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预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698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污水预处理池,包括位于池体下部的集泥装置,所述集泥装置与移动式排泥装置相连,所述集泥装置的上部连通有沉淀隔油区,所述沉淀隔油区的横向两端设置有原水进水装置和与所述原水进水装置相对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出水装置,所述沉淀隔油区还包括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区的上部形成一个调节区,所述调节区的上部横向设置有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将所述池体分割为位于所述池体上部的污泥干化区,所述渗水装置上部贴合布置有过滤层;所述沉淀隔油区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油装置。通过一个池体实现了调节、沉淀、隔油、集油、过滤以及污泥干化等多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预处理池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尤其在水量波动较大、油类和悬浮物等指标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预处理部分对污水的最终处理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往往通过预处理过程对水中油污、悬浮物、污泥进行处理。传统的预处理池主要采取将调节、沉淀、隔油、过滤、污泥干化等各个预处理构筑物独立设置的方式,因此存在池体占地面积大、投资大的缺陷。中国专利文献CN201609613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斜管沉淀池,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沉淀池主题上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底部设有倾斜的管状沉淀板,管状沉淀板的上方设有纤维球过滤层,沉淀池主体的下部连通有漏斗状的泥斗。该沉淀池意图将水的预处理阶段的除油和除悬浮物结合起来,节省了占地面积和投资,但是该沉淀池在使用过程中,污泥沉淀进入泥斗之后通过管道排入其它污泥处理单元或者直接排入环境中,存在因输泥过程中污泥泄漏和污泥处理过程中渗滤液泄漏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另外,该沉淀池不涉及对污水中油污的处理,即使通过纤维球能少量去除污水中的油污,仍会有大量油污随水流走,需要进一步进行隔油处理;此外该沉淀池不具备水量调节功能。中国专利文献CN2721629Y公开了一种新式干化池,该干化池由池底、池城墙、通道构成,干化池内有过滤层,过滤层下部连通生化池的滤液通道;用泵使生化池中的污泥和水呈悬浮液,将悬浮液泵入干化池,泥渣在过滤层上沉积,污水通过滤层和滤液通道再回流至生化池。与传统的干化池相比,该新式干化池与生物处理部分相结合,在起到污泥干化功能的同时,通过管道将渗滤液就近回流至生物池,减小了渗滤液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的风险, 但仅具备生物池污泥干化功能,作用单一,不具备水量调节、沉淀、隔油、集油以及过滤等多重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亟待一种既能节省占地和投资、不污染环境,又能实现集调节、 沉淀、隔油、过滤以及污泥干化等功能与一身的一体化污水预处理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公开的专利文献,将两种专利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功能变换后进行组合,可以得到一种能够实现除泥、除颗粒悬浮物的沉淀池,但是该沉淀池却不能实现污水调节功能、不能有良好的除油效果,不能实现全面的预处理阶段的一体化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水的预处理阶段能够实现沉淀、 除油、水量调节、以及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的全方位一体化的预处理池。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预处理池,包括位于池体下部的集泥装置,所述集泥装置与移动式排泥装置相连,所述集泥装置的上部连通有沉淀隔油区,所述沉淀隔油区的横向两端设置有原水进水装置和与所述原水进水装置相对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有出水装置,所述沉淀隔油区还包括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区的上部形成一个调节区,所述调节区的上部横向设置有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将所述池体分割为位于所述池体上部的污泥干化区,所述渗水装置上部贴合布置有过滤层;所述沉淀隔油区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为带式撇油器,沿着水流方向在所述带式撇油器前端设置挡油板, 所述带式撇油器的最低端没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与所述沉淀隔油区的最高液位重合,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与所述渗水装置的底面的净距离为0. 2-0. 3米,所述原水进水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出水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一致,所述水位调节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沉淀隔油区I的长度为L,宽度为B,所述沉淀隔油区的高度为H3,L/H3>8, L/ B>4。