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4404 阅读:9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所述抱箍包括一底板,在底板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一螺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槽型口,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抱箍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抱箍在快速抱住混凝土柱的同时其一底板的外侧面与钢结构支撑相连接,在混凝土柱和钢结构支撑间形成一稳定可靠的连接节点,大大加快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组装工期,从而解决了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难度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支撑和柱的连接组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
技术介绍
无支架施工在当前工程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抱箍法是无支架施工的一种新方法,目前阶段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所谓抱箍法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它属于紧固件,抱箍有好多种,电缆抱箍,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都是比较常用的。抱箍法力学原理是利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来承担盖梁自重、模板自重、施工荷载等。抱箍的结构形式涉及箍身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a)箍身的结构形式抱箍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即用不设加劲板的钢板作箍身。这样, 在施加预拉力时,由于箍身是柔性的,容易与墩柱密贴。在施工当中,为保证密贴的效果更加明显,一般在抱箍与柱子之间垫以土工布。b)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能可靠地传递荷载。因此,要有足够数量的螺栓来保证预拉力。如果单从连接板和箍身的受力来考虑,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最好布置成一排。但这样一来,箍身高度势必较大。尤其是盖梁荷载很大时,需要的螺栓较多,抱箍的高度将很大,将加大抱箍的投入,且过高的抱箍也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只要采用厚度足够的连接板并为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一般均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布置成两排。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是成功的。在目前混凝土的工程建设中,由于混凝土柱由混凝土浇筑成型,无法通过焊接的方式在混凝土柱和钢结构支撑间形成稳定的连接节点,通常的做法是在混凝土柱上做埋件,此时钢结构支撑通过焊接或螺栓螺母相螺合的方式与混凝土柱内的埋件紧固连接,但当原地面地基承载力不高或盖梁、模板、施工荷载等较重时,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就会不牢固,影响施工效果,同时采用在混凝土柱上做埋件的连接组装结构,不仅增加混凝土柱的重量,而且使得施工繁琐、周转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问题,并运用上述抱箍法力学原理和抱箍的结构形式,提供一种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其包括一底板,在底板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一螺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槽型口,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抱箍上。本技术的抱箍在应用时,通过两侧板抱紧混凝土柱,再将钢结构支撑焊接于底板的外侧面,从而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在抱紧混凝土柱时,使抱箍底板的内侧面贴合并紧固混凝土柱,螺栓穿过所述槽型口,根据混凝土柱的不同尺寸,在所述槽型口内自由移动所述螺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柱,当调节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母紧固其两端进而使抱箍夹紧混凝土柱。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两侧板上可以分别设有一个或复数个槽型口, 以适应不同抱紧强度的需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抱箍一次弯折成型,也可焊接成型。本技术的抱箍在快速抱住混凝土柱的同时其一底板的外侧面与钢结构支撑相连接,在混凝土柱和钢结构支撑间形成一稳定可靠的连接节点,大大加快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组装工期,从而解决了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难度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实际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抱箍10包括一底板11,在底板11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12,所述两侧板12上分别设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 121,所述的抱箍10 可以一次性弯折成型,也可以采用相互焊接底板11和两侧板12的方式成型。配合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也可以在抱箍10的两侧板12上分别设有复数个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 121,以加大夹持力度。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抱箍10在应用时,通过两侧板12抱紧混凝土柱30, 再将钢结构支撑40焊接于底板11的外侧面,从而连接钢结构支撑40和混凝土柱30 ;在抱紧混凝土柱30时,使抱箍10的底板11的内侧面贴合并紧固混凝土柱30,螺栓20穿过所述槽型口 121,根据混凝土柱30的不同尺寸,在所述槽型口 121内自由移动所述螺栓20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柱30,当调节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母21紧固其两端进而使抱箍10夹紧混凝土柱30。前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定本技术,只要在抱箍的两侧板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或类似技术方案,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柱都属于本技术的构思范围,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只要不超脱出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畴,均应该包含在本技术技术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一底板,在底板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一螺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槽型口,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抱箍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复数个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一次弯折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焊接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所述抱箍包括一底板,在底板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一螺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槽型口,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抱箍上。本技术的抱箍在快速抱住混凝土柱的同时其一底板的外侧面与钢结构支撑相连接,在混凝土柱和钢结构支撑间形成一稳定可靠的连接节点,大大加快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组装工期,从而解决了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连接难度问题。文档编号E04B1/58GK202039460SQ201120124879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桂新, 刘进贵, 王桂玲, 王玉岭, 田宇, 苗冬梅, 陈海洲, 马荣全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支撑和混凝土柱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一底板,在底板的两端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槽型口,一螺栓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槽型口,并通过螺母紧固于所述抱箍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洲王玉岭刘进贵马荣全王桂玲苗冬梅刘桂新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