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有螺旋多功能破碎辊的对辊式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914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有螺旋多功能破碎辊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破碎辊、传动轴、支撑轴承座装置、压紧调节装置和驱动装置,破碎辊设置于传动轴上,传动轴设置于支撑轴承座装置上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支撑轴承座装置与压紧调节装置相连接;破碎辊设置为平行布置的两个相向回转的辊体,辊体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呈螺旋状的筋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螺旋多功能破碎辊,其显著效果是优化了对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机理,变“以压碎为主”为“以挫碎、剪切破碎为主”,进而增大了破碎咬合力,提升了破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辊式破碎机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置有螺旋多功能破碎辊的对辊式破碎机
技术介绍
对辊式破碎机是一种适用在水泥,化工,电力,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破碎中等硬度的物料,如石灰石,炉渣,焦炭,煤等物料的中碎、细碎作业。它主要由破碎辊、支撑轴承座装置、压紧调节装置以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它的出料粒度可以进行调节,两辊轮之间装有楔形或垫片调节装置,楔形装置的顶端装有调整螺栓,当调整螺栓将楔块向上拉起时,楔块将活动辊轮顶离固定轮,即两辊轮间隙变大,出料粒度变大;当楔块向下时,活动辊轮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两轮间隙变小,出料粒度变小。垫片装置是通过增减垫片的数量或厚薄来调节出料粒度大小的,当增加垫片时两辊轮间隙变大,当减少垫片时两辊轮间隙变小,出料粒度变小。现有技术对辊式破碎机存在以下不足(1)两破碎辊咬合力低,当物料颗粒稍大, 就不太吃料;( 破碎方式单一,仅以压碎为主要方式,缺少劈、折、挤、搓、剪等多种有效破碎方式的综合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升了现有技术对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效率,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具有螺旋剪切破碎及大咬合力功能的高效对辊式破碎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有螺旋多功能破碎辊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破碎辊、传动轴、支撑轴承座装置、压紧调节装置和驱动装置,破碎辊设置于传动轴上,传动轴设置于支撑轴承座装置上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支撑轴承座装置与压紧调节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辊设置为平行布置的两个相向回转的辊体,辊体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呈螺旋状的筋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将对辊式破碎机辊体设置成螺旋状筋条结构。螺旋状筋条可分为单螺旋、双螺旋和多螺旋(单螺旋和双螺旋作为优选)。其中两条以上螺旋筋条交叉设置可形成网状孔。该孔可设为通孔,也可设为盲孔。本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在于科学地运用螺旋结构在旋转中有定向推力功能的特点,通过对破碎辊的螺旋设置,使现有技术对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机理以压碎为主,改变为以挫碎及剪切破碎为主。由于通常物料的抗剪切应力强度极限比抗压应力强度极限小的多,所以剪切方式的破碎效率更好,这极大地提高了对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性能。螺旋状破碎辊的挫碎、剪切破碎功能可分为三类①轴向剪切破碎型,②径向剪切破碎型③综合剪切破碎型。其中单螺旋筋条结构的破碎辊表现为轴向剪切破碎功能。当形成破碎副的的两只辊体设置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筋条,在由两辊体形成的破碎腔中,两辊体向下转动,物料在受两辊体挤压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两辊体相向的两条螺旋筋条的轴向剪切。为使剪切顺利, 螺旋角度(与辊体径向的垂直夹角)应小于12°。双螺旋筋条结构的破碎辊一般由两条不同螺旋角的筋条交叉组成。它具有分别来自两条筋条的轴向剪切破碎功能(机理同上)。除此以外,由于两条筋条交叉形成了网状结构(其网孔可以设为通孔和盲孔),这一网状结构对物料具有极好的咬合力。