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000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包括直流电源、高频电源电路、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电磁耦合单元、高压侧接收电路与恒负载变换电路;直流电源给高频电源电路供电,所述高频电源电路与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耦合单元分为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接入电磁耦合单元的发送单元;所述高压侧接收电路接入电磁耦合单元的接收单元,且所述高压侧接收电路和恒负载变换电路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殊的设计结构使电磁耦合线圈实现能量的高集中度收发,并通过特别设计的工作电路实现电能从低压侧到高压侧的可靠传送,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接触功率传输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
技术介绍
无接触功率传输技术是一种实现能量从静止设备向静止或可运动设备传输有效方法。其主要利用现代电力电子能量变换技术与磁场耦合技术,同时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和微电子控制技术。它既能减小向用电设备供电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能量传递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相比通过电气连接传递能量的方法,在技术上更为可靠、耐用。因此,该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根据能量传输的机理,实现无接触功率传输的方法有3种1)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特殊设计的功率发送和接收系统,以磁通作为媒介,利用电磁耦合感应产生电动势,再通过电子变换电路实现向负载的能量供应;2)电磁波发送与接收原理将电磁波通过天线发送、接收,再经过频率变换电路将电波的能量转换成常规形式加以利用;3)耦合模理论其原理是基于2个电磁波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同一波导(腔体)的不同电磁波的模式之间或不同波导(或腔体)的同一电磁波模式之间可以发生耦合谐振的现象,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的方法选择耦合模参数,利用强磁场耦合共振方式使能量在收发两个谐振腔之间有效传输。以上是无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工作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1)、高频电源电路(2)、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3)、电磁耦合单元(4)、高压侧接收电路(5)与恒负载变换电路(6);所述直流电源(1)给高频电源电路(2)供电,所述高频电源电路(2)与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3)电连接;所述电磁耦合单元(4)分为发送单元(41)和接收单元(42),所述低压侧无功补偿电路(3)接入电磁耦合单元(4)的发送单元(41);所述高压侧接收电路(5)接入电磁耦合单元(4)的接收单元(42),且所述高压侧接收电路(5)和恒负载变换电路(6)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一雄刘艺文波彭显刚王星华武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