所述渗水装置为渗水板,所述渗水板上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顶部设有钢格网。所述过滤层包括从所述渗水装置开始向上粒度逐渐减小的碎石层、粗砂滤层、细砂滤层。所述原水进水装置包括从所述池体外部伸入到所述沉淀隔油区的原水进水管,所述原水进水管与进水槽连通,所述进水槽的底板上布置有进水孔。所述出水装置包括纵向设置在出水端的集水挡板和出水管,所述集水挡板上设置有出水栅格孔。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溢流水管。所述污泥干化区外侧纵向设置有配泥渠,所述配泥渠可以通过设置在所述污泥干化区进口端的进泥闸板将污泥配置到污泥干化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预处理池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预处理池,包括位于池体下部的集泥装置, 所述集泥装置与移动式排泥装置相连,所述集泥装置的上部连通有沉淀隔油区,所述沉淀隔油区的横向两端设置有原水进水装置和与所述原水进水装置相对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有出水装置,所述沉淀隔油区还包括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在所述沉淀隔油区的上部形成一个调节区,所述调节区的上部横向设置有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将所述池体分割为位于所述池体上部的污泥干化区,所述渗水装置上部贴合布置有过滤层;所述沉淀隔油区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污水预处理池将现有技术中在污水的预处理阶段独立设置的调节池、沉淀池、隔油池以及污泥干化池集于一体设计,通过一个池体实现了水量调节、沉淀、隔油、集油、过滤以及污泥干化的多重功能,与现有技术以及现有技术的组合相比,尤其实现了调节、沉淀和隔油的一体化处理,缩短了污水预处理流程,节省了投资;同时,在出水端设置撇油装置,使得撇油过程随着水的流动而进行,这样就实现了撇油过程与沉淀过程的同时进行,同池进行,节省了时间,节约了占地。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预处理池,所述集油装置为带式撇油器和沿着水流方向置于所述带式撇油器前端的挡油板,所述带式撇油器的最低端没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水位下100mm-150mm。沿着水流方向设置挡油板,可以有效的将浮于水面的油污阻挡在挡油板前, 由此形成一个集油带,带式撇油器自动将位于集油带的油污排除,达到集中除油的效果;另外,带式撇油器最低端没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根据设计的调节区的高度不同,带式撇油器最低端优选没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下100mm-150mm,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由于调节区的水位过低而使得集油区的液位也随之降低而可能造成的撇油不彻底的缺陷。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预处理池,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与所述沉淀隔油区的最高液位重合,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与所述渗水装置的底面的净距离为0. 2-0. 3米,所述原水进水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一致,所述出水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低液位一致,所述水位调节装置的内底与所述调节区的最高液位一致。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调节区的调节容积,同时避免调节区水位波动对沉淀隔油效果的影响。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预处理池,所述沉淀隔油区I的长度为L,宽度为B,所述沉淀隔油区的高度为H3,L/H3>8, L/B>4。将对水的沉淀和隔油设计在一个池体中,甚至一个池体的一个区域中进行,需要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池体的相应部分的尺寸进行相应设计, 只有尺寸参数设计合理,才能在水流的同时既彻底的完成悬浮物沉淀运动又彻底的完成油污的上浮运动,如果尺寸设计不合理,将有可能导致水流进入出水端时部分油污还没有完全的上浮至水面或者部分污泥没有完全的下沉至集泥装置,从而导致预处理的不彻底性。 本专利技术沉淀隔油区污水设计停留时间为2-2.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预处理池,包括位于池体下部的集泥装置,所述集泥装置与移动式排泥装置相连,所述集泥装置的上部连通有沉淀隔油区(Ⅰ),所述沉淀隔油区(Ⅰ)的横向两端设置有原水进水装置(1)和与所述原水进水装置(1)相对的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有出水装置,所述沉淀隔油区(Ⅰ)还包括水位调节装置(20),所述水位调节装置(20)在所述沉淀隔油区(Ⅰ)的上部形成一个调节区(Ⅱ),所述调节区(Ⅱ)的上部横向设置有渗水装置(14),所述渗水装置(14)将所述池体分割为位于所述池体上部的污泥干化区(Ⅲ),所述渗水装置(14)上部贴合布置有过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隔油区Ⅰ的出水端设置有集油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东王丽丽徐跃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