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其包括有一机箱及三主器件单元,其中,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架;三主器件单元并排承载于所述支撑架之上,每一主器件单元包括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之上设有一整流桥、一逆变模块和多个电容。将变频器的整流桥、逆变模块及电容分设于三安装架之上而形成三主器件单元,使得每一主器件单元的长宽比例比较协调,可与设于机箱内部的其他辅器件相配合,而紧凑安排于机箱之内,提高了机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变频器的整机体积,有效降低空间成本;且,各主器件单元之间为可互换的模块化单元,而采用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降低安装工艺的繁杂度,提升了安装之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器,尤其是指一种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
技术介绍
现有变频器的主器件(包括有整流桥、逆变模块及电容)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将变频器的三个整流桥11、三个逆变模块13和若干电容15固定于同一安装板17之上,其中, 三整流桥11和三逆变模块13均分别以一字排开的方式设置。采用此种设计方式,需要面积较大的安装板17才能满足主器件的安装需求,而在变频器的机箱内部还需设置诸如散热器、散热风机等其他辅器件,这样,由于安装板17与散热器等辅器件的长宽高尺寸比例不协调,造成主器件和辅器件不能紧凑安排于机箱之内,机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需要较大体积的机箱才能满足安装的需要,从而导致变频器的体积庞大,需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现有变频器所存在的机箱内部空间利用率低、体积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箱内部空间利用率高、整机体积小的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其包括有一机箱及三主器件单元,其中,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架;三主器件单元并排承载于所述支撑架之上,每一主器件单元包括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之上设有一整流桥、一逆变模块和多个电容。上述变频器中,每一主器件单元设置变频器同一相的整流桥、逆变模块和电容。上述变频器中,所述主器件单元的用于与外部器件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前侧面处。上述变频器中,每一主器件单元上所设的电容的数目相等。上述变频器中,所述安装架的下端两侧处各形成有一下导轨,所述支撑架上对应于所述下导轨处形成有与之匹配的下导槽,所述下导轨置入所述下导槽之中。上述变频器中,所述安装架的上端两侧处各形成有一上导轨,所述机箱内部对应于所述上导轨处形成有与之匹配的上导槽,所述上导轨置于所述上导槽之中。上述变频器中,所述整流桥、逆变模块、电容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上部、中部及下部。上述变频器中,所述安装架前侧面的上端处设置有一其上形成有螺丝孔的上固定板。上述变频器中,所述安装架前侧面的下端处设置有一其上形成有螺丝孔的下固定板。上述变频器中,所述机箱为方形结构,其内设有至少一散热风机,侧壁的上部处形成有上通风口,而侧壁的下部处则形成有下通风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将变频器的整流桥、逆变模块及电容分设于三安装架之上而形成三主器件单元,使得每一主器件单元的长宽比例比较协调,可与设于机箱内部的其他辅器件相配合,而紧凑安排于机箱之内,提高了机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变频器的整机体积,有效降低空间成本;且,每一主器件单元包括有一整流桥、一逆变模块及多个电容,各主器件单元之间为可互换的模块化单元,而采用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降低安装工艺的繁杂度,提升了安装之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变频器主器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器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器件分布的方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器件单元安装于机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2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包括有一机箱 10及三设置于该机箱10中的主器件单元12,其中,该机箱10设计为方形结构,于其内部的近底面处设置有一支撑架100,三主器件单元12并排承载于该支撑架100之上,并使用诸如螺丝之类的紧固件将其与机箱10固定,而实现主器件单元12安装于该机箱10之内。该主器件单元12包括有一安装架120,于该安装架120之上固定有一整流桥14、 一逆变模块16和多个电容18等主器件,参阅图3,整流桥14、逆变模块16、电容18分别设置于安装架120的上部、中部及下部,并将三者需与外部器件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121 设于该安装架120的前侧面处,以便于主器件单元12与外部器件的电气连接。优选地,将变频器所需设置的电容18均等分配于每一主器件单元12中,即每一主器件单元12上所设的电容18的数目相等。图4示出了变频器的主器件分布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每一主器件单元12安装有变频器同一相的一整流桥14、一逆变模块16及多个电容18,所有主器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现有技术所公开的连接方式进行。由于将主器件分设而形成三主器件单元12,故而,需自每一主器件单元12的主器件上引出连接端子121,以与其他主器件单元12上的主器件进行连接。同一主器件单元12内的整流桥14、逆变模块16和电容18之间进行连接后,自整流桥 14引出一用于连接R/S/T相输入线的连接端子和一用于与其他主器件单元12的整流桥14 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自逆变模块16引出一用于连接U/V/W相输出线的连接端子,而多个电容18串联或并联成一电容组后分别引出一正极连接端子和一负极连接端子,而与其他主器件单元12的电容组实现连接。诚然,也可将同一相的主器件分设于不同的主器件单元 12上,显而易见地,其使得每一主器件单元12所需引出的用于与外部器件连接的连接端子的数目也有所不同。一般地,该主器件单元12之上还设有至少一散热器(图中没有示出),以用于将主器件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出。这样,将变频器的整流桥14、逆变模块16及电容18分设于三安装架120之上而形成三主器件单元12,使得每一主器件单元12的长宽比例比较协调,可与设于机箱10内部的其他辅器件相配合,而紧凑安排于机箱10之内,提高了机箱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小变频器的整体体积,有效降低空间成本;每一主器件单元12包括有一整流桥14、一逆变模块16及多个电容18,各主器件单元之间为可互换的模块化单元,而采用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可降低安装工艺的繁杂度,提升了安装之工作效率。优先地,安装架120的下端两侧处各形成有一下导轨122,而该支撑架100上对应于该下导轨122处形成有与之匹配的下导槽101。安装主器件单元12时,下导轨122置入于下导槽101之中,沿着该下导槽101而将主器件单元12推入机箱10之内,并使用紧固件加以固定。更进一步地,该安装架120的上端两侧处各形成有一上导轨123,而该机箱10内部对应于该上导轨123处形成有与之匹配的上导槽102,藉由上导轨123和上导槽102之间的配合,起到导向主器件单元12安装之作用。参阅图2,该安装架120前侧面的上端处设置有一其上形成有螺丝孔的上固定板 124,而下端处则设置有一其上形成有螺丝孔的下固定板125,当主器件单元12置入于机箱 10后,使用螺丝分别穿设于该上固定板124、下固定板125而螺合于机箱10上,从而实现主器件单元12的固定。参阅图5,机箱10内的上部处设置有一散热风机(图中没有示出),用于机箱10 内部的通风,以通过对流方式将主器件12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排出机箱10外,而起到散热降温之作用。当然,也可将该散热风机设置于该机箱10内的下部处,其可选用抽风式的风机,也可选用吹风式的风机。常见地,机箱10侧壁的上部处形成有上通风口 103,而下部处则形成有下通风口 104。上、下通风口 103、104之中,一通风口用于构成机箱10的进风口,另一通风口则用于构成机箱10的出风口,从而在机箱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器件模块化安装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箱(10),其内部设置有一支撑架(100);三主器件单元(12),并排承载于所述支撑架(100)之上,每一主器件单元(12)包括有一安装架(120),所述安装架(120)之上设有一整流桥(14)、一逆变模块(16)和多个电容(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惠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