为了强化上述咬合力,两辊体直径宜设为一大一小,这样,两辊体旋转时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不同,这个线速度差能够强化咬合力功能。多螺旋筋条结构的破碎辊一般由接近水平角度的多筋条组成。由于其角度与辊体轴心方向成小角,此时的轴向剪切功能极微,而表现为沿径向的剪切破碎功能。为了达到径向剪切破碎的最佳状态,两辊体直径设为一大一小。若不考虑辊体的轴向剪切破碎功能,仅以发挥其径向剪切破碎功能为目的,辊体表面还可设置为多种形状的网孔(如蜂窝网状、菱形状、三角形状、圆形状)来实现,效果都好(两辊体直径以一大一小为佳)。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网状破碎辊比实心光板破碎辊破碎性能更为优越首先,呈螺旋状的破碎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实心光板状破碎辊来说,它与物料的接触面更小,在总破碎力为定值的情况下,受力面积小则受力压强大。这一点对改善对辊机的破碎性能非常有益。其次,现有技术的实心光板式破碎辊表面是光滑平整的,物料受挤压后,会产生 “滑移”,在“滑移”中物料并不产生实质性破碎。换言之,“滑移”现象在抵消破碎辊的破碎作功效率。本专利技术破碎辊表面呈螺旋状,极大限度地消除了 “滑移”现象,提高了破碎辊的破碎作功效率。其三,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实心光板状破碎辊仅以压碎为主的破碎机理,改变为具有“劈碎、折碎、挫碎、剪碎”等多种破碎方式的综合发挥作用的先进破碎机理。1.劈碎功能(物料处在带有尖棱、刀片状的金属表面并受挤压时,尖棱或刀片楔入物料后会形成裂缝,物料内部就产生拉伸应力,当其达到拉伸强度极限时,则物料被劈裂而破碎)。实心光板的破碎辊工作时,实际上主要是以压碎为基本功能。而螺旋破碎辊中的螺旋筋条具刀片状,对尺寸较大的物料破碎时发挥的是劈碎功能。2.折碎功能(物料处在一侧带有一定间距的金属凸棱上,而通过对峙交错的另一侧的凸棱对其作挤压,物料就会产生弯曲变形,当其弯曲应力达到弯曲强度极限时,则被折断破碎)。在破碎辊运行过程中,对于尺寸接近螺旋筋条螺距的物料,破碎时发挥的是折碎功能。3.挤碎功能(当物料尺寸临界于一侧齿板的齿条间距或孔径时,而受到对侧挤压时就会产生挤碎(如挤牙膏),受挤压的物料边缘会被剥离一小部分后被挤出,这就是挤碎。在螺旋破碎辊的破碎腔里,大部分物料会通过挤碎方式破碎。总之,螺旋状破碎辊的破碎功能远比现有技术的实心光板破碎辊优越。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对破碎辊的螺旋状设计,替代了现有技术的实心光板状设计,将现有技术以挤碎和压碎为主的破碎机理,变为“劈碎、折碎、挫碎、剪碎”等多种破碎方式的综合运用,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对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辊体表面上设有呈单螺旋状筋条。物料受两辊子上的两条螺旋线形成的剪切破碎力。其中单螺旋筋条结构的破碎辊表现为轴向剪切破碎功能。当形成破碎副的的两只辊体设置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筋条。在由两辊体形成的破碎腔中,两辊体向下转动,物料在受两辊子挤压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两辊体相向的两条螺旋筋条的轴向剪切。为使剪切顺利,螺旋角度(与辊体径向的垂直夹角)应小于12。。作为优选,所述辊体表面上设有交叉布置的双螺旋状筋条。所述双螺旋状的筋条交叉布置形成的格子区为菱形网孔。双螺旋筋条结构的破碎辊一般由两条不同螺旋角的筋条交叉组成。它具有分别来自两条筋条的轴向剪切破碎功能(机理同上)。除此以外,由于两条筋条交叉形成了网状结构(其网孔可以设为通孔和盲孔),这一网状结构对物料具有极好的咬合力。在整个辊体上呈网状网孔结构设计,该结构增大了两破碎辊间的摩擦力,物料在受两破碎辊正面挤压破碎的同时还具有随机的、不定向的剪切破碎力,从而增大破碎咬合力。网状网孔的破碎辊具有充分的挫、剪破碎功能,使对辊式破碎机具有了大咬合力功能。这种大咬合力功能对破碎机极为有利,大咬合力功能体现为①在破碎腔上端,表现为抓咬(吃进)物料能力很强;②在整个破碎过程中,物料一边被破碎,一边往下端吃进,即物料随着破碎同时往排料方向推进。提高了破碎效率。使对辊式破碎机具有大咬合力功能是本专利技术最显著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当网孔设为盲孔时,网孔中会镶进物料,在对辊破碎副中,这些网孔中的物料会产生石压石破碎,这种石压石破碎是不会产生金属磨耗的,有利于延长辊体的使用寿命。②当网孔设置为通孔时(此时在辊体内应设计出料通道),在破碎过程中,小于通孔直径规格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有螺旋多功能破碎辊的对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破碎辊、传动轴、支撑轴承座装置、压紧调节装置和驱动装置,破碎辊设置于传动轴上,传动轴设置于支撑轴承座装置上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支撑轴承座装置与压紧调节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辊设置为平行布置的两个相向回转的辊体,辊体表面上设有至少一根呈螺旋状的筋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兴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