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的脱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470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的脱除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脱除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时,存在容易使溶剂一起带出,且易在纺丝原液表面产生结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a、将含有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溶剂丙烯腈单体与丙烯腈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和引发各单体共聚的引发剂的纺丝原液置于容器中,将容器的压力抽真空至真空度为5~500mbar;b、在搅拌状态下向容器中注入与纺丝液成惰性的气体使容器的压力恢复为常压;c、重复a到b的步骤使纺丝液中丙烯腈单体的残留量小于0.1%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溶液纺丝过程中对丙烯腈单体脱除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由聚丙烯腈(PAN)纤维烧蚀得到的碳纤维综合性能最好,生产工艺简单,其产量占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是目前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主导性的也是最有前途的前驱体。 目前,以二甲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的一步法纺丝工艺得到的原丝产量最大,炭化后碳纤维的性能最稳定。因此,制得性能优异的纺丝溶液是获得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而脱单也成为纺丝原液制备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步。PAN聚合属于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一般采用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两种聚合工艺, 其中以溶液聚合为主。在聚合过程中,首先在聚合釜中加入已配置好的丙烯腈单体、第二单体(或者第三单体)以及引发剂等在聚合釜中混合均勻进行聚合,一般采用的第二单体以及第三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乙酯 (EMA)、异丁基丙烯酸(IBM)、衣康酸(IA)、中康酸(甲基富马酸)、2_丁烯酸(巴豆酸)、马来酸(顺丁烯二酸)、甲基马来酸、丙烯酰胺(AAm)、丙烯酰胺肟(AAO)、羟乙基丙烯腈(HEA)、 α氯代丙烯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等。其中,衣康酸是常用的共聚单体。一般AN含量在96%以上为好。而溶液聚合常用的引发剂为偶氮类化合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偶氮二异丁腈(ABIN)。在低转化(50% 65% )和中转化(70% 75% )的聚合反应中,聚合液中有 30% 50%的未聚合单体丙烯腈需要脱除和回收,在纺丝液中残留单体不应超过0.3%, 最好不超过0. 1%。目前,脱单采用较先进的高效旋转式薄膜蒸发器,可处理粘度为0. 1 IOOPa · s的聚合液体,其实质是真空蒸馏蒸发单体。旋转盘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可根据处理液的粘度调节;夹套水可用饱和水蒸气进行加热;射流泵形成的真空度可在50 IOOTorr 之间调节。由于处理聚合液具有一定粘度,容易形成薄膜;薄膜的面积大,传热、传质的高, 液膜吸收夹套中加热介质传给筒体内壁热量,并在真空环境中迅速蒸发,大大缩短了脱单时间(秒级),可防止单体自聚,稳定了聚合度。但是,要想实现残单量在0. 以下,必须有足够的单体和溶剂同时蒸发,料液进入薄膜蒸发器前需用一定量的溶剂稀释,这就使得原溶液面临再一次混合均勻的问题。同时,由于聚合物溶液粘度比较高,表面蒸发速度较快, 容易形成粘度差使得表面产生结皮现象,从而影响纺丝溶液的质量。日本三菱公司关于丙烯腈系单体的聚合时未反应单体回收方法与聚合系统公开了一项专利(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1561. 0),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水相悬浮聚合丙烯腈过程中单体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对聚合所得单体/聚合物/水的混合物蒸馏,以将单体与水从聚合物汽化分离后,将单体成分与水凝结并回收单体成分之际,通过从汽化工序转移至凝结工序时添加微量的阻聚剂,大幅减少凝结液化阶段生成的聚合物,在回收的单体成分中几乎未混有聚合物。专利CN1187503A中提出了含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脱挥工艺,但从结果看,脱挥量仅为1 3千克/小时树脂。文献CN2368848Y中提出了一种聚合物脱挥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在脱挥器和真空单元之间有一个能够接受挥发组份冷凝产生的回流液的容器, 对于提高聚合物产品质量、防止脱挥管道堵塞等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他应用引起的冒料。