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030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从上到下依次包括ITO导电玻璃、PZT薄膜层、Cu2O薄膜层和金属电极,所述PZT薄膜层设于ITO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上;所述金属电极与Cu2O薄膜层形成欧姆接触;所述ITO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与PZT薄膜层构成肖特基接触结构;所述金属电极和ITO导电玻璃的导电面构成太阳能电池的正负电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了Cu2O/PZT/ITO结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相比普通的PZT/ITO结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的短路电流提高了40~130倍,可达6.32mA/cm2,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能源是为人类的一切活动提供不同种类能量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可以说是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密不可分的一种物质,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作为清洁型能源中的太阳能以其覆盖面广、环境限制低,又无需运输等优点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分为热能利用以及光能利用,太阳能热能利用是指通过利用阳光加热水产生蒸汽等方式以利用其内能;光能利用是指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进行利用。因电能更易储存和输送,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更有利于人们对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因此,太阳能电池在近几十年中成为了各国研发的热点。传统的固态太阳能电池主要有晶体硅(单晶和多晶)太阳能电池、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化合物太阳能电池(GaAs,CIGS)。这些固态太阳能电池有正-负极联接——正极半导体层和负电子层之间的联接。这些联接层是光伏效应的关键,当太阳能电池吸收来自太阳的光子时,光子的能量会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在耗竭区内被分开,也就是微小的正-负联接区,然后被收集为电力。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光子穿透耗尽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玻璃的导电面与PZT薄膜层构成肖特基接触结构;所述金属电极和ITO导电玻璃的导电面构成太阳能电池的正负电极结构。1.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ITO导电玻璃(5)、PZT薄膜层(1)、Cu2O薄膜层(2)和金属电极(3),所述PZT薄膜层设于ITO导电玻璃的导电面(4)上;所述金属电极与Cu2O薄膜层形成欧姆接触;所述ITO导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分刚曹大威王春燕沈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