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投影装置及其光源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5934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投影装置,包含:基座;复数光源模块,设置于基座上,每一光源模块包含:定位座;准直镜,位于定位座上;及发光组件,位于定位座上,朝向准直镜发射光线,光线经由准直镜形成准直光;至少一光学镜片,对应复数光源模块而设置于基座上,用以滤光并形成光束;及复数反射镜,设置于基座上,用以反射光束。一种微投影装置的光源模块亦在此揭露。(*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投影装置及其光源模块,特别是一种微投影装置及其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习知投影装置主要可由光源模块、照明模块及成像模块所组成,其中,由光源模块射出光束后,经过照明模块的积分柱、聚光镜等,再通过成像模块的光引擎(light engine) 而形成影像光束,透过投影镜头投射至屏幕上而形成影像画面。由于个人电子装置日益轻薄短小化,微型化的投影机已逐渐成为投影机市场的新趋势之一。目前微型投影技术的主流为硅基液晶(LiquidCrystal on Silicon,LCoS)与数字光源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DLP),其均采用LED作为光源,但受限于LED的发光效率,使其色彩表现并不理想。因此,雷射光源逐渐取代LED光源而成为微型投影机主要的光源结构。微型化的雷射投影机以红绿蓝(RGB)三色雷射光源,经由合光模块后混合成白光,白光通过光引擎而形成影像光束。但微型化雷射投影机的雷射光源必须保持合理的准直性,方能混成白光,因此,如何改良微型化雷射投影机的结构,使红绿蓝(RGB)三色雷射光源保持合理的准直性,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微投影装置。本技术提出一种微投影装置,包含基座;复数光源模块,设置于基座上,每一光源模块包含定位座;准直镜,位于定位座上;及发光组件,位于定位座上,朝向准直镜发射光线,光线经由准直镜形成准直光;至少一光学镜片,对应复数光源模块而设置于基座上,用以滤光并形成光束;及复数反射镜,设置于基座上,用以反射光束。本技术亦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应用于微投影装置,微投影装置包含基座与至少一光学镜片,光学镜片设置于基座上,光源模块包含定位座;准直镜,位于定位座上;及发光组件,位于定位座上,朝向准直镜发射光线,光线经由准直镜形成准直光,经由光学镜片形成光束。基此,微投影装置,更可包含成像单元,接收经由反射的光束并投射出影像。在此,基座可包含导引面,定位座可包含滑移面,滑移面沿着导引面滑移而调整定位座于基座上的位置。此外,定位座可包含复数夹持部,用以夹持准直镜。再者,每一光源模块更可包含固定件,用以固定发光组件于定位座。其中,固定件可包含螺纹部,用以螺合于定位座。本技术的光源模块将发光组件固定于定位座上,并于定位座上设置有准直镜,因此可独立于微投影装置的其它组件制造、组装,并且将光源模块组装至基座上即具有准直性,不需另行以人工或治具进行准直,有效降低组装工时,不仅降低组装成本,进而提升微投影装置的良率。 有关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微投影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微投影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微投影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微投影装置10 基座11 导引面30 光源模块31 定位座311 夹持部312 滑移面32 准直镜33 发光组件;35:固定件351 螺纹部51、52、53 光学镜片54 菱镜55、56、57 反射与穿透面71、72 反射镜90 成像单元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揭露的一种微投影装置的立体图及俯视图。本技术的微投影装置1包含基座10、复数光源模块30、复数光学镜片51、52、53、复数反射镜71、72。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揭露的微投影装置的侧视图及光源模块的立体图。复数光源模块30设置于基座10上,其中,光源模块30主要可由定位座31、 准直镜32及发光组件33所组成;在此,定位座31可为矩形的中空座体,并可于其一侧延伸设有复数夹持部311,用以夹持准直镜32 ;而发光组件33可为雷射发光二极管,至少一部份定位于定位座31的中空座体内,并朝向准直镜32发射光线,使其射出的光线可经由准直镜32形成准直光;但本技术的发光组件33并不以雷射发光二极管为限。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分别为本技术揭露的光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及侧视图。光源模块更可包含固定件35,穿设在定位座31的中空座体内,使发光组件33可固定于定位座31,其中,固定件35上可设置螺纹部351,螺合于定位座31的中空座体内。前述说明关于定位座31以夹持部311夹持准直镜32的结构仅为举例,本技术非以此为限,亦可以胶合方式或其它定位方式将准直镜32固定在定位座31上。再者,发光组件33或可直接胶合或螺合于定位座31上,而不需另行设置固定件35。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30的数量可为三个(如图1与图2所示),且每一个光源模块30所发射的光线均不同,例如其中一者为红光、一者为绿光、另一者为蓝光,但本技术非以此为限。再者,不同颜色光线的光源模块30的排列顺序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改变。复数光学镜片51、52、53对应复数光源模块30而设置于基座10上,换言之,复数光学镜片51、52、53分别排列在各个光源模块30的前方,用以过滤不同光波长的光线,并经由光学镜片51形成光束,其中,光学镜片可为滤光片,光束可为白光,但本技术非以此为限。复数反射镜71、72设置于基座10上,用以反射光束。在此,反射镜71可设置于光学镜片51的前方,反射镜72则可设置于光学镜片51与反射镜71之间。如图3所示,反射镜71与反射镜72分别置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其中,反射镜71可设置于较高的水平面,反射镜72可设置于较低的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更可包含成像单元90,接收经由反射的光束并投射出影像。当各个光源模块30的光线投射至与其对应的光学镜片51、52、53时,分别以光学镜片51、52、53 滤光,并经由光学镜片51形成光束而投射至反射镜71,续反射至反射镜72,并由反射镜72 反射光束至成像单元90,以由成像单元90投射出影像。请参阅图3所示,基座10可于其顶部设有倾斜状的导引面11,定位座31可于其底部设有倾斜状的滑移面312,其中,导引面11与滑移面312的倾斜方向可为相反方向。定位座31藉由其滑移面312而可于基座10的导引面11上滑移,藉由定位座31滑移至基座10 上的不同位置处而改变光源模块30的光线的投射位置。请参照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本实施例以一个菱镜(prism) M取代第一实施例的复数光学镜片51、52、53,由于菱镜讨具有复数的反射与穿透面55、56、57,因此可达到相同混光的效果。请参照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改变复数光源模块30的排列位置而减少光学镜片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光源模块30的方向与另两个光源模块30相垂直,因此仅需光学镜片51、52即可混光,不需如第一实施例再设置光学镜片53。本技术的光源模块将发光组件固定于定位座上,并于定位座上设置有准直镜,因此可独立于微投影装置的其它组件制造、组装,并且将光源模块组装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复数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基座上,每一该光源模块包含:一定位座;一准直镜,位于该定位座上;及一发光组件,位于该定位座上,朝向该准直镜发射一光线,该光线经由该准直镜形成一准直光;至少一光学镜片,对应该些光源模块而设置于该基座上,用以滤光并形成一光束;及复数反射镜,设置于该基座上,用以反射该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吳文傑
申请(专利权)人:英济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微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