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38638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该含汽油混合物加热后进行解吸,得到液态的重组分;(2)将上述液态的重组分A加热后与含汽油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1)的解吸,其余部分分离为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以及重汽油;(3)将所得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加热后分离为液化气和稳定轻汽油;(4)将所得稳定轻汽油A加热后与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3)的操作;其中,步骤(3)的热源来源于所述剩余部分的所述稳定轻汽油,步骤(1)和步骤(2)的热源来源于所述重汽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整个工艺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烃类的分离方法,更确切的说是涉及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而我国经济发展对高价值的石油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市场对石油产品不断轻质化、优质化和清洁化的要求与原油供应日益重质化、劣质化的矛盾加剧。因此,开发重油高效转化、增加轻质油收率的技术仍将是我国21世纪炼油行业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炼油企业轻质油收率平均为74%,而国外先进水平在80% 以上,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催化裂化技术是将劣质重油转化为轻质油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常规的催化裂化工艺和催化剂的开发方向上,仍然继续沿着增加重油单程转化能力为开发目标。但对于加工劣质原料而言,只通过调整催化剂组成和工艺参数来增加重油转化能力往往会伴随着干气和焦炭产率的明显增加,这样无疑将会降低原料的轻质油收率。CN1425055A公开了一种流化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包括(A)在催化裂化条件下, 将FCC进料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第一催化裂化段接触,生成裂化产物;(B)从裂化产物中分离出至少一种循环油馏分,所述循环油馏分包括芳烃;(C)在加氢条件下,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循环油馏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芳烃馏分在加氢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氢化处理,生成氢化循环油;和(D)在第二流化催化裂化段中,将所述氢化循环油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催化裂化条件下进行接触,生成第二裂化产物,所述第二流化催化裂化段与所述第一流化催化裂化段分开,第二流化催化裂化段的催化剂包括一种表面积约从5到400m2/g的无定形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N101531924A公开了一种从劣质原料油制取轻质燃料油和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将劣质原料油依次进入催化转化反应器的第一、二反应区与催化转化催化剂接触分别发生一次反应、二次反应,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经气固分离后,待生催化剂依次经汽提、烧焦再后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反应产物经分离得到丙烯、汽油、重油及其它产品,其中所述重油与氢气、加氢处理催化剂接触反应,所得加氢重油循环至催化转化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区或/ 和其它催化转化装置进一步反应得到目的产物丙烯和汽油。该方法中劣质原料油经缓和催化转化后,所得重油经加氢后性质明显改善,从而轻质油明显增加,干气明显减少,油浆产率明显降低,实现了石油资源高效利用。然而缓和催化裂化与常规催化裂化都存在着汽油产品烯烃含量高的问题,同时原料的日益劣质化也使得汽油硫含量偏高,已不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车用燃料标准。由于我国车用汽油中主要组分为催化裂化汽油,因此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和硫含量成为关键。从开发的一系列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和硫含量技术看,将催化汽油分为轻、重汽油, 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去醚化或者去催化裂化装置回炼,重汽油去脱硫。脱硫后的重汽油再与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合出合格的汽油产品成为被多数人认可的一项生产清洁汽油的技术方案。为此,常规催化裂化分馏吸收稳定系统需要将汽油全馏分切割为轻重汽油组分为后续单元提供原料。CN1542085A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的分离方法,其中催化裂化得到的反应油气经主分馏、吸收、脱吸、稳定部分得到稳定汽油,在催化裂化系统装置中再增设汽油分离部分,得到的稳定汽油经过汽油分离部分分离出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和重汽油产品, 其中催化裂化主分馏部分的中段回流为汽油分离部分中的塔底提供热源,同时催化裂化的吸收部分采用稳定汽油分馏后的重汽油作为补充吸收剂。然而,该方法存在能耗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该含汽油混合物加热后进行解吸,以分离出该含汽油混合物中沸点低于液化气的轻组分干气,得到液态的重组分;(2)将液态的重组分A加热后与含汽油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1)的解吸,将液态的重组分B分离为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以及重汽油,其中,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 为步骤(1)所得液态的重组分的一部分,所述液态的重组分B为步骤(1)所得液态的重组分的剩余部分;(3)将所得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加热后分离为液化气和稳定轻汽油;(4)将稳定轻汽油A加热后与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 (3)的操作,所述稳定轻汽油A为步骤C3)所得稳定轻汽油的一部分;其中,对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加热通过将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与稳定轻汽油B热交换来实现,所述稳定轻汽油B为步骤C3)所得稳定轻汽油的剩余部分;对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的加热以及对含汽油混合物的加热通过将所述重汽油依次与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以及所述含汽油混合物热交换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通过使解吸得到的液态的重组分先分离为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和重汽油,再进行汽油稳定操作,使得仅需对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组分进行稳定,从而大大降低了稳定塔的负荷。另外,通过合理的流程设置, 使得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加热通过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与所述稳定轻汽油B热交换来实现,对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的加热以及对含汽油混合物的加热通过将所述重汽油依次与该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和所述含汽油混合物热交换来实现,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整个工艺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现有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轻、重汽油的切割点为60_150°C,优选为70-130°C,对应的重汽油在整个汽油馏程中的含量为20-90重量%,优选为30-80重量%。本专利技术中,仅仅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引入液态的重组分A、液态的重组分B、稳定轻汽油A和稳定轻汽油B的概念,而并不表示液态的重组分A与液态的重组分B之间以及稳定轻汽油A和稳定轻汽油B之间有区别,更不表示需要预先将步骤(1)得到的液态的重组分分离为液态的重组分A和液态的重组分B或者需要预先将步骤C3)得到的稳定的轻汽油分离为稳定轻汽油A和稳定轻汽油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所述含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与所述稳定轻汽油B的热交换只要满足稳定操作的需要即可,优选情况,所述含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与所述稳定轻汽油B的热交换使得与所述稳定轻汽油B热交换后的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温度为60-150°C,进一步优选为90-140°C。优选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稳定轻汽油B与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为0.1-0. 9 1,所述稳定轻汽油B的温度与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温度之间的差值为10-100°C来实现上述换热后的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温度。进一步优选情况下,控制所述稳定轻汽油B与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为0.2-0. 8 1,所述稳定轻汽油B与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80°C。本专利技术中,当步骤( 中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以及重汽油之间的分离在汽油分离塔中进行,步骤C3)在稳定塔中进行时,除非特别说明,所述稳定轻汽油B的温度与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温度差为稳定塔的塔底温度与汽油分离塔的进料温度之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重汽油与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热交换的程度以满足该液态的重组分A返回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汽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该含汽油混合物加热后进行解吸,以分离出该含汽油混合物中沸点低于液化气的轻组分干气,得到液态的重组分;(2)将液态的重组分A加热后与含汽油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1)的解吸,将液态的重组分B分离为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以及重汽油,其中,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为步骤(1)所得液态的重组分的一部分,所述液态的重组分B为步骤(1)所得液态的重组分的剩余部分;(3)将所得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加热后分离为液化气和稳定轻汽油;(4)将稳定轻汽油A加热后与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混合并进行上述步骤(3)的操作,所述稳定轻汽油A为步骤(3)所得稳定轻汽油的一部分;其中,对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的加热通过将所述含轻汽油和液化气的混合物与稳定轻汽油B热交换来实现,所述稳定轻汽油B为步骤(3)所得稳定轻汽油的剩余部分;对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的加热以及对含汽油混合物的加热通过将所述重汽油依次与所述液态的重组分A以及所述含汽油混合物热交换来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鲁维民常学良王瑾杨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