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钢消能阻尼器系统自上而下的安装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0120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钢消能阻尼器系统自上而下的安装施工方法,先绑扎上支座墙体钢筋,安装上支座埋板;之后支设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进行加固,浇筑上支座墙体混凝土;待上支座墙体成型,拆除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然后安装阻尼器,并在阻尼器下连接板上焊接下支座埋板;之后绑扎下支座墙体钢筋,支设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进行加固;在下支座墙体上部开口,并安装卸料斗,之后进行下支座墙体混凝土浇筑;待下支座墙体成型后,拆除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中阻尼器系统安装由上至下进行,确保上支座墙体浇筑后,下支座墙体可进行微调,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偏差,而无法安装阻尼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抗震体系施工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传统加强结构抗震的方法,一般都是设置大量剪力墙增墙结构刚度与强度来提高结构抗震能力,这样的施工方案不仅影响建筑使用功能,而且大幅度提高施工难度与费用。抗震加固中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抗震加固思想,改“抗”为“消”,开辟了抗震加固的新途径。利用软钢阻尼器震前对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消能减震技术的主要思想是把结构物中的支撑、剪力墙等构件设计成耗能部件或在结构物的节点或连接处装设阻尼器,在风或小震作用下,耗能杆件或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耗能杆件或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结构产生较大阻尼,耗散大量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进入明显非弹性状态,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的大幅度的损坏。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是通过附加消能减震装置(次结构)与原结构(主结构)组成一个新的结构系统,这一新的结构系统的消能能力和动力特性与原结构相比有较大变化,使得原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显著减小,次结构作为专门的分灾子系统来耗散地震能量,达到消减地震能量的效果。通常安装阻尼器时,都是先进行上支座和下支座施工,待上、下支座施工完成后再在下支座上面安装阻尼器,这样的施工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若上、下支座墙体施工存在偏差,那么阻尼器就无法准确的安装在预定的位置,甚至可能造成阻尼器无法安装入位,由于现有技术中鲜有对软钢阻尼器系统安装施工的研宄,以致造成软钢阻尼器系统安装施工不规范,达不到应有的消能减震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安装方法合理简单,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阻尼器安装精度高,固定牢固可靠,能充分发挥阻尼器系统消能减震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如下步骤:①绑扎上支座墙体结构钢筋和上支座主筋;②安装上支座埋板,将上支座埋板的锚筋与上支座主筋进行焊接,并将上连接板与上支座埋板进行焊接;③支设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在该浇筑模板上设置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然后浇筑上支座墙体混凝土;④待上支座墙体成型,拆除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然后将阻尼器上部立板与上支座埋板上的上连接板固定连接;⑤在阻尼器下部立板上固定连接下连接板,并在下连接板上焊接下支座埋板;⑥绑扎下支座墙体结构钢筋和下支座主筋,然后将下支座埋板上的锚筋与下支座主筋焊接;⑦支设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利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同时设置下支座墙体斜撑;⑧在下支座墙体上部开口,并在该开口处安装卸料斗,进行下支座墙体混凝土浇筑;⑨下支座墙体成型后,拆除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进一步,所述上支座埋板、上连接板、下支座埋板以及下连接板的外表面均涂刷有防腐涂料和防火涂料。进一步,所述阻尼器上部立板与上连接板之间、以及阻尼器下部立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均通过夹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步骤③中,支设所述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以及浇筑上支座墙体时,应保证上支座墙体截面尺寸与上支座埋板尺寸一致。