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2016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所述地脚板上设有固定框,半环形外壳I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所述后盖板I与半环形外壳I共同组成腔体I,所述腔体I下端固定在固定框上,所述腔体I内部底面上设有制氧机,所述腔体I内对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负压装置,所述腔体I上端设有平台I,所述平台I上方还设有半环形外壳II,所述半环形外壳II的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I,所述后盖板II和半环形外壳II共同组成腔体II。该设备为现代手术室、城乡中小医院等医疗场所及野外抢救等特殊医疗场合提供医用气体、吸引、输液架、仪器平台等医用功能的设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疗抢救仪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疗抢救设备,大多体积庞大笨重,安装和维修繁琐,操作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操作,应用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室内,并且要根据房间的固定空间进行吊塔设计,还要考虑楼板是否能安装等客观因素,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疗抢救仪,该产品为现代手术室、城乡中小型医院等医疗场所及野外抢救、抗震救灾等特殊医疗场合提供必要的医用气体、吸引、输液架、仪器平台等医用功能的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所述地脚板上设有固定框,半环形外壳I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所述后盖板I与半环形外壳I共同组成腔体I,所述腔体I下端固定在固定框上,所述腔体I内部底面上设有制氧机,所述腔体I内对称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负压装置,所述腔体I上端设有平台I,所述平台I上方还设有半环形外壳II,所述半环形外壳II的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I,所述后盖板II和半环形外壳II共同组成腔体II,所述腔体II下端面置于平台I上,所述腔体II上端设有平台II ;所述地脚板下方设有四个轮子。其中,所述平台I由上盖I和下盖I构成且两者固定为一体,所述上盖I上还制有盛放器皿的凹槽;所述平台II由上盖II和下盖II构成且两者通过螺丝扣固定为一体。其中,所述半环形外壳II外侧面设有显示屏和输液时悬挂吊瓶的挂钩,所述挂钩通过固定脚固定在半环形外壳II外侧面上。其中,所述平台I的面积大于腔体II的底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平台I前端面处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形外壳I和半环形外壳II均为塑制品。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设备价格适中,所需医疗单位均可承受;2、本设备外壳采用全塑设计,模具化生产,外表美观大方;3、本设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于广大医疗场合;4、本设备体积较小,占有空间少,并且配有轮子,可以摆放任意位置。5、本设备配置齐全,配有必要的医用气体、吸引、可调式输液泵架和仪器平台,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脚板;2、固定框;3、半环形外壳I ;4、后盖板I ;5、腔体I ;6、制氧机;7、 支架;8、固定板;9、负压装置;10、平台I ;11、半环形外壳II ;12、后盖板II ;13、腔体II ; 14、平台II ;15、上盖I ;16、下盖I ;17、凹槽;18、固定架;19、把手;20、上盖II ;21、下盖II ; 22、显示屏;23、挂钩;24、固定脚;25、轮子。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1,地脚板1上设有固定框2,半环形外壳I 3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 4,后盖板I 4与半环形外壳I 3共同组成腔体I 5,腔体I 5下端固定在固定框2上,腔体I 5内部底面上设有制氧机6,腔体I 5 内对称设有支架7,支架7上设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有负压装置9,腔体I 5上端设有平台I 10,平台I 10由上盖115和下盖I 16构成且两者固定为一体,上盖I 15上还制有盛放器皿的凹槽17,平台I 10的面积大于腔体II 13的底面积,使凹槽17可露出盛放其他医疗器皿,平台I 10上方还设有半环形外壳II 11,半环形外壳II 11的开口处设有后盖板 II 12,后盖板II 12和半环形外壳II 11共同组成腔体II 13,腔体II 13下端面置于平台 I 10上,腔体II 13上端设有平台II 14,平台II 14由上盖II 20和下盖II 21构成且两者通过螺丝扣固定为一体。半环形外壳II 11外侧面设有显示屏22和输液时悬挂吊瓶的挂钩23,挂钩23通过固定脚M固定在半环形外壳II 11外侧面上,半环形外壳I 3和半环形外壳II 11均为塑制品,平台I 10前端面处设有固定架18,固定架18上设有把手19,地脚板1下方设有四个轮子25,医护人员用手拉着把手19,可轻松将本设备推到需要的场所。本设备主要作用是制氧和制造负压,所以分为制氧和负压来介绍。a)制氧原理以变压吸附(PSA)技术为基础,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在制氧机6内装填分子筛,在加压时可将空气中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高纯度的氧气,然后将存储的氧气输送到氧气终端上面,经过氧气吸入器的减压,湿化从而得到可以供患者吸入的氧气。b)负压原理当吸引器工作时,电动机转动,主轴即带动转子旋转,使滑片离心并紧贴于气缸内壁,由于滑片的不断旋转,气体即由进气口被吸入真空泵,然后被压缩并由排气口排出,这样进气口就产生了负压。医疗抢救仪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板(1)上设有固定框 O),半环形外壳I (3)开口处设有后盖板K4),所述后盖板1(4)与半环形外壳I (3)共同组成腔体I (5),所述腔体I 下端固定在固定框( 上,所述腔体I 内部底面上设有制氧机(6),所述腔体I 内对称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有负压装置(9),所述腔体I ( 上端设有平台I (10),所述平台I (10)上方还设有半环形外壳Π(11),所述半环形外壳II (11)的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I (12),所述后盖板11(1 和半环形外壳II(Il)共同组成腔体11(13),所述腔体11(1 下端面置于平台 1(10)上,所述腔体II (13)上端设有平台11(14);所述地脚板(1)下方设有四个轮子(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10)由上盖 1(15)和下盖I (16)构成且两者固定为一体,所述上盖1(1 上还制有盛放器皿的凹槽 (17);所述平台11(14)由上盖II 00)和下盖II 构成且两者通过螺丝扣固定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外壳II(11)外侧面设有显示屏0 和输液时悬挂吊瓶的挂钩(23),所述挂钩通过固定脚04)固定在半环形外壳II (11)外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I(10)的面积大于腔体II (13)的底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10)前端面处设有固定架(18),所述固定架(18)上设有把手(1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外壳I(3)和半环形外壳II (11)均为塑制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所述地脚板上设有固定框,半环形外壳I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所述后盖板I与半环形外壳I共同组成腔体I,所述腔体I下端固定在固定框上,所述腔体I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医疗抢救仪,包括地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板(1)上设有固定框(2),半环形外壳I(3)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4),所述后盖板I(4)与半环形外壳I(3)共同组成腔体I(5),所述腔体I(5)下端固定在固定框(2)上,所述腔体I(5)内部底面上设有制氧机(6),所述腔体I(5)内对称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有负压装置(9),所述腔体I(5)上端设有平台I(10),所述平台I(10)上方还设有半环形外壳II(11),下方设有四个轮子(25)。所述半环形外壳II(11)的开口处设有后盖板II(12),所述后盖板II(12)和半环形外壳II(11)共同组成腔体II(13),所述腔体II(13)下端面置于平台I(10)上,所述腔体II(13)上端设有平台II(14);所述地脚板(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