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486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盖、电池本体、极柱和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电池盖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设有端子孔,所述极柱包括柱头和柱体,所述柱体通过第一密封层和端子孔密封为一体,所述柱头与导电端子连接固定,所述柱头、导电端子通过第二密封层和端子孔密封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更改极柱和电池盖的密封方式,先利用第一密封层将极柱和电池盖密封,再通过铣洗,将极柱的头部铣出柱头,将导电端子和柱头固定,再通过第二密封层将柱头、导电端子和电池盖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两层密封胶分开固定极柱,柱体不会因为柱头受力而移动,密封效果好,有效解决了电池端子爬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端子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和用电设施连接的端点,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大电流充放电,要确保电池最大功率,不发热、不腐蚀,安全可靠。但如果制作生产不当就会出现一些诸如“爬酸”之类的故障而腐蚀端子。电池“爬酸”是指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正,负极端子上逐渐出现白色酸性物质。电池出现“爬酸”将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放电量,使车辆启动困难,并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盖结构图,电池盖1 为长方体形,在电池盖1上设置有两个端子孔2,端子孔2为通孔结构,自电池盖的上表面贯通到电池的下表面。端子孔2中与电池盖1上表面相连通的上部20和与电池盖下表面相连通的下部22之间通过一个横截面积由大变小的连接部21相连通。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结构图,所述电池由电池盖1、0型密封圈3、极柱4、 色胶层5和导电端子6组成。在电池封盖时,将极柱4的头部穿过端子孔1的下部12和连接部11,使其位于端子孔的上部20中。然后将0型密封圈3用风批压入端子孔1的底端, 0型密封圈3与极柱4的表面紧密配合,并且0型密封圈3的上端口包于端子孔2的下端。 再将导电端子6焊接在位于极柱4的头部上。然后,分两次点色胶形成色胶层5,首先向端子孔2中点入少许的色胶,待点入的色胶固化后,向端子孔2中补胶至饱满。分两次点胶的原因是,如果一次向端子孔2中点入大量的色胶,则色胶固化的时间较长,在这个较长的固化时间内,色胶容易从0型密封圈3与端子孔2及极柱4之间的缝隙向电池内部渗漏,从而影响电池的品质。而第一次点入少许的色胶,则可以控制色胶只能够渗透到0型密封圈3 和极柱4以及端子孔2的缝隙中,并迅速固化,将这些缝隙密封。防止补胶时补充的色胶通过上述缝隙向电池内部扩散。点入色胶还有一个作用是用于区分电池的正负极,一般在行业中,红色的色胶代表正极,黑色的色胶代表负极。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位于电池盖中的极柱4的长度较长,且整个极柱4与电池盖1之间主要通过色胶层5密封,这就造成当电池端子受到较大震动或导电端子6反复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极柱4的扭矩将比较大,时间久了,很容易破坏色胶层5,使其形成极细小的缝隙,让壳体内部密封的电解液可以以酸气的形式透过缝隙向外渗透,出现“爬酸”现象。同时,上述结构中,对0型密封圈3的要求也较高,具体要求有0型密封圈3的选型要准确、材质要可靠、安装要到位。如果上述要求中的一项或几项达不到要求,也会增加最终制造的电池端子的爬酸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极柱密封效果好,电池端子不容易出现爬酸,提高了电池的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盖、电池本体、极柱和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电池盖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设有端子孔,所述极柱包括柱头和柱体,所述柱体通过第一密封层和端子孔密封为一体,所述柱头与导电端子连接固定,所述柱头、导电端子通过第二密封层和端子孔密封为一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柱头为一上小下大的圆锥或者为一直径与导电端子的固定孔直径大小相等的圆柱,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固定孔套在所述柱头上与柱头固定连接。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受力端,所述受力端穿过第二密封层伸出电池至ΓΤΠ ο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为色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更改极柱和电池盖的密封方式,先利用第一密封层将极柱和电池盖密封,再通过铣洗,将极柱的头部铣出柱头,将导电端子和柱头固定,再通过第二密封层将柱头、导电端子和电池盖密封。通过两层密封胶分开固定极柱,极柱柱体不会因为柱头受力而移动,密封效果好。即使第二密封层有破裂,也不会影响到第一密封层, 从而有效解决了电池端子爬酸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盖结构图;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盖结构示意图。电池盖1大致为长方体形,在电池盖1的下表面向上表面方向凹设有端子孔2,在电池盖1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设有槽盖孔3,端子孔2为盲孔,且端子孔2的盲端位于槽盖孔3中,也就是端子孔2的盲端自槽盖孔3的底面向上凸起。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一步是将如图4和5所示结构的电池盖1固定在电池本体上,也就是封盖步骤。封盖时,电池盖 1和电池本体之间除了通过嵌合等方式固定外,还通过胶水实现粘结和密封。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电池封盖时,在端子孔2的内表面和电池盖的下表面上涂覆满密封胶5 (即第一密封层)。在封盖时,将极柱4伸入端子孔2中,与密封胶5紧密接触。完成封盖待密封胶5固化后,密封胶5可以使极柱5和端子孔2壁之间实现牢固地联接。密封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再对图6所示的结构电池端子进行铣销。铣销时,主要铣销属于端子孔2且位于槽盖孔3中的部分,直到露出极柱4的柱头40。在这个铣销过程中涉及到对相应部分的密封胶5的铣削。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对柱头40进行销铣,将其削为一个直径与导电端子的孔径大小相当的光亮圆柱头或者将柱头40削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对柱头40的削切完成后,将导电端子6的固定端与柱头40固定,一般导电端子6的固定端有一个大小和极柱头部40的直径相当的固定孔,将该固定孔套在柱头40上,并用焊接等方式可以实现使导电端子6和极柱4固定。导电端子6还包括一个外部受力端,将该端伸出槽盖孔3中,然后向槽盖孔中点入色胶7(即第二密封层),一次性点满,可以采用全自动定量点胶机一次性点满,待色胶7干涸合,导电端子6,极柱4和槽盖孔3通过色胶7融为一体。此处可以采用一次点胶的原因在于,极极头部以下部分已经通过密封胶7与端子孔2实现了紧密的密封,并不用考虑一次性点胶过多时,色胶7可以向电池内部渗透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铣销过程中,如果没有设置槽盖孔3,在对端子孔2进行铣销至露出柱头40的过程中, 也可以形成一个槽盖孔3。通过上述铣销,使电池端子的密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密封胶5密封,另一部分是通过色胶7密封。密封胶5主要使柱头40以下部分即柱体41与电池盖密封,为主要防止爬酸的密封结构;色胶7的密封的作用是,防止爬酸、区分正负电极和使极柱的头部、 导电端子和电池盖固定为一体。用户在使用蓄电池时,当电池端子结构受到震动或导电端子的受到外部作用力,极柱的头部可以发生扭动,造成色胶的撕裂,形成细缝。但是,由于极柱头部以下部分已经通过密封胶形成了良好稳固结构,并不容易受到外部震动或作用力的影响,也就是该部分的极柱不容易扭动,所以该部分的密封结构并不容易受到外部的破坏, 也就是该部分依旧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爬酸情况的发生。同时,上述对电池盖结构的改进和对电池端子制造方法的改进,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电池盖(1)、电池本体、极柱(4)和导电端子(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层(5)和第二密封层(7),电池盖(1)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设有端子孔(2),所述极柱包括柱头(40)和柱体(41),所述柱体(41)通过第一密封层(5)和端子孔(2)密封为一体,所述柱头(40)与导电端子(6)连接固定,所述柱头(40)、导电端子(6)通过第二密封层(7)和端子孔(2)密封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正林甘有冰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