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655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自动推进式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用于在轴向方向上容纳内窥镜的细长管的筒体。橡胶环以具有限定在筒体与细长管之间的余隙空间的形式将筒体固定到细长管。筒体包括筒状套筒,所述筒状套筒具有与细长管的外径相对应的第一内径。端部杯状部形成为从筒状套筒的端部延伸,具有大于第一内径的第二内径,并用于允许转向装置在细长管中转向。此外,可移动履带传动装置具有环形表面,可在筒体外的履带上移动,用于在轴向方向上推动体腔壁用于进行推进。驱动辊使履带传动装置相对于筒体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使内窥镜平稳地进入体腔并保持内窥镜中的转向装置容易转向的导向组件。
技术介绍
内窥镜用于诊断体腔,例如,胃肠道中的大肠。内窥镜的控制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这是由于大肠是人体中的迂曲器官,并且一些人体局部在身体内的诸如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的位置处非常容易变化。学会操作大肠的内窥镜需要很多经验和时间。如果医生的技术不足以进行操作,则病人身体的体力负荷将非常大。鉴于这种问题,JP-A2003-339631公开了一种用于使内窥镜的进入变得容易的导向组件。为此,所述导向组件使乙状结肠向后弯,并且使乙状结肠缩短和变平。JP-A2003-339631的导向组件包括套筒形式的保持装置和相对于内窥镜的细长管的轴向方向以一倾角向后延伸的鳍状部或突出部。保持装置紧密配合导向组件的在内窥镜的转向装置的内侧的一部分而没有间隙。鳍状部或突出部的端部接触及弯曲成与乙状结肠或类似部分的壁接触。乙状结肠通过利用作为锚固件的鳍状部的端部而被弯曲并基本上平直地延伸,使得细长管可以更深地进入体腔中。美国专利第6,971,990号和第7,736,300号(对应于JP-A2009-513250)公开了一种自动推进设备,所述自动推进设备用于在体腔中沿轴向方向推进内窥镜,以便即使对于不熟练的操作者或医生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所述文献的自动推进设备包括可移动履带传动装置、履带牵弓I装置或环形装置。履带传动装置被驱动而回转以使内窥镜机械移动。 接触大肠壁的履带传动装置产生推进力,以便在体腔中的深处弓丨导内窥镜。用于进入体腔中的内窥镜的细长管是柔性的。转向装置存在于内窥镜的细长管的头部组件的近端处,并且保持头部组件可沿所需方向转向。在头部组件中,形成用于兴趣目标的图像形成的成像窗。根据JP-A2003-339631,保持装置紧密地配合内窥镜的转向装置中的导向组件。美国专利第6,971,990号和第7,736,300号公开了其中履带传动装置的支撑件或壳体沿细长管的轴向方向纵向地延伸的自动推进设备。存在的问题在于转向装置的操纵由于导向组件或自动推进设备的结合使用而受到阻碍,并且细长管的柔性可能会较低。因此,操作可能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内窥镜平稳地进入体腔并保持内窥镜中的转向装置容易转向的导向组件。为了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优点,提供一种用于具有用于进入体腔中的细长管的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用于在所述细长管的轴向方向上容纳细长管的内腔。保持装置将筒体保持到细长管并提供限定在筒体与细长管之间的余隙空间。细长管包括头部组件、柔性装置和设置在头部组件与柔性装置之间的转向装置。 保持装置被固定到头部组件、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与柔性装置之间的连接点中的一个。筒体包括筒状套筒,所述筒状套筒具有与细长管的外径相对应的第一内径。至少一个大直径部分形成为从筒状套筒的端部延伸,具有大于第一内径的第二内径,用于允许细长管中的转向装置转向。大直径部分形成为沿轴向方向从筒状套筒的远端和近端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大直径部分的第二内径在远离筒状套筒的方向上增加。大直径部分沿轴向方向从筒状套筒的远端延伸。优选地,至少一个大直径部分包括形成为从筒状套筒的远端延伸的第一端部杯状部。第二端部杯状部形成为从筒状套筒的近端延伸。此外,支承结构设置在筒体与保持装置之间,用于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筒体和保持装置。支承结构包括轴承滚珠。优选地,支承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体与保持装置之间的轴承支撑环。第一轴承滚珠设置在筒体与轴承支撑环之间。第二轴承滚珠设置在保持装置与轴承支撑环之间。此外,间隔件被容纳在保持装置与细长管之间,用于保持筒体与细长管之间的余隙空间。间隔件包括间隔环,并且至少一个间隙形成在间隔环中而沿轴向方向开口。间隔件成形为C形形式。此外,筒夹装置与筒体的远端形成在一起。保持装置环绕筒夹装置装配以用于固定。保持装置为弹性挡圈。优选地,保持装置包括环绕筒夹装置形成的阳螺纹。螺母具有成螺旋形与阳螺纹啮合的阴螺纹并固定到筒夹装置。