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卫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0373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物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地榆13%、白及10%、紫珠草10%、大黄27%、虎杖15%、半枝莲10%、紫草15%;上述药物经整理、粉碎成细末后均匀混合,然后按1:6—8的比例与麻油相浸,过筛滤渣收瓶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l、具有强力的抗感染、止痛、抗渗功能,对创面无刺激性;2、可促进修复伤口创面,促进愈合,创面愈合后局部平整,l度、Ⅱ度、Ⅲ度烧烫伤创面愈后均不留疤痕;3、疗程短,无过敏现象,无毒副作用;4、治疗费用低廉;5、操作方便,换药简单,便于护理。是一种能减少与治疗烧伤深Ⅱ度和浅Ⅲ度瘢痕增生的问题,促进创面愈合,操作实施不受医疗条件限制的外用纯中药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烧烫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具体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烧烫伤在生活、工作或战争中十分常见,其通常是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组织的损伤。烧烫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以烧烫伤深度可分为I度、II度和III度。烧伤烫伤病人的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特别是面颈间深度烧伤住往导致严重毁形,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精神的双重伤害,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西医药品较多,作用仅限于小面积浅度烧烫伤的治疗和大面积烧烫伤的脱痂,如京万红、烧伤灵酊、磺胺嘧啶银等。京万红软膏是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的老牌产品,主要成分为地榆、桅子、大黄、没药、冰片等,对烧伤疗效较好,缺点是疗程长易留疤痕。湿润烧伤膏主要成份是黄芩、黄连等,每四小时换药一次,重伤患者需每两小时换药一次,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治疗时间长,对重度烧伤效果不显著。烧伤灵酊是石家庄乐仁堂的产品,有一定刺激性,应用时有引起伤口短暂疼痛的缺点。磺胺嘧啶银具有抑菌作用强的优点,但此药已产生了耐药菌株,创面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应用时由于局部创面干燥,使浅II度烧伤或深II度烧伤时有发生创面加深的情况,也有一定刺激性,干燥后有疼痛感,包扎疗法者创面换药困难,创面易出血、疼痛,患者较痛苦;磺胺嘧啶银可引起磺胺结晶尿、白细胞减少症,对磺胺过敏者、肝肾功能损害者和新生儿禁用。严重重度烧烫伤的治疗常常需要植皮,植皮技术虽然降低了烧伤患者的病死率,但其治疗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愈合后生活质量却难尽人意,瘢痕愈合后所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仍需多次整形手术,其所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都是植皮技术不能广泛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干燥疗法,是保持创面干燥,抑制细菌繁殖,大量使用抗生素、麻醉剂,其周期长,易留疤痕。而且,目前外用药的使用只是烧烫伤创面处理的一部分,实际应用时还需要与手术和其它辅助手段(如浸润、湿敷、红外线照射、敷料交换等)及全身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单一外用药尚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与治疗烧伤深II度和浅III度瘢痕增生的问题, 促进创面愈合,操作实施不受医疗条件限制,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疗程短,外用纯中药的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治疗烧烫伤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物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地榆13%、白及10%、紫珠草10%、大黄27%、虎杖15%、半枝莲10%、紫草15% ;上述药物经整理、粉碎成细末后均勻混合,然后按1 :6—8的比例与麻油相浸,过筛滤渣收瓶备用。所述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先将半枝莲、虎杖、紫珠草、白及、地榆、大黄,清洗干净,用中药材烘干机烘干, 温度90°C _120°C,烘干时间60min—150min,烘干后拣净杂质、焦枯、外形不正的物料,留取颜色、外形、感官性状均佳的药材,然后逐一单独用粉碎机粉碎成最细末过100目筛,分别收取,按比例称量好待用。