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寻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7682 阅读:4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陀螺寻北仪,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外罩、目镜系统及位于所述外罩内的物镜系统,所述陀螺摆包括陀螺房体和设置在陀螺房体内的马达,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马达供电的供电装置,特别是,所述目镜系统连接在壳体上,且目镜系统不与外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目镜系统与壳体相连,这样的好处是调整光路时不要再将外罩安装到位,可以直接进行物镜系统的调整,从而使光路的调整变得十分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陀螺寻北仪,特别涉及陀螺寻北仪的马达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技术介绍
陀螺寻北仪,又称子午陀螺或陀螺罗盘,是一个自由悬挂的陀螺摆,通常由一根恒弹性合金制作的金属吊丝悬挂一个内部安装有陀螺马达的陀螺房体,构成一个受重力约束而没有其它悬挂摩擦的自由陀螺。在地球自转水平分量的作用下,陀螺自转马达自转轴具有趋向当地子午线方向的能力。将陀螺寻北仪和经纬仪结合在一起,陀螺寻北仪上架于经纬仪,可测量出某点的正北方向。因此,陀螺寻北仪常用于矿上测量,隧道贯通、定位定向测量等用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陀螺寻北仪主要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 外罩、目镜系统及物镜系统,其中,目镜系统直接连接在外罩上,在进行光路调整时,需要将外罩安装到位,此时外罩将物镜系统罩在了里面,使得物镜系统的调整十分困难,使工作效率十分低下。此外,现有技术中,为了给陀螺马达供电,通常需要用特殊合金制作的多根柔性导流丝将外部电源输送给陀螺房内部的陀螺马达驱动电路。导流丝自身所能承受的电流,使其不能满足陀螺马达启动时的要求。但由于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又不允许使用能承受更大工作电流的导流丝。为此,一些系统采用与导流丝并联的供电触点以加大启动电流。在陀螺马达启动时,需要电流比较大,由导流丝和供电触点共同承受启动时比较大的电流,并使电流大部分通过供电触点,防止烧毁导流丝;当陀螺马达到达额定转速后,电流减小到导流丝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此时断开供电触点,由导流丝单独供电从而开始测量工作。采取该结构的供电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供电触点的接触电阻大于导流丝电阻时,同样会烧毁导流丝,陀螺寻北仪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路调整容易的陀螺寻北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陀螺寻北仪,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外罩、目镜系统及位于所述外罩内的物镜系统,所述陀螺摆包括陀螺房体和设置在陀螺房体内的马达,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马达供电的供电装置,特别是,所述目镜系统连接在壳体上,且目镜系统不与外罩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外部电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多根导流丝、与导流丝并联的供电触点以及与各导流丝分别对应连接以对导流丝进行保护的继电器,该继电器的设置使得在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等于导流丝承受值时,将导流丝从供电电路中断开,由供电触点单独向马达供电,并且在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导流丝承受值时,将导流丝与供电触点并联。在马达供电装置中增加对导流丝进行保护的继电器, 从而有效防止导流丝因电流过大而烧毁,保证陀螺寻北仪可靠性。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将目镜系统与壳体相连,这样的好处是调整光路时不要再将外罩安装到位,可以直接进行物镜系统的调整,从而使光路的调整变得十分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陀螺寻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的陀螺寻北仪的马达供电装置的电路图;其中1、壳体;2、陀螺摆;20、陀螺房体;21、马达;3、外罩;4、目镜系统;5、物镜系统;6、导流丝;7、供电触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陀螺寻北仪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2、外罩3、目镜系统4和物镜系统5。陀螺摆2包括陀螺房体20和设置于陀螺房体20中的马达21。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马达21供电的供电装置。所述物镜系统5安装在所述外罩3内,所述目镜系统4则直接连接在壳体1上,而不与外罩3连接。采取该连接结构的优点是,调整光路时不要再将外罩3安装到位,可以直接进行物镜系统5的调整,从而使光路的调整变得十分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本实施例,陀螺寻北仪马达供电装置包括多根导流丝6、与导流丝6并联的供电触点7以及连接在各导流丝6上的继电器8。继电器8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所需的供电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导流丝6从供电电路上接通或断开。具体地说,在马达21启动时,所需要电流较大,此时,继电器8控制导流丝6断开,由供电触点7单独向马达21供电;当马达21 达到额定转速后,所需要电流较小,低于导流丝6的承受值,此时继电器8控制导流丝6接通,使之与供电触点7并联,断开供电触点7,由导流丝6单独向马达21供电,以利于减少电能损耗,节约电能。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陀螺寻北仪,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2)、 外罩(3)、目镜系统(4)及位于所述外罩(3)内的物镜系统(5),所述陀螺摆(2)包括陀螺房体(20)和设置在所述陀螺房体(20)内的马达(21),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马达(21)供电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系统(4)连接在所述的所述壳体(1)上,且所述目镜系统(4)不与所述外罩(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寻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外部电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多根导流丝(6)、与导流丝(6)并联的供电触点(7)以及与各所述导流丝 (6)分别对应连接以对导流丝(6)进行保护的继电器(8),所述继电器(8)的设置使得在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等于导流丝(6)承受值时,将所述导流丝(6)从供电电路中断开,由所述供电触点(7)单独向马达(21)供电,并且在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导流丝(6)承受值时,将导流丝(6)与所述供电触点(7)并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陀螺寻北仪,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外罩、目镜系统及位于所述外罩内的物镜系统,所述陀螺摆包括陀螺房体和设置在陀螺房体内的马达,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马达供电的供电装置,特别是,所述目镜系统连接在壳体上,且目镜系统不与外罩连接。本技术将目镜系统与壳体相连,这样的好处是调整光路时不要再将外罩安装到位,可以直接进行物镜系统的调整,从而使光路的调整变得十分容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G01C19/04GK202041210SQ20112012995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冯天书, 祁强, 陈宏为, 龚浩瀚 申请人: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陀螺寻北仪,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自由悬挂的陀螺摆(2)、外罩(3)、目镜系统(4)及位于所述外罩(3)内的物镜系统(5),所述陀螺摆(2)包括陀螺房体(20)和设置在所述陀螺房体(20)内的马达(21),所述陀螺寻北仪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马达(21)供电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系统(4)连接在所述的所述壳体(1)上,且所述目镜系统(4)不与所述外罩(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书龚浩瀚陈宏为祁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