此外,可移动履带传动装置具有环形表面,设置成在筒体外部延伸、可在履带上移动,用于在轴向方向上推动体腔壁以便进行推进。驱动装置使履带传动装置在履带上相对于筒体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啮合齿、被支撑在筒体上、可绕着横向于轴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用于使履带装置移动。旋转机构使第一驱动辊旋转。保持装置靠近第一驱动辊设置。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以可旋转方式与筒体同心地设置,用于使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的第一驱动辊旋转。旋转机构还包括控制线,所述控制线被设置成沿着细长管在近端方向上从筒体延伸,用于当在近端侧旋转时沿远端方向传递驱动力以使第一蜗轮旋转。此外,导向部分被固定到细长管,具有用于容纳控制线的进入部的孔,用于沿着细长管引导控制线。筒体包括用于可移动地支撑履带传动装置的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安装在第一支撑筒中并通过保持装置固定到细长管。此外,第二驱动辊具有啮合齿,设置在相对于第一驱动辊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近端侧,,被支撑在筒体上,可绕着横向于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用于使履带传动装置移动。第二蜗轮在近端侧沿轴向与第一蜗轮形成在一起以用于使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的第二驱动辊旋转。旋转机构还包括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设置在筒体的近端侧,并且通过控制线的远端旋转。多个正齿轮齿与小齿轮同心并啮合地形成在第一蜗轮的近端处,并且通过控制线的旋转引起多个正齿轮齿旋转。因此,由于使用保持装置保持余隙空间,因此通过导向组件可以使内窥镜平稳地进入体腔,并且保持内窥镜中的转向装置容易转向。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时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显示内窥镜系统的部分截去的平面图;图2是显示内窥镜和与内窥镜相关联的自动推进式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导向组件的垂直剖视图;图4是显示具有旋转机构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显示包括第二驱动辊的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垂直剖视图;图6是显示具有短型支撑筒的另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垂直剖面图;图7是显示在远端侧具有端部杯状部的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垂直剖面图;图8是显示在近端侧和远端侧具有端部杯状部的另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垂直剖视图;图9是显示具有轴承滚珠的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部分被截去的垂直剖视图;图10是显示具有两组轴承滚珠的另一个优选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图11是显示具有内窥镜的用于保持导向组件的优选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和图12是显示代替套管具有导向环的优选实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电子内窥镜系统2包括电子内窥镜10和自动推进式导向组件11。内窥镜10包括操纵装置12和细长管13或导管,细长管13或导管从操纵装置12延伸用于进入体腔中,例如进入胃肠道的大肠中。通用电缆14与操纵装置12连接。连接器或插塞设置在通用电缆14的端部处以用于与光源设备(未示出)和处理设备(未示出)连接。操纵装置12包括用于弯曲的转向轮15、空气/水按钮16和抽吸按钮17。空气/ 水按钮16可操作用于通过细长管13的远端供应空气或水。器械通道18形成在操纵装置 12的细长管13中,用于容纳诸如电外科器械的医学器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导向组件,所述内窥镜具有用于进入体腔中的细长管,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用于在所述细长管的轴向方向上容纳所述细长管的内腔;和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体保持到所述细长管,以提供限定在所述筒体与所述细长管之间的余隙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川真一岩坂诚之芦田毅仲村贵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