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包括一钢框架,该钢框架内部设有一消能装置,该消能装置为支撑式阻尼器或墙式阻尼器,所述钢框架的外围通连接键或连接键和填充材料层与主体结构梁、主体结构柱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将消能装置设于一钢框架内,为了使消能机构在地震作用时与主体结构一起受力,在钢框架外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连接键和填充材料时,方便耗能机构安装于已建建筑的梁柱上,连接装置为连接键时,方便耗能机构安装于新建建筑的梁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耗能机构坚固,安装方面,整体性强,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耗能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是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通过附加消能减震装置与原结构组成一个新的结构系统,原结构和附加的消能减震装置均为这一新结构系统的子结构。这一新的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和消能能力与原结构相比有较大变化,附加的消能减震装置使得原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显著减小。从而达到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减轻主结构的损伤程度。其实现方法是在结构中某些相对变形较大的部位安装消能装置或者将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通过消能装置和消能构件大量消耗地震输入能量,达到减震目的。金属阻尼器是一种耗能性能优越、构造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廉的耗能减震装置,作为耗能装置用于建筑结构中,以提供附加阻尼和刚度,在未来抗震消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该金属阻尼器是单独安装于结构中,在安装过程中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该机构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相连,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包括一钢框架,该钢框架内部设有一消能装置,该消能装置为支撑式阻尼器或墙式阻尼器,所述钢框架的外围通过连接键或连接键和填充材料层与主体结构梁、主体结构柱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键的一端直接插入进所述钢框架的内部,所述连接键的另一端直接插入进所述主体结构梁或主体结构柱的内部。优选地,所述钢框架的外围设有一填充材料层,所述连接键分内外两排,内排连接键的一端插入进所述钢框架内部,内排连接键的另一端插入进所述填充材料层的内侧,夕卜排连接键的一端插入进所述填充材料层的外侧,外排连接键的另一端插入进主体结构梁、主体结构柱的内部。优选地,所述连接键采用栓钉、钢筋、钢板或型钢。优选地,所述填充材料层由混凝土、砂楽或灌楽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支撑式阻尼器包括一阻尼器、一钢支撑,所述阻尼器和钢支撑之间通过一节点连接。优选地,所述阻尼器的上侧面与所述钢框架上方一内侧壁连接,所述阻尼器的下侧面通过一节点与一所述钢支撑的上端连接,所述钢支撑的两个下端分别通过一节点与钢框架下方的两直角连接。优选地,所述墙式阻尼器包括一阻尼器、一立柱。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一上立柱、一下立柱,所述上立柱的下端和下立柱的上端之间设有所述阻尼器,所述上立柱的上端和所述钢框架上方一内侧壁固定在一起,所述下立柱的下端和所述钢框架下方一内侧壁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本技术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本机构首先将阻尼器通过钢支撑或立柱固定在钢框架上,钢框架外围通过连接键或填充材料层与主体结构梁、柱连接,构成一个消能减震机构整体。最后将机构整体固定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发生地震时金属阻尼器发挥耗能的作用,有效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将消能装置设于一钢框架内,为了使消能机构在地震作用时与主体结构一起受力,在钢框架外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连接键和填充材料层时,方便耗能机构安装于已建建筑的梁柱上,连接装置为连接键时,方便耗能机构安装于新建建筑的梁柱上。本技术耗能机构坚固,安装方面,整体性强,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支撑式阻尼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采用支撑式阻尼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采用墙式阻尼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采用墙式阻尼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代表:1.钢框架;2.填充材料层;3.阻尼器;4.连接键;5.节点;6.主体结构柱;7.主体结构梁;8.钢支撑;9.立柱;91.上立柱;92.下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消能装置为支撑式阻尼器的两个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图中包括一钢框架1,该钢框架I内部设有一消能装置,该消能装置为支撑式阻尼器,支撑式阻尼器包括阻尼器3、钢支撑8,阻尼器3为金属阻尼器,阻尼器3和钢支撑8之间通过一节点5连接。阻尼器3的上侧面与钢框架I上方一内侧壁连接,阻尼器3的下侧面通过一节点5与一人字型钢支撑的上端连接,人字型钢支撑的两个下端分别通过一节点5与钢框架I下方的两直角连接。钢框架I的外围设有一填充材料层2,填充材料层2由混凝土、砂浆或灌浆料制成。连接键4分内外两排,分别沿着填充材料层2的四周均布,连接键4采用栓钉、钢筋、钢板或型钢。内排连接键4的一端插入进钢框架I内部,内排连接键4的另一端插入进填充材料层2的内侧,外排连接键4的一端插入进填充材料层2的外侧,外排连接键4的另一端插入进主体结构梁7、主体结构柱6的内部。[0027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金属阻尼器的可嵌入式消能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框架,该钢框架内部设有一消能装置,该消能装置为支撑式阻尼器或墙式阻尼器,所述钢框架的外围通过连接键或连接键和填充材料层与主体结构梁、主体结构柱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中,黄坤耀,徐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