步骤二 将紫草用粉碎机粉碎为粗粉过50目筛,按比例称取,然后按1 :6 — 8 的比例加入麻油相浸,每日搅拌两次,浸泡七天,麻油药液呈深紫红色时用压榨机加压 11.5Mpa— 14Mpa萃取,过滤用100目筛滤渣,取紫草浸渍油待用。步骤三将步骤二取得的紫草浸渍油均勻倒入步骤一取得的药物中,边倒边搅动,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油分装成瓶,置高压消毒锅中高压消毒30—40min,温度120°C -140°C, 压力0. IMpa-0. 2Mpa,取出待凉后得到药油密封备用。本专利技术的适应证适宜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烧伤烫伤伤口。诊断标准I度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 但没有水疱。浅II度伤及整个表面和部分真皮乳头层,有水泡,水疱底部呈红色。深II度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有水泡,水疱底部呈白色。III度全层皮肤或连其深部组织烧伤,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用药方法较轻的患者采取暴露疗法,清洗伤口后,用消毒棉签蘸本专利技术药油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一日一次,使其自动脱痂而痊愈。重症患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浸有本药油的无菌纱布块贴敷于创面上,每日在敷料上滴加药液2 3次, 保持纱布的湿润度,以防创面干裂出血等。涂药范围应大于创面,以防细菌从创面边缘浸入导致感染。中医理论认为烧伤病理主要是高热作用于肌肤,致使肌肤腐烂,脉络损伤,气滞血瘀,甚至易致阴伤阳脱,热毒内陷。理想的烧伤创面用药应该具有早期活血止痛、减少渗出、保护创面、调节伤区微循环、抑制瘀滞区组织的进行性坏死;中期清热解毒、祛腐排脓、 通畅引流;后期则祛腐生肌,促使创面组织修复、促进愈合,而且无毒性、副作用少、药源丰富、价廉法简、使用方便等特点。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麻油(即芝麻油),《本草纲目》上记载其“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麻油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滋阴养血润燥、敛疮生肌长肉的功效外,其本身有极强的表面张力,对于伤口炎症、修补愈合等都有极佳的功能。紫珠叶,本品苦凉清泄,味涩收敛,既凉血收敛而止血,又清热解毒而疗疮,外用内服皆善治烧烫伤。半枝莲,辛、平,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之效。虎杖,其根的细粉外用能促使创面迅速愈合,且具有抗绿脓杆菌的作用。紫草,有抗菌抗炎作用,局部应用可促进创面愈合。地榆,苦酸、寒,《药物图考》载 其“调敷烫火伤、疳疮溃烂”,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4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大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治热毒疮肿、水火烫伤。白及,有止血、消肿、生肌、敛疮之功,其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可在伤口局部形成一保护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有明显缩短血凝时间,减少出血而利于创面愈合。上述药物组合科学、配伍精确,一是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痛,防止感染或控制感染,预防疼痛性休克发生;二是可收敛燥湿,减少渗湿,避免创面因感染而使深度增加,对预防早期败血症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可活血祛瘀、消肿生肌,最终达到祛瘀生新、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强力的抗感染、止痛、抗渗功能,对创面无刺激性;2、可促进修复伤口创面,促进愈合,创面愈合后局部平整,1度、II度、III度烧烫伤创面愈后均不留疤痕;3、疗程短,无过敏现象,无毒副作用;4、治疗费用低廉;5、操作方便,换药简单,便于护理。本专利技术给烧伤创面制造了一个生理湿润环境,使创面润而不渍、又能够调节微循环,能抑制瘀滞区组织的进行性坏死,能使创面下活组织血管增生、血流增多、血循丰富,有利于烧伤瘀滞组织的恢复和残存组织的再生修复,因其保护了创面,保护了痛觉神经末梢,避免了刺激而有止痛作用,故达到了早期具有活血止疼以治伤的治则,以由表入里液化烧伤坏死层组织的方式无损伤的排除坏死组织,用组织内外引流的方式及时排除烧伤组织表面及组织内的排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由下列原料药物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地榆13%、白及10%、紫珠草10%、大黄27%、虎杖15%、半枝莲10%、紫草15%;上述药物经整理、粉碎成细末后均匀混合,然后按1:6—8的比例与麻油相浸,过筛滤渣收瓶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卫新
申请(专利权)人:彭卫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