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020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属于高压开关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电弧能力强、电场均匀,两工位直动设计的动静触头装置。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装置、一个导电极、动触头装置和拐臂,所述动触头装置和静触头装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状并且两端设置有触片槽的中间电极,套管和导电极,所述触片槽中设置有多个触片,导电极置于中间电极的圆筒内,导电极与中间电极末端的触片相通,中间电极设置在所述套管内,套管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槽,拐臂的一端设有凸台,拐臂上的凸台在套管的导向槽内滑动并且带动动触头装置沿轴线往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设计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环网开关柜绝大多数使用以SF6气体为绝缘介质,刀闸式动触头,灭弧珊片辅助灭弧的环网开关柜,一般采用三工位弹簧操作机构,通过一根主传动轴旋转来带动三相与拐臂灵活固定的动触头旋转,在主回路静触头和接地回路静触头的之间,隔离位置的刀闸式动触头正反向旋转实现分闸、合闸、接地三工位动作。刀闸式结构为动触头的负荷开关触头结构,在开关合分闸时不可避免的发生甩弧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导致相对地击穿。原因在于分合动触头运动过程中,动静触头两端电场变的很不均勻,所产生的电弧属于聚集型电弧,电弧能量很大,而其动静触头的材料又是纯铜构成,其熔点低,耐电弧能力不强,导致电寿命低,关合能力都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电弧能力强、电场均勻,两工位直动设计的动静触头装置。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装置、一个导电极、动触头装置和拐臂,所述动触头装置和静触头装置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状并且两端设置有触片槽的中间电极,套管和导电极,所述触片槽中设有多个触片,所述导电极置于中间电极的圆筒内,导电极与中间电极末端的触片相通,所述中间电极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拐臂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拐臂上的凸台在套管的导向槽内滑动并且带动动触头装置沿轴线往复运动,进而实现动触头装置和静触头装置完成合闸和分闸动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触片的两端上均设有凹槽,所述触片通过其凹槽内首尾相勾环形的弹簧将其均勻捆绑固定在触片槽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电极前端触片槽内的触片为铜钨合金触片,所述中间电极末端触片槽内的触片为一次冲压成型的波浪型滑动瓣状触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极与中间电极为过盈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极的长度大于电极的长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静触头装置用耐电弧材料经过整体烧结工艺制成形,再通过高精度的车削工艺制成的一体型零件,且静触头装置的触头端上设置有铜钨合金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弹簧为不锈钢无磁材料制成的无缝弹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电极中部设有凹槽与套管内的凸台相卡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动静触头装置采用两工位直动设计,有效避免了甩弧现象的发生,并减低动静触头装置合闸和分闸所需要的操作功,简化了与之相关的操作机构的设计。由于采用圆筒形状的中间电极产生均勻的电场,降低了电弧的能量,有效的增加了动静触头装置合闸和分闸的能力。中间电极设置在所述套管内,形成一整体,简化了工序,有效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整体的可靠性。通过首尾相勾环形的弹簧将触片固定在触片槽中,且触片两端上设有凹槽,使得连接更紧凑,外表更美观。前端触片槽内铜钨合金触片和末端触片槽内的一次冲压成型的波浪型滑动瓣状触片,熔点高,耐电弧能力强,增强了电寿命,同时也提高了动静触头装置分闸和合闸的能力。导电极与中间电极为过盈配合连接,使得动触头装置的结构更稳固。静触头装置为通过车削工艺制成的一体型零件,结构更稳固。弹簧为不锈钢无磁材料制成的无缝弹簧,能有效的防止涡流产生。中间电极中部设有凹槽与套管内的凸台相卡合,使得动触头装置的结构紧凑。