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技术,特别是涉及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及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位助理、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移动电话、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能发光,因此其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才能产生显示功能。一种现有的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基板、扩散板及设置於基板与扩散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扩散板与这些发光二极管间隔一定的距离,而在发光二极管与扩散板之间形成一扩散空间。使用时,由这些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空间后进入扩散板,再经过扩散板的扩散作用,在特定实际范围内均勻出射。然而,为了增强光线的扩散效果,通常会增加发光二极管与扩散板间的扩散空间的高度,即增大发光二极管与扩散板间的距离,如此,难以满足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设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可满足薄型化设计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可对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其包括基板及扩散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与扩散板之间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及扩散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多个光散射元件,用于对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散射,且所述光散射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弧形入光面;以及与所述弧形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散射结构,且所述散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散射结构、至少一个第二散射结构或其组合;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散射结构为向内凹设于所述出光面的环形凹槽且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内凹弧面,每个所述第二散射结构为向外凸设于所述出光面的环形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冬明,王同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