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技术

技术编号:680057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依次制作绝缘层和阴极隔离柱,覆盖所述不包括第一电极图案的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在制作上阴极隔离柱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逐层蒸镀有机功能材料;在外围布线区域和蒸镀上有机功能材料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蒸镀阴极金属;利用封装胶将后盖贴合到蒸镀上阴极金属后的基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阴极金属也蒸镀在外围布线区域,使得外围走线上电阻降低,因而使得外围走线电压下降,减少了功耗,提高了器件发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制作工艺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是一种新兴的平板显示器,由于其能够主动发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轻薄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插入的有机功能层,包括电荷注入层、电荷传输层以及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在工作时,通过在电极之间施加适当的电压,显示器即可发光。OLED的阳极材料一般采用透明的导电薄膜氧化铟锡ΙΤ0,阴极一般采用低功函数的金属,其例如铝、银、镁或者他们的合金等。现有的OLED的制作方法中,通常是在导电基板上溅射ITO并光刻出ITO图案,并在光刻上ITO图案的基板的显示区蒸镀有机材料和阴极金属,但是由于OLED是一种电流型器件,而ITO的电阻较大,导致外围走线上的电压比较大,使得功耗较高,影响了 OLED的发光亮度。因此,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外围走线电压,以降低功耗,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用以解决外围走线电压较高、功耗较大,从而影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光亮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依次制作绝缘层和阴极隔离柱,覆盖所述不包括第一电极图案的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在制作上阴极隔离柱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逐层蒸镀有机功能材料;在外围布线区域和蒸镀上有机功能材料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蒸镀阴极金属;利用封装胶将后盖贴合到蒸镀有阴极金属后的基板上。优选地,所述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之前还包括在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利用光刻工艺获得辅助电极图案。优选地,利用封装胶将玻璃后盖贴合到蒸镀阴极金属后的基板上具体为在所述后盖上点涂封装胶,将后盖贴合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封装胶覆盖所述外围布线区域的阴极金属。优选地,所述玻璃后盖上贴有干燥剂。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的走线线宽为150微米 200微米,走线间距10微米 20微米。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光刻在所述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第一电极;位于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走线之间;位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阴极隔离柱;蒸镀在所述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阴极金属;蒸镀在所述显示区布线区域中的且位于第一电极和阴极金属之间的有机功能层;贴合在所述基板上的后盖。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材料为氧化铟锡ΙΤ0。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图案的走线线宽为150微米 200微米,走线间距10微米 20微米。优选地,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基板;光刻在所述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辅助电极和第一电极;位于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走线之间;位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阴极隔离柱;蒸镀在所述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的阴极金属;蒸镀在所述显示区布线区域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阴极金属之间的有机功能层;贴合在所述基板上的后盖。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在显示器基板上首先光刻出第一电极图案,并依次制作绝缘层和隔离柱,然后在显示区布线区域蒸镀有机功能层,在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蒸镀阴极金属,贴合后盖,封装器件。由于阴极金属还被蒸镀在外围布线区域,阴极金属沉积在外围走线上,可降低外围走线电阻,因而即可降低外围走线电压,减少功耗, 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光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基板布线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基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以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制作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在制作过程中,在显示器基板上首先光刻出第一电极图案,并依次制作绝缘层和隔离柱,然后在显示区布线区域蒸镀有机功能层,在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蒸镀阴极金属,贴合后盖,封装器件。由于阴极金属还被蒸镀在外围布线区域,阴极金属沉积在外围走线上,可降低外围走线电阻,因而即可降低走线电压,减少功耗。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外围走线上电压,在显示器基板上还可以光刻辅助电极图案, 因而在外围布线区域的走线上不仅包括阴极金属,还包括辅助电极金属,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走线电阻,减少了功耗,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光亮度。参见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 在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材料为透明的导电薄膜,可以选用氧化铟锡ΙΤ0,基板可以选用玻璃材质。光刻形成的第一电极图案即为形成的显示区走线和外围走线,在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呈条状分布,所述的第一电极包括阳极以及用于与阴极搭接的连接电极, 由于显示器只能由基板处进行供电,基板的阴极可通过第一电极中的连接电极连通电源, 连接电极图案形成于基板的外围布线区域,阳极图案形成于基板的显示区域以及外围布线区域,因而显示区走线为阳极走线,外围走线包括阳极走线和连接电极走线。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的过程可以为首先选取适当尺寸和厚度的平面玻璃,进行清洗,所述的尺寸和厚度可根据生产线的需求来选取。其中,所述平面玻璃上已经布置好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外围布线区域即为除了显示区布线区域外的其他外部线路布线区域。然后将所述平面玻璃移入溅射设备当中溅射透明导电薄膜,并进行退火处理,所述薄膜的厚度为IOOnm(纳米) 180nm,所述退火温度为300°C (摄氏度) 500°C。其中,透明导电薄膜是溅射在整个基板玻璃上。将附有透明导电薄膜的基板进行清洗,最后在所述基板上涂胶、进行曝光、显影处5理,并在酸性溶液中刻蚀,在碱性溶液中脱模,得到所需的第一电极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板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上利用光刻工艺获得第一电极图案;依次制作绝缘层和阴极隔离柱,覆盖所述不包括第一电极图案的显示区布线区域和外围布线区域;在制作上阴极隔离柱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逐层蒸镀有机功能材料;在外围布线区域和蒸镀上有机功能材料的基板的显示区布线区域蒸镀阴极金属;利用封装胶将后盖贴合到蒸镀有阴极金属后的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贤军张雪峰苏君海何基强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