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9933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该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本体的尾端通过电缆与第二连接头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电连接,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凹槽。在充电完毕后,可以将电缆卷在本体的凹部处,并将第二连接头卡在本体尾端的凹槽处,实现了电缆的卷收,本体的头端和尾端的直径较大,使缠绕于本体凹部处的电缆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降低了电缆被割断的风险。上述外接充电器特别针对电缆的收纳和充电安全方面进行了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提高了车内美观整洁度和使用安全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到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无传统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目前的电动汽车技术并未成熟, 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远未完善,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车载充电器与充电桩连接,但是目前由于政策问题,车载充电器、充电桩的接口均未能统一标准,因此可能会出现充电桩接口与车载充电器接口无法对接的情形,此时就需要一个外接充电器来充当中介,将车载充电器与充电桩连接。目前的外接充电器仅仅考虑到两端的接口问题,没有考虑到用户在使用时是否方便、安全,例如说,外接充电器需要较长的电缆,但是却没有设计电缆卷收装置,因此在使用和保存时极为不便,甚至会不小心割破或者在关闭后备门时折断电缆,造成漏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本体的尾端通过电缆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电连接,关键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所述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凹槽。使用时,将外接充电器的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分别与车载充电器、充电桩连接,进行充电。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电缆卷在本体的凹部处,并将第二连接头卡在本体尾端的凹槽处,最后将外接充电器放置于汽车尾箱内,这样就实现了电缆的卷收,提高了车内的美观整洁度,保证电缆不会散乱。另外,本体的头端和尾端的直径较大,使缠绕于本体凹部处的电缆线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保证卷好的电缆线不会散乱在后备箱里,也就降低了电缆被损坏的风险。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用于卡住第二连接头,另一个凹槽便于电缆穿过,以避免电缆卷收时缠绕在本体的尾端而造成体积过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筒状防水部,所述防水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设置于防水部的内部,同时本体的第一连接头进行了弧度设计,起到了导水槽的作用,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充电器,保证充电安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连接端子为多个半径不等的圆孔或圆柱。多个半径不等的圆孔或圆柱可以防止连接头与车载充电器或充电桩连接错误,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特别针对电缆的收纳和充电安全方面进行了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提高了车内美观整洁度和使用安全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1,本体1的头端 2设置有第一连接头4,本体的尾端3通过电缆5与第二连接头连接(图中未画出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即为常见的三柱插头),第一连接头4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5电连接,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6,所述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凹槽7、8。本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的第一连接头还针对使用安全做了特别的设计,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头4的端部设置有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筒状防水部41,同时防水部41进行了弧度设计,起到了导水槽的作用,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充电器内部,防水部4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端子42。连接端子42设置于防水部41的内部,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充电器, 保证充电安全。另外,第一连接头4的连接端子42为多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可以防止连接头与车载充电器或充电桩连接错误,造成安全事故。使用时,将外接充电器的第一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分别与车载充电器、充电桩连接,进行充电。在使用完毕后,将电缆5穿过本体尾端3的凹槽7,并卷在本体的凹部6处, 然后将第二连接头卡在本体尾端3的凹槽8处,最后将外接充电器放置于汽车尾箱内指定放置处,这样就实现了电缆5的卷收,提高了车内的美观整洁度,保证电缆不会散乱。另外, 本体的头端2和尾端3的直径较大,从而使缠绕于凹部6处的电缆5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保证卷好的电缆不会散乱在后备箱里,也就降低了电缆被损坏的风险。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 本体的尾端通过电缆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所述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筒状防水部,所述防水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连接端子为多个半径不等的圆孔或圆柱。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该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本体的尾端通过电缆与第二连接头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电连接,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凹槽。在充电完毕后,可以将电缆卷在本体的凹部处,并将第二连接头卡在本体尾端的凹槽处,实现了电缆的卷收,本体的头端和尾端的直径较大,使缠绕于本体凹部处的电缆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降低了电缆被割断的风险。上述外接充电器特别针对电缆的收纳和充电安全方面进行了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提高了车内美观整洁度和使用安全度。文档编号H02J7/02GK202042931SQ20112009273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赵君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的外接充电器,包括柱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本体的尾端通过电缆与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设置于本体内的电缆及本体尾端的电缆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卷收电缆的凹部,所述本体的尾端还设置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