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结构减震控制
,涉及一种墙式布设的组合型金属阻尼器。
技术介绍
铅阻尼器是一类利用铅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的一种减震控制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7月23日公布了一种“剪切型铅阻尼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阻尼器包括上下两个盖板1,滑动板2和剪切铅块3,将铅块放置在盖板1和滑动板 2间的凹槽内,利用铅块的剪切耗能,保证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同时解决了常规铅剪切阻尼器铅块与上下盖板连接困难的问题,对于铅剪切阻尼器的工程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现有铅剪切阻尼器大多采用支撑与主体结构相连,占用建筑空间较大,造成了建筑空间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与此同时,对于对刚度需求较大的结构减震,支撑式布设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工程需求,这就需要一种节省建筑空间并能提供足够刚度的铅阻尼器布设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墙式组合金属阻尼器,采用墙式布设方式,旨在解决现有铅剪切阻尼器布设方式占用较大建筑空间的问题,改进阻尼器的加工工艺的同时能够满足较大刚度的需求,减震性能优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如下墙式组合型金属阻尼器,包括滑动板1、前 ...
【技术保护点】
1.墙式组合型金属阻尼器,包括滑动板(1)、前后盖板(2)、剪切金属块(3),其特征在于:前后盖板(2)分别扣在滑动板(1)的两个表面上,前后盖板(2)内侧开设矩形凹槽,滑动板(1)与凹槽相对位置开设矩形贯通槽,剪切金属块(3)穿过滑动板(1)并嵌入盖板(2)的凹槽中,通过紧固螺栓(4)和连接螺栓(5)固定盖板(2)并压紧滑动板(1)、连接钢板(7)和剪切金属块(3),前后盖板(2)的外侧对称添加约束角钢(6),相对的约束角钢6之间通过贯穿的螺栓连接;前后盖板(2)通过连接钢板(7)连接于上层楼层梁(9),滑动板(1)直接与下层楼层梁(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维明,付仰强,纪金豹,赵堃宇,李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