专利CN M74534Y克服了以上文献中存在脱挥量小,脱挥效果差或易引起冒料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聚合物溶液脱挥装置,不过这两种方法主要适用与本体聚合的高聚物, 例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ABS、聚丁二烯等等。由于丙烯腈溶液聚合的粘度远远小于本体聚合物,所以以上方法并不适合通过二甲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进行丙烯腈溶液聚合时残留单体的脱除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脱除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时,存在容易使溶剂一起带出,且易在纺丝原液表面产生结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该方法具有在丙烯腈脱除过程中能有效防止溶剂被带出,且可有效避免脱单过程中纺丝原液表面结皮和降低纺丝原液中残留丙烯腈单体量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溶剂、丙烯腈单体、与丙烯腈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和引发各单体共聚的引发剂的纺丝原液置于容器中, 将容器的压力抽真空至其真空度为5 500mbar ;b、在搅拌状态下向容器中注入与纺丝液成惰性的气体使容器的压力恢复为常压;C、重复a到b的步骤使纺丝液中丙烯腈单体的残留量小于0. 1%。所述纺丝原液中单体、共聚物和溶剂占纺丝原液地重量比例依次为1 10% /10 25% /65 89%,所述的纺丝原液在聚合过程中所用的引发剂选自偶氮类化合物。所述与丙烯腈共聚合的单体包括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异定基丙烯酸(IBM)、衣康酸(IA)、中康酸(甲基富马酸)、 2-丁烯酸(巴豆酸)、马来酸(顺丁烯二酸)、甲基马来酸、丙烯酰胺(AAm)、丙烯酰胺肟 (AAO)、羟乙基丙烯腈(HEA)、α氯代丙烯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等。所述步骤a中,真空度为20 200mbar,抽真空的时间为5 30分钟。所述步骤b中,惰性气体包括选自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或氙气中的至少一种;惰性气体纯度为97 99. 999% ;惰性气体充入容器之前要经过预热装置,预热温度为 40 75°C。所述步骤b中,所述充入惰性气体过程中进行搅拌的搅拌速率为10 200转/分钟。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纺丝原液容器中充入与体系呈惰性的气体,在搅拌以及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纺丝原液与该惰性气体充分混合,这样就在纺丝原液中形成许多空洞间隙,在进行抽真空时,原液中的丙烯腈单体会随着与体系呈惰性的气体一起抽出,使丙烯腈单体能被充分地脱离纺丝原液,从而有效降低了纺丝原液中丙烯腈的残留量。另外由于溶剂和丙烯腈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它基本不会被抽出。这样做既缓解了由于空气和水气局部不均引起的结皮现象,又避免了抽真空过程中溶剂被大量抽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用于丙烯腈与衣康酸在DMSO中共聚合所得的纺丝溶液进行脱丙烯腈单体的过程中,最终可使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含量< 0. 1%,且原液色泽通透, 脱除丙烯腈单体过程中没有结皮现象,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通过溶液聚合,丙烯腈与衣康酸共聚合所得原液中,丙烯腈单体/共聚物/DMSO 的比例为3% /17% /80%,聚合过程中所使用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聚合反应温度为 60°C,聚合釜为5L。当反应结束后,进行抽真空脱单,真空度为50mbar,抽真空15分钟后, 通入氮气至常压,该氮气首先通过预热装置,预热温度为55°C。在通氮气过程中进行搅拌, 搅拌速率为50转/分钟,10分钟后继续进行抽真空,如此重复4次后,测量混合物中残单含量为 800ppmo比较例1通过溶液聚合,丙烯腈与衣康酸共聚合所得原液中,丙烯腈单体/共聚物/DMSO 的比例为3% /17% /80%,聚合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原液中丙烯腈单体的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溶剂、丙烯腈单体、与丙烯腈单体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和引发各单体共聚的引发剂的纺丝原液置于容器中,将容器的压力抽真空至其真空度为5~500mbar;b、在搅拌状态下向容器中注入与纺丝液成惰性的气体使容器的压力恢复为常压;c、重复a到b的步骤使纺丝液中丙烯腈单体的残留量小于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晶赵微微沈志刚周文乐王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