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31780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和系统,可以基于操作者的三维手势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且这些操作基于由手势运动轨迹量化而来的参数,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见的图片浏览器有windows自带的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手机图片浏览器、微博图片浏览器、漫画图片浏览器以及其他可以显示图片的终端,将这些图片浏览器统称为二维图片浏览器,它们只能向用户展示平面的显示效果。随着3D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立体图片浏览器的出现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它可以在三维显示空间中展示图片,使用户切实体验立体的显示效果。针对这种新的三维立体图片浏览器,如何能够通过更丰富的途径来实现对三维空间中显示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可以基于操作者的三维手势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系统,可以基于操作者的三维手势对三维空间中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可见,利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及系统,可以基于操作者的三维手势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且这些操作基于由运动轨迹量化而来的操作参数,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操作。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图片的折叠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图片的卷曲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图片的卷筒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图片的翻转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图片的缩放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图片在与纵深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图片在纵深方向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新图片移动显示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在图片中选定点的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在图片中剪切的示意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在图片中画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中的三维显示空间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在基于3D显示系统实现时,三维显示空间就是操作者所处的真实空间,图片将在真实空间中显示出来;第二、在基于2D显示系统实现时,三维显示空间是虚拟的立体显示空间,图片并没有在操作者所处的真实空间中显示出来,但操作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虚拟的三维效果。 首先介绍本专利技术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 步骤101 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及其在真实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本步骤中,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可以通过测算该手势上的所有点在真实空间中的坐标实现。识别手势在真实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时,可以将手势上的一个点作为测算基准点,例如将一个手指指端作为测算基准点,通过测算该测算基准点在运动过程中在每一位置的坐标,识别出运动轨迹。上述测算坐标,均可以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实现,这里不再赘述。步骤102 根据操作者的手势判定操作类型,由运动轨迹量化操作参数。本步骤中,可以利用预设的手势模板,确定操作者的手势对应的操作类型。本步骤中,运动轨迹指示的操作量化参数可以包括运动轨迹的形状、和/或运动轨迹上选定点的量化参数。这里的形状可以包括线条、封闭图形等,选定点可以包括起始点和结束点等。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将给出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步骤103 根据操作类型和操作参数,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当前图片执行操作。本步骤中,操作者可以通过特定的手势选中的一副图片作为当前图片,假设该特定手势为五指伸开的手掌,当基于3D显示系统实现时,如果在真实空间中,图片上存在超过六个的点与操作者的手势重合,则该图片为当前图片,当基于2D显示系统实现时,如果根据预设的真实空间的坐标与三维显示空间的坐标的映射关系,图片上存在超过六个的点与操作者的手势对应,则该图片为当前图片。可见,利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可以基于操作者的三维手势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执行各种操作,且这些操作基于由手势运动轨迹量化而来的参数,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操作。例如,可以基于操作类型和操作参数,对图片进行对应尺寸的缩放、对应角度的折叠和卷曲等等。实施例一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进行折叠、卷曲或卷筒操作。在本实施例一中,识别操作者做出的手势为伸出大拇指。在本实施例一中,将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的连线称为第一连线,与第一连线距离最远的点称为第一顶点,将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和第一顶点之间的连线称为第二连线,与第二连线距离最远的点称为第二顶点。在本实施例一中,由运动轨迹量化操作参数,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步骤1 测算第一连线的长度及第一顶点到第一连线的距离,测算第二连线的长度及第二顶点到第二连线的距离。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Pl为起始点、P2为结束点、P3为第一顶点、P4为第二顶点。设Pl的坐标为(我_yl,zl), P2的坐标为[x2,y2’z2、, P3的坐标为(χ3,}β,ζ3),Ρ4的坐标为(Χ4,74,Ζ4)。设线段Ρ1Ρ2的长度为Ll,Ρ3到线段Ρ1Ρ2的距离为dl,线段P1P3的长度为L2,P4 到线段P1P3的距离为d2。线段P1P2的长度按照如下公式(1)计算。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及其在真实空间中的运动轨迹;B、根据所述操作者的手势判定操作类型,由所述运动轨迹量化操作参数;C、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参数,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当前图片执行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参数包括所述运动轨迹的形状, 和/或所述运动轨迹上选定点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参数的量化,具体包括测算所述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的第一连线的长度、及与所述第一连线距离最远的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一连线的距离;测算所述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到顶点之间的第二连线的长度、及与所述第二连线距离最远的第二顶点到所述第二连线的距离;当所述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一连线的距离大于预设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顶点到第二连线的距离小于预设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折线,计算所述第二连线与顶点到结束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所述第二顶点到第二连线的距离大于预设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弧线, 计算该弧线的弧度角;当所述第一连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顶点到第一连线的距离之比小于预设第三阈值时, 确定所述运动轨迹为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当前图片执行操作,具体包括 当所述运动轨迹为折线时,以所述第一顶点为折点、并以所述夹角为折叠角度,折叠当前图片;或者,当所述运动轨迹为弧线时,根据所述弧度角卷曲当前图片; 或者,当所述运动轨迹为圆时,对当前图片进行卷筒,卷筒后的图片的底面圆周长为图片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参数的量化,具体包括测算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在纵深方向上的距离;所述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当前图片执行操作,具体包括 确定操作者的双手在当前图片中的对应点;根据操作者的双手对应的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在纵深维度上的距离,将当前图片上的对应点在三维显示空间的纵深方向上移动对应的距离;以两个对应点移动后的位置为基准,移动图片上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图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识别操作者的手势及其在真实空间中的运动轨迹;B、根据所述操作者的手势判定操作类型,由所述运动轨迹量化操作参数;C、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所述操作参数,对三维显示空间中的当前图片执行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懿远颜世聪胡洪磊王嘉鲍东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岸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