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3182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混合池、沉降池、限流器、板框压滤机,混合池与沉降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含微小稳定颗粒的污水处理能力强,成本低,且不会因处理污水而产生新的污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而我国经过了 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巨大污染,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尤为突出。由于污水处理投入大,成本高,处理难度大,近几年来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索、改良污水处理设备或者工艺,虽然在技术上作了很多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技术难题。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来更好地处理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微小颗粒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对污水中的微小稳定颗粒的处理能力强、成本低,且节约水资源。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混合池、沉降池、限流器、板框压滤机,所述混合池与沉降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所述搅拌釜设置有添加剂入口和自来水入口。所述混合池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板框压滤机设置有滤渣出口和清水出口。本技术对含微小稳定颗粒的污水处理能力强,成本低,且不会因处理污水而产生新的污水。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1、混合池3、沉降池4、限流器5、板框压滤机6,混合池3与沉降池4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2,搅拌釜1设置有添加剂入口和自来水入口,混合池3设置有污水入口,板框压滤机6设置有滤渣出口和清水出口。污水通过污水入口进入到混合池3中,添加剂跟自来水在搅拌釜1中混合后通入混合池3内与污水混合,混合有添加剂的污水从溢流围堰2上端溢流到沉降池4中,在沉降池4中进行团聚、沉淀后,再经过限流器5,将水流速度控制在1米/分钟之内,再通过板框压滤机6将悬浮颗粒与水分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混合池、沉降池、限流器、 板框压滤机,所述混合池与沉降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设置有添加剂入口和自来水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设置有污水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压滤机设置有滤渣出口和清水出口。专利摘要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混合池、沉降池、限流器、板框压滤机,混合池与沉降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本技术对含微小稳定颗粒的污水处理能力强,成本低,且不会因处理污水而产生新的污水。文档编号C02F9/04GK202030598SQ201120135468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陈敬 申请人:安徽敬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搅拌釜、混合池、沉降池、限流器、板框压滤机,所述混合池与沉降池之间设置有溢流围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敬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