放到已放底泥的其它池子中;进水时通过200目筛绢网过滤,避免敌害生物进入,稚贝培养时期每两天用竹扫帚轻扫池底,避免杂藻附生;稚贝出池与疏苗方法同样,将稚贝连底泥一起从排水口排入到用20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中,冲洗后再根据稚贝的密度投放到已放底泥的其它池子中。本专利技术由于对亲贝进行清洗消毒后再放入催产网箱,对催产和育苗用水采用黑暗沉淀、砂滤过滤,在育苗的各阶段对水温、盐度、水位、光照、充气、换水、培育密度、饵料投喂以及防除敌害生物进入的各个环节都有适当调控,取得在3840m2室外水泥池培养出32亿粒青蛤稚贝的效果,获得青蛤室外工厂化育苗的成功。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选择生长期为2-3龄,壳长≥3.0≤4.0cm,性腺的肥满度≥30%的青蛤,将待催产的亲贝置于背阳通风处阴干5-6小时,傍晚将阴干的亲贝清洗后,用5ppm的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再用海水冲干净后放入催产网箱置入池中,催产密度以2kg/m2亲贝,催产网箱下放置1-2只100号或120号散气头,连续充气,使池水呈沸腾状,催产和育苗用水采用黑暗沉淀、砂滤、并经1000目的工业呢过滤后的水;如没有沉淀、砂滤设备,可先将水放到其它池子里,用10-15ppm次氯酸钠全池泼洒,充气3-5分钟后停止充气,经黑暗沉3天以上抽入催产池,再用10-15ppm工业用的硫代硫酸钠还原后,可作为青蛤亲贝催产和育苗用水;青蛤亲贝催产水温为25℃-28℃,盐度为20‰-25‰,池子全黑暗处理;催产水位0.8cm-1.2cm;青蛤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后,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自行受精,精卵大量排放后,将水位加至1.5m,并及时捞取水面上的精沫;受精卵以50粒/ml为宜,孵化密度以30粒/ml为宜,孵化水温调至27℃-30℃(能加快发育),盐度为20‰-30‰,光照500lux以下;当担轮幼虫转为D型幼虫后,停气,将浮在水面上的D型幼虫用300目的筛绢网捞出,移入其他池中培养,培育密度以10-15粒/ml为宜;D型幼虫培育水质条件与孵化的水温、盐度相同,光照1000lux以下;受精卵孵化至D型幼虫期,投喂单细胞藻(金藻、角毛藻、硅藻),藻类密度5-10万个/ml,开口期饵料以金藻为好,3-10万个/ml,也可少量投喂光合细菌及酵母;D型幼虫初期,投饵量掌握在水中的藻类密度为5万个/ml,随着幼虫的生长,饵料投喂量逐步增加,后期达到10万个/ml,分2-3次投喂;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采用300目筛绢网箱换水,每次换水量1/3-1/2;每次换水后视情投放1ppm-3ppm土霉素或环丙沙星;在D型幼虫期阶段,充气使水呈微波状态,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增大气量;当D型幼虫发育到壳顶后期(第三天),见少部分壳顶后期幼虫出现初生足时,及时进行移苗;用水泵连苗带水抽到300目筛绢网箱内,再用300目筛绢做成的小捞网捞取到双层塑料袋内充气、打包、装箱,移入室外水泥池内;当D型幼虫进入后期幼虫阶段时,要及时将D型幼虫移到已放底泥(用200目筛绢搓洗出的细泥,厚度1-2mm)的室外水泥池内,以便幼虫的下沉附着,附着密度2-3万个/ml,室外水泥池长30m宽6m为宜,水泥池安装增氧设备,每2m2安装一只气头,池子上方1.5m处安装可移动的遮阳罩,避免中午强光照射,水温25℃-32℃,盐度5‰-32‰,水深50cm;,光照3000lux以下;饵料采取金藻、角毛藻、扁藻单细胞藻类,藻类的密度在1-3万个/ml;单细胞藻类以混合藻类投喂效果最好,藻类的密度以5-8万个/ml为宜;当幼虫全部附着后,根据池子内水质水色、盐度情况,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2;稚贝(壳长×壳宽≤500×486μm)密度超过100个/cm2时,进行疏苗,将稚贝连底泥一起从排水口排入到用20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中,冲洗后再根据稚贝的密度投放到已放底泥的其它池子中;进水时通过200目筛绢网过滤,避免敌害生物进入,在稚贝培养时期每两天用竹扫帚轻扫池底,避免杂藻附生;稚贝出池方法与疏苗方法一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青蛤室外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选择青蛤亲贝,其特征是选用的亲贝阴干清洗消毒后放入催产网箱置入水温25℃-28℃、盐度20‰-25‰、水位0.8cm-1.2cm池中,催产和育苗用水经黑暗沉淀、砂滤、过滤;池子全黑暗;催产网箱下用散气头充气;青蛤亲贝排放精卵后,水位加至1.5m、孵化水温27℃-30℃、盐度20‰-30‰,光照500lux以下;担轮幼虫转为D型幼虫后,用筛绢网捞出水面的D型幼虫,移入与孵化水温、盐度相同的池中培养,光照1000lux以下;D型幼虫培育密度10-15粒/ml,投喂单细胞藻,藻类的密度3-10万个/ml,每天早晚各换水1/3-1/2;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充气使水呈微波状;D型幼虫进入后期幼虫阶段时,移到已放底泥、水深50cm、水温25℃-32℃、盐度5‰-32‰的室外水泥池,水泥池每2m↑[2]装一只气头,池子上方设移动遮阳罩,光照3000lux以下,幼虫下沉附着密度2-3万个/ml,用单细胞藻为饵料,藻类的密度1-3万个/ml;幼虫全部附着后,每天换水1/2,进水通过200目筛绢网过滤;稚贝密度超过100个/cm↑[2]时进疏苗或稚贝出池,将稚贝连底泥从排水口排到20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中,冲洗后根据稚贝的密度投放到已放底泥的其它池中;稚贝培养时期每两天轻扫池底。...

【技术特征摘要】
1.青蛤室外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选择青蛤亲贝,其特征是选用的亲贝阴干清洗消毒后放入催产网箱置入水温25℃-28℃、盐度20‰-25‰、水位0.8cm-1.2cm池中,催产和育苗用水经黑暗沉淀、砂滤、过滤;池子全黑暗;催产网箱下用散气头充气;青蛤亲贝排放精卵后,水位加至1.5m、孵化水温27℃-30℃、盐度20‰-30‰,光照500lux以下;担轮幼虫转为D型幼虫后,用筛绢网捞出水面的D型幼虫,移入与孵化水温、盐度相同的池中培养,光照1000lux以下;D型幼虫培育密度10-15粒/ml,投喂单细胞藻,藻类的密度3-10万个/ml,每天早晚各换水1/3-1/2;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充气使水呈微波状;D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周凯么宗利来琦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