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及其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1050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及其充装装置,涉及制药机械技术领域,其充装装置是由机架1、充气执行机构2、充气嘴4、袋夹12、袋夹支撑装置13、排气杆17、排气执行机构18和挡袋装置19构成;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方便、袋内空气与保护气体置换彻底、且既不会造成对药液的污染、也不会产生影响药液质量的纤维丝等特点,适合于软袋大输液生产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机械
,用于软袋大输液包装,特别是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及其充装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药品生产规程,对于需要防止氧化的软袋大输液,在其生产过程中,当药液被灌装进软袋后,需要充装保护气体(如氮气或惰性气体或其它气体)。现有技术中,软袋大输液生产过程中保护气体的充装,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在灌装工位进行充气,即在药液灌装时,应用特制的灌装头进行密封,然后灌装、抽真空、充保护气体,再移送到封盖工位进行封口,在移送的过程中,因袋口没有密封,加之保护气体一般来说都比空气轻,容易散失, 因而,会导致保护气体的纯度降低;同时,由于这种方式在灌装、抽真空、充气时,灌装头会接触药液,故容易造成污染。二是在封口工位进行充气,即当药液已灌装、软袋被送至封口工位时,将充气管插入到软袋内腔进行充气,此种充气方式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袋内空气与保护气体置换不彻底;充气管插入软袋内腔,容易对药液造成污染;因充气管与软袋位置的不准,易造成充气管刮插软袋口管内壁,从而损伤软袋口管内壁,所产生的纤维丝影响药液质量等。此外,上述技术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定制专用设备,不方便在常规产品生产线上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充装时袋内空气与保护气体置换彻底、且既不会造成对药液的污染、也不会产生影响药液质量的纤维丝的充装方法,同时,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造方便的的充装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其技术方案一的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当已灌装好药液的软袋在袋夹的带动下进入到封盖工位时,袋盖输送装置将袋盖输送到软袋口管上部或被取盖装置置于软袋口管正上方的取盖装置中;第二步装置在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进入软袋口管和袋盖之间,此时,保护气体的进气口打开,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向软袋口管吹入保护气体;第三步位于软袋一侧的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移向软袋,进行第一次压袋排气;第四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离开软袋,回复原位;与此同时,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继续向软袋口管吹入保护气体;第五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移向软袋,进行第二次压袋排气;第六步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快速退回原位;同时,袋盖在压盖装置或取盖装置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迅速与软袋口管密封;然后,保护气体的进气口关闭,完成保护气体的充装;其后,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离开软袋,回复到原位。其技术方案二的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当已灌装好药液的软袋在袋夹的带动下进入到封盖工位时,袋盖输送装置将袋盖输送到软袋口管上部或被取盖装置置于软袋口管正上方的取盖装置中;第二步装置在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进入软袋口管和袋盖之间,此时,保护气体的进气口打开,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和上面的充盖充气口分别向软袋口管和袋盖吹入保护气体;第三步位于软袋一侧的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移向软袋,进行第一次压袋排气;第四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离开软袋,回复原位;与此同时,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和上面的充盖充气口继续分别向软袋口管和袋盖吹入保护气体;第五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移向软袋,进行第二次压袋排气;第六步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快速退回原位; 同时,袋盖在压盖装置或取盖装置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迅速与软袋口管密封;然后,保护气体的进气口关闭,完成保护气体的充装;其后,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离开软袋,回复到原位。其技术方案三的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当已灌装好药液的软袋在袋夹的带动下进入到封盖工位时,袋盖输送装置将袋盖输送到软袋口管上部或被取盖装置置于软袋口管正上方的取盖装置中;第二步装置在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进入软袋口管和袋盖之间,此时,保护气体的进气口打开,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和上面的充盖充气口以及侧面的侧充气口分别向软袋口管和袋盖以及周围空间吹入保护气体;第三步位于软袋一侧的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移向软袋,进行第一次压袋排气;第四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离开软袋,回复原位;与此同时,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和上面的充盖充气口以及侧面的侧充气口继续分别向软袋口管和袋盖以及周围空间吹入保护气体;第五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移向软袋,进行第二次压袋排气;第六步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快速退回原位; 同时,袋盖在压盖装置或取盖装置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迅速与软袋口管密封;然后,保护气体的进气口关闭,完成保护气体的充装;其后,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离开软袋,回复到原位。与此同时,还提供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充装装置包括袋夹12和充气执行机构2 ;A、在所述充气执行机构2的一端还装置有充气嘴4,在该充气嘴4的下面开有充袋充气口 8 ;B、在软袋15的一侧还装置有由排气执行机构18和排气杆17构成的排气装置,排气杆17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18的一端。在所述充气执行机构2 —端充气嘴4的上、下部位,还分别装置有上加热片3和下加热片10。在所述充气嘴4的上面还开有充盖充气口 5。在所述充气嘴4的侧面还开有侧向充气口 7。在软袋15的另一侧还装置有挡袋装置19。本专利技术的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及其充装装置,采用充气装置与药液和软袋不接触的充装方式,因而,既不会造成对药液的污染,也不会因刮插而产生影响药液质量的纤维丝;同时,采用两次排气,并对袋盖和口管及周围进行吹气保护,所以,袋内空气与保护气体置换比较彻底;此外,充气嘴在退出的同时,充气口继续吹气,对袋盖和软袋口管之间的气体形成一定范围的保护气体,从而保证了软袋内保护气体的高浓度。本专利技术的充装装置,仅增加一个排气装置和一个充气嘴,因而,其结构比较简单, 在生产常规产品的生产线上可以直接安装,不需要定制特殊的设备和专用的设备,所以,方便老设备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次吹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次排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次吹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次排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封盖动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H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是机架,2是充气执行机构,3是上加热片,4是充气嘴,5是充盖充气口,6 是保护气体进口,7是侧向充气口,8是充袋充气口,9是袋盖,10是下加热片,11是软袋口管,12是袋夹,13是袋夹支撑装置,14是软袋内上部空腔,15是软袋,16是药液,17是排气杆,18是排气执行机构,19是挡袋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充装方法及其充装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充装装置是由机架1、充气执行机构2、充气嘴4、袋夹12、袋夹支撑装置13、排气杆17、排气执行机构18和挡袋装置19构成,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软袋口管11与袋盖9采用扣压密封封盖方式或超声波焊盖方式等不需要加热装置的盖密封封口方式,保护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袋大输液保护气体的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当已灌装好药液的软袋在袋夹的带动下进入到封盖工位时,袋盖输送装置将袋盖输送到软袋口管上部或被取盖装置置于软袋口管正上方的取盖装置中;第二步:装置在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盖装置或取盖装置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迅速与软袋口管密封;然后,保护气体的进气口关闭,完成保护气体的充装;其后,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离开软袋,回复到原位。下离开软袋,回复原位;与此同时,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继续向软袋口管吹入保护气体;第五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再次移向软袋,进行第二次压袋排气;第六步:充气执行机构一端的充气嘴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快速退回原位;同时,袋盖在压在充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进入软袋口管和袋盖之间,此时,保护气体的进气口打开,充气嘴下面的充袋充气口向软袋口管吹入保护气体;第三步:位于软袋一侧的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下移向软袋,进行第一次压袋排气;第四步:排气装置在排气执行机构的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稳根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