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添庆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656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它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其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在料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由连接臂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端子成型结构,达到在同一料带上能同时成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端子,满足一次性组装要求,端子之间定位良好,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组装质量及产品品质;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成型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极大促进端子成型工艺,推动电连接器发展。(*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指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具有即插即拔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主体、端子及外壳,端子收容于绝缘主体内,用于电性连接,实现信号传输。随着电连接器的发展,对连接器的功能性要求也越高,以致在一电连接器中设有不同性能的端子,利用不同性能的端子,使电连接器获得多种功能,达到产品的微小化、多功能的特性。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在同一料带上排列制作的均为同一性能的端子,要获得不同性能的端子,需要至少两条料带分开成型制作,这种形式不仅导致制作繁琐,需要分开开模设计,成本高,而且在组装时,不同料带需要分开组装,组装相当不便,尤其是采用注模成型时,两条料带极易发生干涉,定位不佳,导致产品品质较低,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一次性成型不同性能的端子,且满足同步组装要求,端子之间位置间隔良好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易成型,且省材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其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在料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由连接臂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连接臂宽度小于接触部的宽度,即连接臂相对接触部做收束设计,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则在连接臂的侧边成型。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同排安装在连接器主体上,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在连接器主体的插接口上形成内外两道插驳位关系;连接器主体为USB3.0型电连接器。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端子成型结构,达到在同一料带上能同时成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端子,满足一次性组装要求,端子之间定位良好,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组装质量及产品品质。本技术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成型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极大促进端子成型工艺,推动电连接器发展。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之结构正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结合到连接器主体上的示意图;附图4为图3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在料带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由连接臂22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 11。图1、2中所示,本技术进一步结构设计是,第二信号端子2的连接臂22宽度小于接触部21的宽度,即连接臂22相对接触部21做收束设计,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 11则在连接臂22的侧边成型。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有序间隔成型,并适当设计端子的长度,使它们形成前后关系,再通过设计连接臂22,从而实现同一料带3上同时成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端子,端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定,从而有利于组装到连接器主体上,尤其是更方便于注模成型工艺,简化了电连接器的加工成型工艺,提升组装质量及产品品质。图1、2中,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在连接臂22的侧边成型,且第一信号端子 1的接触部11为往末端略为收小的形状,并做弹性拱形设计,由此,接触部11与连接臂22 之间获得相对充裕的避空位,该结构在实际插接使用时,接触部11受插接力下压时,也就不会与连接臂22发生触接,保证正常电性传输。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为平直设计, 且超出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因而可获得较大的接触面,满足电性插接的需要。图3、4所示,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同排安装在连接器主体4上,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和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在连接器主体的插接口上形成内外两道插驳位关系。连接器主体4为USB3. 0型电连接器。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 同时成型在料带3上,这样,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即可同步实现与连接器主体 4注模成型,端子之间定位良好,不易发生变形、错位等情况,制作更容易,产品品质更高,有效降低不良率。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和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提供内外两道插驳位,即可通过插入深度来选择使用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获得不同传输性能,达到产品的微小化、多功能的特性。权利要求1.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其特征在于 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在料带(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由连接臂(22)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信号端子(2)的连接臂(22)宽度小于接触部(21)的宽度,即连接臂(22)相对接触部(21)做收束设计,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则在连接臂(22 )的侧边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同排安装在连接器主体(4)上,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和第二信号端子(2 )的接触部(21)在连接器主体的插接口上形成内外两道插驳位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主体(4)为 USB3. 0型电连接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指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它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其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在料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由连接臂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本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端子成型结构,达到在同一料带上能同时成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端子,满足一次性组装要求,端子之间定位良好,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组装质量及产品品质;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成型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极大促进端子成型工艺,推动电连接器发展。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025890SQ201120050048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重志 申请人:蔡添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端子(1)和第二信号端子(2)在料带(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成型,且第二信号端子(2)的接触部(21)由连接臂(22)延伸超出第一信号端子(1)的接触部(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重志
申请(专利权)人:蔡添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