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文学专利>正文

中医机器问诊数量化辩证诊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63512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中医机器问诊的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方法和系统。本系统对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症状、体征等)按照中医理论进行分类,并将其中的中医专业术语白话解,以通俗易懂的问题形式表达出来,由计算机模拟医师语音发问,给出四-五个可选项,由被测者进行选择,根据被测者所选项确定对相关证素的联接权值,对测试结果可视化表示并形成相应的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证名,基于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给出治疗或养生建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医数量化辨证问诊的方法和系统,可应用于亚健康体检中心、医院、中医院、药店等单位进行中医机器自动诊断和家庭日常自我健康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中医机器问诊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计算机产生中医问诊语音或者文字问卷对被测者进行问诊,并基于被测者回答而生成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的方法。该方法所给出的结果可以用于对被测者体质和身体状态的诊断,并给出相应的调理或治疗方案。
技术介绍
中医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问诊是医生通过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特别是了解患者当时的身体主观感受。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有关患者身体状况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中医问诊对于做出最后的辨证诊断结果具有诊断信息全(可以得到被测者身体体质以及各个脏腑的全面信息)、信息早(被测者主观感受早于机能结构和细胞病理的变化)、信息准(来自待诊断的个体感受)的特点。如何将传统中医问诊的方法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并能广泛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近期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看,现有的中医问诊系统是由计算机模拟病人,由学生模拟医生,以此实现训练诊法技能目的。这类中医问诊系统表现出训练系统和教学软件的特征,主要由使用者主动选择一些不同的证候(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析后的证名。另外,由于此类软件目前对证候的描述往往使用专业术语,令非中医专业人员难以使用。由于现有软件是以训练和教学为目的,因此一般不具有语音合成与识别功能,对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用户也存在使用上的困难,与真正意义的中医问诊相距甚远。本专利技术以中医问诊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医机器问诊软件系统对病人进行问诊。将传统的中医问诊术语白话解,形成中医问诊问卷,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用户进行语音提问或文字提问,用户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计算机再根据用户回答情况自动生成中医辨证诊断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应用对象为普通用户,为大众保健与疾病诊断服务,不同于以往的训练系统与教学软件;与传统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问诊的内容既包括传统的中医问诊所涉及的十问,也包括针对气质、体质所设计的新问题,不同于以往软件只针对传统的问诊范围;与传统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元统计图表示进行诊断结果可视化分析,使用者可以更直观的观察被测者的各个指标,增强了诊断结果的可读性与易用性,不同于以往只利用文字对诊断结果进行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中医机器问诊方法,此方法将专业中医问诊术语转化为白话解并通过模拟真人语音提问(或者以文字方式提问),被测试者可以语音回答(或通过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回答),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这种方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被测者进行测试,由服务器端自动产生中医问诊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本系统将从不同的角度分为多个版本。从问卷的详细程度上分,本专利技术分为简化版与专业版。其中,简化版问卷问题数目在50-150之间,适用于中医辨证诊断的初步筛查;专业版问卷问题数目较多,在150-300个问题之间,可以生成详细的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从诊断问卷与诊断过程实现的地点上分,本专利技术分为网络版与单机版。其中,网络版将用户资料、问卷库与证素联接权值保存于服务器端,用户需要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 网络版的优势在于用户可随时在有网络的地方进行测试,且问诊问卷与证素联接权值会根据临床结果动态更新;单机版则把所有功能安装于客户端,适用于网络接入不方便的用户使用。从系统载体上,本专利技术分为PC版、移动终端版与独立版。其中,PC版以通用目的计算机为载体,运行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移动终端版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运行于智能操作系统如symbiaruwindows CE或java平台上,便于用户随时使用;独立版则为该问诊系统设计单独的硬件与软件平台,解决了平台依赖问题。多版本的划分是为了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需求,以下内容与版本无关。为了描述方便,以PC平台为例进行介绍。众所周知,中医诊断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传统的中医问诊主要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咳喘、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女)、问生殖系统 (男)等问题。中医机器诊断系统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中医问诊诊断方法和系统, 因此应该使非专家用户能够顺畅使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本专利技术在将涉及到的中医诊断问题和术语进行白话解后,融合现代中医的新理论,通过大样本临床或实际使用,对问卷反复修改后得到中医问诊问题库。该程序根据用户的特定信息(如性别、年龄)从问题库中选取合适的问题进行提问。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对所生成的问卷进行回答。中医体质诊断的问卷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问卷。为了扩大应用范围,使不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视力障碍者可以顺利使用该系统,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语音合成与识别功能。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给出语音问诊问题和备选答案的同时,由计算机对其进行语音合成输出。被测者根据选择答案的提示,可以对回答方式进行选择,既可以使用键盘、鼠标或专用问诊键盘等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回答,也可以用语音回答问卷。因此,就人机交互而言,本专利技术共有四种问卷人机交互模式,分别为屏幕显示问题计算机合成语音发问和语音识别、屏幕显示问题计算机合成语音发问和被测者利用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输入、屏幕显示问题和语音识别、屏幕显示问题和被测者利用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输入。在问卷的生成上,对问题库中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属性归类,使得每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用户的用户信息(如年龄、性别等),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无效问题的产生。同时为了防止用户对固定顺序的问题过于熟悉而产生的疲劳感对诊断效果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问诊问卷问题可以随机排列顺序。根据用户对问题的回答,需要进行问诊证候分级量化。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四级黄金分割法,即某一症状存在且严重,得分为1 ;症状存在且较重,得分为0.618;症状存在且较轻,得分为0. 382 ;症状不存在,得分为0。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五级分割方法,五级分割方法可5在0-1之间线性分割。最后,得到的问诊分级量化数值乘上这个证候对某一个证素的联接权值(联接权值的确定将在结构方程模型部分介绍),得到该证候对特定证素的贡献。被测者完成测试后,根据证候与证素之间的联接权系数,可计算各个证素得分。若某证素得分超过阈值,则具有诊断意义。将得分具有诊断意义的证素按照中医理论组合,得到了中医机器问诊的诊断结果。依据中医机器问诊结果,可以给出相应的中医调理方法,比如针灸方法与中药治疗的参考方剂。对于诊断结果,本专利技术将按用户按测试时间进行保存,以提供特定用户身体状况的变化趋势,为不同体质和不同证素得分最高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的调理与治疗方案,并根据用户身体状况变化趋势对调理与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该专利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基于多元图表达原理的“病辖诸证,证辖诸症”的中医数量化诊断模型。一般化中医诊断复杂系统概念模型有四个层次病、证名、 证素和证候。一种病可能有若干个证,一个证可能由若干个证素组成,一个证素可能有若干个证候。证候与证素联接,证素与证名联接,证名与病联接。这些联接构成了复杂系统的层级网络模型。根据一般化中医诊断复杂系统概念模型,基于多元图表示原理的递阶、多层次证候诊断一般化概念模型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证候层即中医诊断的浅层次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机器问诊交互方法,其特征是:基于中医问诊原理生成白话解问诊题库,依据用户性别、年龄等信息生成中医机器问诊特定问卷,基于用户对中医问诊问题的回答自动生成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并根据中医数量化辨证诊断结果给出中医药治疗建议或者保健养生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学刘旭龙张涛樊凤杰宋佳霖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洪文学刘旭龙张涛樊凤杰宋佳霖李海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