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7961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螺套、前螺套、插针及衬套,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前端,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外壳前端;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外壳内壁上,连接螺套内壁设有锥形台阶,锥形台阶前端设有C型线夹,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上;衬套前部位于外壳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内壁的锥面相贴合;衬套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衬套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外壁形成限位台阶,连接螺套的前端口向内缩径铆接在衬套外壁的限位台阶上。该电缆连接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加工制作,可靠性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属于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插针、连接螺套、衬套、外壳及前螺套,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在连接螺套的前端圆周外,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外壳的前端;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外壳的内壁上,插针的尾部设有插孔且位于连接螺套中,电缆从连接螺套的后端插入,电缆的中心导体插入插针尾部的插孔中,电缆的外护套包裹在插针的外周,电缆外护套外套装有锥度收缩线夹将电缆固定,锥度收缩线夹包括锥面相互嵌套的塑料环和压环;衬套的前部位于外壳中,衬套的后部位于连接螺套中且插入电缆绝缘介质和外导体之间。该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整个夹紧结构零件较多,从加工到装配,费时费料,成本高且安装程序复杂;还存在电缆仍未安装到位,锥度收缩线夹已夹紧的情况,使安装后电缆还能够前后窜动、左右旋转,可靠性不高;此外,该连接器在多次使用后,会导致电缆外表皮损伤,夹紧力减小,再次安装需重新剥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的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 连接螺套、前螺套、插针及衬套,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的前端;所述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螺套的内壁设有锥形台阶,所述锥形台阶的前端设有C型线夹,所述C型线夹的两端面均设有外倒角,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上;所述衬套的前部位于外壳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内壁的锥面相贴合;所述衬套的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所述衬套的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外壁形成限位台阶,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口向内缩径铆接在所述衬套外壁的限位台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该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通过 C型线夹直接作用于电缆外护套上,C型线夹为抽缝的圆柱管状,通过开口处间距的大小调节夹紧的程度,C型线夹两端的倒角受到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及衬套锥形内壁的挤压产生向内收缩的趋势;夹紧部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加工制作,节省了制作成本;且夹持力均勻,能够实现电缆的防转防窜,可靠性好;多次使用无须重剥电缆,省时省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C型线夹的内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周向凸齿和轴向凹槽。周向凸齿和轴向凹槽嵌入电缆的表面,能够产生足够的抗拉拔力和抗扭转力,使电缆的夹持更加可靠,更能防止电缆窜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中连接螺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中C型线夹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中C型线夹的立体图。图6为电缆从连接螺套的后端装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针;1-1簧片;2连接螺套;2-1内密封圈;2-2 C型线夹;2- 周向凸齿; 2-2b轴向凹槽;2-3外密封圈;3衬套;4外壳;4-1绝缘子;5前螺套;5_1卡环;5_2前螺套密封圈;6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本技术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4、连接螺套2、 前螺套5、插针1及衬套3。外壳4的后端设有内螺纹,连接螺套2的前端设有外螺纹,外壳 4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2的前端。前螺套5通过卡环5-1连接在外壳4的前端, 前螺套5可以相对于外壳4自由转动,而不会从外壳4上脱落,便于接装时旋拧外螺纹件。 插针1的中部通过绝缘子4-1支撑在外壳4的内壁上,插针1尾部铆接有簧片1-1。连接螺套2的内壁设有锥形台阶,锥形台阶的前端设有C型线夹,C型线夹的两端面均设有外倒角,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2的锥形台阶上。衬套3的前部位于外壳4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4内壁的锥面相贴合;衬套3的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3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衬套3的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3外壁形成限位台阶,连接螺套2的前端口为薄壁结构,且向内缩径铆接在衬套3外壁的限位台阶上。连接螺套2的内壁设有内密封圈2-1,实现连接螺套2与电缆6外护套之间的密封。连接螺套的外壁设有外密封圈2-3,实现连接螺套与外壳4之间的密封。前螺套5中设有前螺套密封圈5-2,实现前螺套5与外壳4之间的密封。如图3、图4及图5所示,C型线夹的内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周向凸齿2- 和轴向凹槽2-2b。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螺套、前螺套、插针及衬套,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的前端;所述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螺套的内壁设有锥形台阶,所述锥形台阶的前端设有C型线夹,所述C型线夹的两端面均设有外倒角,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上;所述衬套的前部位于外壳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内壁的锥面相贴合;所述衬套的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所述衬套的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外壁形成限位台阶,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口向内缩径铆接在所述衬套外壁的限位台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C型线夹的内表面设有间隔分布的周向凸齿和轴向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螺套、前螺套、插针及衬套,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前端,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外壳前端;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外壳内壁上,连接螺套内壁设有锥形台阶,锥形台阶前端设有C型线夹,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上;衬套前部位于外壳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内壁的锥面相贴合;衬套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衬套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外壁形成限位台阶,连接螺套的前端口向内缩径铆接在衬套外壁的限位台阶上。该电缆连接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加工制作,可靠性好。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034650SQ20112011177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徐正 申请人: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述衬套的后部插入C型线夹的前端外侧,衬套内壁的锥面与C型线夹前端面的倒角相贴合;所述衬套的后部直径大于前部直径在衬套外壁形成限位台阶,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口向内缩径铆接在所述衬套外壁的限位台阶上。述外壳的内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螺套的内壁设有锥形台阶,所述锥形台阶的前端设有C型线夹,所述C型线夹的两端面均设有外倒角,C型线夹后端面的倒角贴合在连接螺套的锥形台阶上;所述衬套的前部位于外壳中,其前端面为锥面且与外壳内壁的锥面相贴合;所1.一种同轴泄漏电缆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螺套、前螺套、插针及衬套,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壳的后端通过螺纹旋合在连接螺套的前端;所述前螺套通过卡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插针的中部通过绝缘子支撑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