进一步,所述下支座墙体浇筑前应预留下支座主筋位置,进行甩筋。进一步,所述上支座墙体结构钢筋包括箍筋和暗柱纵筋;所述箍筋与上支座主筋通过绑扎丝兜扣绑扎。进一步,所述上支座埋板进行焊接时,设置可调底托进行校平。进一步,所述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的连接缝间以及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的连接缝间均设有海绵条。进一步,所述卸料斗与下支座墙体上部开口间设有密封条。进一步,所述上支座埋板两端以及下支座埋板两端均设有混凝土排气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I)墙体的混凝土结构板浇筑前预留出阻尼器下支座主筋位置,进行甩筋,待上支座浇完成,并安装好阻尼器后,再进行下支座钢筋绑扎等作业,本阻尼器系统安装由上至下进行施工,确保上支座墙体浇筑后即使有偏差,下支座墙体施工时还可进行微调,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偏差,而无法安装阻尼器的情况发生。2)各埋板、连接板以及夹板的表面均涂刷有防腐涂料和防火涂料,防火性能好,长效防腐,绿色环保,附着力强。3)各模板的连接缝间、以及卸料斗与下支座墙体上部开口间都设有密封件,有效的避免漏浆。4)上/下支座墙体截面尺寸与上/下支座埋板尺寸应一致,有效保证了浇筑混凝土后上/下支座埋板位置的准确。【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阻尼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支座墙体浇筑施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支座墙体浇筑施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墙体钢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支座埋板,2-上连接板,3-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4-竖向支撑,5-横向支撑,6-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斜撑,7-阻尼器上部立板,8-阻尼器下部立板,9-下连接板,10-下支座埋板,11-对拉螺栓,12-下支座墙体斜撑,,13-下支座墙体,14-阻尼器,15-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16-夹板,17-箍筋,18-暗柱纵筋,19-上支座墙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①绑扎上支座墙19体结构钢筋和上支座主筋;②安装上支座埋板1,将上支座埋板的锚筋与上支座主筋进行焊接,并将上连接板2与上支座埋板I进行焊接;③支设上支座墙体19浇筑模板3,并在该浇筑模板上设置竖向支撑4、横向支撑5,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斜撑6 ;然后浇筑上支座墙体混凝土 ;竖向支撑4 一般米用50*100木方每间隔150mm设置一根。横向支撑5 —般米用直径48mm钢管由对拉螺栓相连接。横、竖向支撑每间隔400mm设置一组,起步高度130mm。各支撑在上支座埋件的锚筋绑扎好后进行安装,配合钢筋施工。④待上支座墙体19成型,拆除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3 ;然后将阻尼器上部立板7与上支座埋板I上的上连接板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支座墙体19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拆模,之后将夹板安装到位。阻尼器上部立板7以及阻尼器下部立板8在工厂加工焊接,进场后进行检验,合格后再分别与连接连接板固定连接。阻尼器安装前需校核上支座埋板是否正确安装,检查其偏差度,在阻尼器安装时进行修正。⑤在阻尼器下部立板8上固定连接下连接板9,并在下连接板8上焊接下支座埋板10 ;⑥绑扎下支座墙体13结构钢筋和下支座主筋,然后将下支座埋板10上的锚筋与下支座主筋焊接;⑦支设下支座墙体13浇筑模板15,并利用对拉螺栓11对模板进行加固,同时设置下支座墙体斜撑12 ;[005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钢消能阻尼器系统自上而下的安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绑扎上支座墙体结构钢筋和上支座主筋;②安装上支座埋板,将上支座埋板的锚筋与上支座主筋进行焊接,并将上连接板与上支座埋板进行焊接;③支设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在该浇筑模板上设置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然后浇筑上支座墙体混凝土;④待上支座墙体成型,拆除上支座墙体浇筑模板;然后将阻尼器上部立板与上支座埋板上的上连接板固定连接;⑤在阻尼器下部立板上固定连接下连接板,并在下连接板上焊接下支座埋板;⑥绑扎下支座墙体结构钢筋和下支座主筋,然后将下支座埋板上的锚筋与下支座主筋焊接;⑦支设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并利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同时设置下支座墙体斜撑;⑧在下支座墙体上部开口,并在该开口处安装卸料斗,进行下支座墙体混凝土浇筑;⑨下支座墙体成型后,拆除下支座墙体浇筑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郑用政陈建全张磊刘红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