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523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制冷剂所循环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空气调节运转;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与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中;级联热交换器,与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通过了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使第二制冷剂蒸发后,在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蓄热压缩机,压缩在级联交换机蒸发的第二制冷剂;蓄热槽,使被蓄热压缩机压缩的第二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蓄热膨胀机构,其使在蓄热槽冷凝的第二制冷剂膨胀。提高蓄热温度,利用于热水供给和蓄热的制冷剂还用于空间空气调节中,从而具有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的热量利用于热水供给后能蓄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热泵是利用制冷剂的发热或冷凝热,将低温的热源传递给高温,或是将高温的热源传递给低温的制冷制热装置。热泵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最近,趋于开发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用压缩机中得到压缩的制冷剂加热水并利用于热水供给,使得化石燃料的消耗变得最少。JP 2001-263857A(2001.9. 26)中公开了一种制冷制热热水供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 空气调节用热交换器后回收到压缩机,或是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空气调节用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后回收到压缩机。但是,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制冷制热热水供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在着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只利用于热水供给和空气调节,不能多样地充分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将制冷剂的热利用于热水供给后,能够蓄热,从而提高效率和蓄热温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其包括第一制冷剂所循环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用于进行空气调节运转;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其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中;级联热交换器,其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使第二制冷剂蒸发后,在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蓄热压缩机,其压缩在上述级联交换机蒸发的第二制冷剂;蓄热槽,其使被上述蓄热压缩机压缩的第二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蓄热膨胀机构,其使在上述蓄热槽冷凝的第二制冷剂膨胀。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经由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 上述级联热交换器经由级联流出流路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和级联热交换器经由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相连接。上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制冷/制热切换阀,该制冷/制热切换阀用于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上述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连接在上述压缩机和制冷/制热切换阀之间;上述级联流出流路用于连接上述级联热交换器和上述制冷/制热切换阀。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经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流路连接在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和级联热交换器之间。4 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对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调节,使得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还包括地板取暖管道,其经由上述制热循环流路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相连接;地板取暖用泵,其设置在上述制热循环流路上。上述蓄热槽经由蓄热管与上述制热循环流路相连接。还包括制冷剂调节部,该制冷剂调节部对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和级联热交换器。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该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将通过了上述级联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引导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得通过上述级联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绕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上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在上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还包括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该辅助制冷剂调节部对通过了上述级联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调节,使得通过了上述级联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阀,该热交换器旁通阀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用于约束第一制冷剂的流动。还包括液态制冷剂阀,该液态制冷剂阀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和室内膨胀机构之间,用于约束第一制冷剂的流动。上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上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其设置在上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喷射管路,其将上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喷射到上述压缩机。包括喷射制冷剂调节部,该喷射制冷剂调节部设置在上述喷射管路,用于调节向上述压缩机喷射的气态制冷剂。该喷射制冷剂调节部在启动运转时关闭,并在稳定后开放。 附图说明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以下的附图能够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 在上述附图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过程中进行地板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在地板制热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蓄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5图6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在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在空间制冷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进行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结构将使用相同名称及标号,并省去与此相关的附加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机,其包括制冷循环回路2,其使第一制冷剂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热水供给回路6,其使第一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蓄热回路10,其使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利用于蓄热。制冷循环回路2形成低温制冷循环,蓄热回路10形成与低温制冷循环进行热交换的高温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由冷凝温度及蒸发温度相互不同的制冷剂构成。例如, 在第一制冷剂为冷凝温度及蒸发温度低的R410a的情况下,第二制冷剂由其冷凝温度及蒸发温度高于第一制冷剂的构成。制冷循环回路2包括第一制冷剂通过的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 17、室内热交换器18,能进行空气调节运行。制冷循环回路2对室内进行制冷空气调节或者制热空气调节,制冷循环回路2的空气调节运转包括吸入室内的空气并进行制热空气调节的空间制热运转以及吸入室内的空气并进行制冷空气调节的空间制冷运转。在制冷循环回路2中,在压缩机12的吸入流路22设置储液器24,以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12,并在压缩机12的排出流路沈设置机油分离器28,以在从压缩机12排出的第一制冷剂和机油中分理出机油并回收到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用于冷凝或蒸发第一制冷剂,其由室外空气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也能由冷却水与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14由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的情况下,其设置室外风扇30, 以向室外热交换器14吹送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14经由热交换器连接管32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连接。膨胀机构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其包括第一制冷剂所循环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用于进行空气调节运转;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其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第一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中;级联热交换器,其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第一制冷剂使第二制冷剂蒸发后,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蓄热压缩机,其压缩在所述级联交换机蒸发的第二制冷剂;蓄热槽,其使被所述蓄热压缩机压缩的第二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蓄热膨胀机构,其使在所述蓄热槽冷凝的第二制冷剂膨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燮朴鲁马朴熙雄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