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034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底部、棱镜形状部和粘接层,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所述粘接层、所述底部和所述棱镜形状部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和随机分布于所述粘接剂内的真空珠子构成。因此,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片内的真空珠子内部和表面的折射率差异足够大,从而可以提高光学片的扩散效果。这样,光学片不但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兼备了良好的扩散功能,从而可用作复合光片。若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则因光学片兼备聚光功能和扩散功能,因此,可以提高传递至LCD板的光的扩散性,从而提高LCD板的亮度。另外,因光学片还具有扩散功能,因此,无需具备扩散片,从而节省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如今,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CD)已经广泛地替代了传统的显示器件,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为液晶显示器件中提供光源的部件,背光模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背光模组根据光源的不同设置方式可以分为将灯设置于液晶板下面的直下式和将灯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侧入式。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模组剖面图,而图2为图1的棱镜片结构剖面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的光源设置方式,其包括光源部110、 导光板120、反射片130及光学片140。光源部110由一个以上的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111及光源反射板112构成。此时,冷阴极萤光灯管111产生具备一定波长的光。另外,光源反射板112与冷阴极萤光灯管111隔开并围绕其周围而设,以将冷阴极萤光灯管 111所产生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20 —侧,从而增加入射至导光板120的光的量。冷阴极萤光灯管111所产生的光通过光源反射板112及反射片130被反射,而被反射的光均勻扩散至整个导光板120。另外,光学片140由扩散片141、棱镜片142及保护片143依次层叠而成。扩散片 141可以漫射从导光板120入射的光,以使光的亮度分布变均勻。由于在上述棱镜片142 的上部面,重复形成有三角柱形状的棱镜,因此棱镜片142可以将经扩散片141扩散的光聚集至与上部的液晶显示板(未图示)垂直的方向。这样,通过棱镜片142的大部分光可以相对于液晶显示板的平面垂直前进,以具备均勻的亮度分布。最后,设置于棱镜片142上部的保护片143起到保护棱镜片142表面的作用。具备上述结构的背光模组100可以利用扩散片141扩散或聚集通过导光板120的光,以使亮度变均勻,扩大视角。但是,因通过扩散片141的光的亮度急剧下降,从而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使用了棱镜片142。如图2所示,在光学片142中,棱镜片142由棱镜片支撑部 150、底部151及棱镜形状部152依次层叠而成。棱镜片142使从扩散片141射出并入射至棱镜片支撑部150的光,通过棱镜片支撑部150、底部151及棱镜形状部152,以向上部折射。但是,因在通过扩散片141的过程中亮度急剧下降,因此,即使在背光模组中使用了棱镜片142,其提高光的亮度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以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品质。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底部、棱镜形状部和粘接层,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所述粘接层、所述底部和所述棱镜形状部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所 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和随机分布于所述粘接剂内的真空珠子构成,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或所述底部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真空珠子的热膨胀系数,且小于所述粘接层的热膨胀系数。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珠子的内部为真空状态,而真空珠子周围由硅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二甲苯胺构成。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珠子的内部折射率为1.0,而周围部分的折射率在1. 4 1. 6范围之内。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珠子的大小大于用于显示的光的波长,且所述真空珠子在所述粘接层内的含量为1 70%。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棱镜片支撑部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所产生的浊雾度值为2%以上。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珠子的热膨胀系数小于ΙΟ,Ω/Γ。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棱镜形状部的折射率在1. 5 1. 6范围之内。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底部的折射率在1. 5 1. 7范围之内,且大于所述棱镜形状部的折射率。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片,棱镜片支撑部、底部、棱镜形状部和粘接层,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所述粘接层、所述底部和所述棱镜形状部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和随机分布于所述粘接剂内的真空珠子构成,所述棱镜片支撑部下面还涂布有珠子,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或所述底部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真空珠子的热膨胀系数,且小于所述粘接层的热膨胀系数。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珠子的内部为真空状态,而周围由硅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二甲苯胺构成。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珠子具有1 10 μ m的直径。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片。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学片;液晶显示板,配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上部。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片内的真空珠子内部和表面的折射率差异足够大,从而可以提高光学片的扩散效果。这样,光学片不但有聚光功能,而且还兼备了良好的扩散功能,从而可用作复合光片。若将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则因光学片兼备聚光功能和扩散功能,因此,可以提高传递至LCD板的光的扩散性,从而提高LCD板的亮度。另外,因光学片还具有扩散功能,因此,无需具备扩散片,从而节省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模组剖面图;图2为图1的棱镜片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片的结构剖面图;图4a为具备图3所示光学片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剖面图;图4b为具备图4a所示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结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片的结构剖面图;图6a为具备图5所示光学片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剖面图;图6b为具备图6a所示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片的结构剖面图,该光学片300 包括棱镜片支撑部301、底部302、棱镜形状部303和粘接层304,具体来说,该光学片300是由棱镜片支撑部301、粘接层304、底部302和棱镜形状部303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而成, 其中粘接层304又由粘接剂305及随机分布于粘接剂305内的真空珠子306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棱镜片支撑部301可以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而棱镜片支撑部 301所产生的浊雾度(haze)值为2%以上,这样可以防止棱镜片支撑部301与下层片接触而产生光干扰现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粘接层304来连接棱镜片支撑部301和底部302,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学片收到热度及温度等环境的影响较少,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片包括:棱镜片支撑部、底部、棱镜形状部和粘接层,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所述粘接层、所述底部和所述棱镜形状部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和随机分布于所述粘接剂内的真空珠子构成,所述棱镜片支撑部或所述底部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真空珠子的热膨胀系数,且小于所述粘接层的热膨胀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青松王清孙亮许世峰王欢牛建方刁全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