套管内的凸台与中间电极中部的凹槽卡合,组成动触头部件,提高了产品整体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动静触头装置分闸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动静触头装置合闸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动触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静触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拐臂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图。图中1、动触头装置;2、瓣状触片;3、弹簧A ;4、弹簧B ;5、中间电极;6、套管;7、弹簧C ;8、铜钨合金触片;9、弹簧D ;10、拐臂凸台;11、静触头装置;12、导向槽;13、导电极; 14、拐臂;15、铜钨合金层;16、主轴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所示,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装置11、动触头装置1、一个导电极13和拐臂14,动触头装置1和静触头装置11在同一轴线上,动触头装置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状并且两端设置有触片槽的中间电极5和套管6,中间电极5的圆筒内中部设有凹槽,中间电极5的前端触片槽中均勻设置有环形固定九件铜钨合金触片8,铜钨合金触片8的两边上设置有弹簧槽,并在铜钨合金触片8与中间电极5相连接处的弹簧固定槽内固定弹簧C7,弹簧C7要首尾相勾形成环状,使得铜钨合金触片8与中间电极5形成捆绑连接环形固定,铜钨合金触片8的另一边弹簧固定槽内安装弹簧D9,弹簧D9首尾相勾形成环状,使得铜钨合金触片8的另一端独自形成捆绑连接环形固定。中间电极5末端的触片槽中均勻设置有环形固定九个瓣状触片2,瓣状触片2的两边上设置有弹簧槽,并在瓣状触片2与中间电极5相连接处的弹簧固定槽内用弹簧B4固定,弹簧B4要首尾相勾形成环状,使得瓣状触片2与中间电极5形成捆绑连接环形固定,中间电极5的末端和主轴向连接,瓣状触片2的另一边弹簧固定槽内安装弹簧A3,弹簧A3也要首尾相勾形成环状,使得瓣状触片2另一端独自形成捆绑连接环形固定;导电极13置于中间电极5的圆筒内,导电极13为圆柱形结构,导电极13的长度大于电极5的长度。导电极13的另一端与接地回路相通,另一端与动触头装置的瓣状触片2相通。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中间电极5的设置在套管6内,套管6整体为圆筒形结构,套管6的圆筒内凸台与中间电极5中部的凹槽卡合。套管6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槽12,拐臂14的一端设置有拐臂凸台10,拐臂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主轴孔16与主轴相连,拐臂凸台 10在套管6的导向槽12内滑动并且带动动触头装置1沿轴线往复运动。如图1、图2所示,通过拐臂14顺时针旋转37度拨动动触头装置1向下运动,因导电极13具有直线导向功能,动触头装置1由拐臂14顺时针旋转拨动时有旋转运动转化为向下直线运动,动触头装置1向下沿轴线运动靠近静触头11,铜钨合金触片8与静触头11 端部的铜钨合金层15开始起弧,随着动触头装置和静触头装置的快速接触,实现动触头装置1与静触头装置11的合闸功能,电弧随之熄灭。当拐臂14逆时针旋转37度,动触头装置沿轴线直线向上运动,远离静触头11,进而实现动触头装置1与静触头装置11的分闸功能。由于铜钨合金触片8与静触头11都采用了耐电弧铜钨合金材料,并在铜钨合金触片8 与静触头11两端相接触的端部融入了均勻电场设计,动触头装置1的直线上下运动有有效的避免了甩弧现象,并使得动触头装置1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了电场的均勻性,使电弧在铜钨合金触片8与静触头11两端端面燃烧更均勻,大大的降低烧损程度,有效的提高了电寿命。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关合能力等,整体提高了各方面电器指标。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负荷开关接地回路动静触头装置,包括:静触头装置(11)、动触头装置(1)和拐臂(14),所述动触头装置(1)和静触头装置(11)在同一轴线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导电极(13),所述动触头装置包括:一个呈圆筒形状并且两端设置有触片槽的中间电极(5)和套管(6),所述触片槽中设有多个触片,所述导电极(13)置于中间电极(5)的圆筒内,导电极(13)与中间电极(5)末端的触片相通,所述中间电极(5)设置在所述套管(6)内,所述套管(6)外表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拐臂(14)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拐臂(14)上的凸台在套管(6)的导向槽内滑动并且带动动触头装置(1)沿轴线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洲齐勇李宁孟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业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