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501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包括有金属线芯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所述的金属线芯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为聚氨酯漆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单晶铜线芯替代传统的铜材线芯,磁性金属含量几乎没有,因此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级仪表仪器绕组之用,保证了其灵敏度和精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漆包线
,具体是指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
技术介绍
漆包线是由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构成,用于电机、电器、仪表、变压器等工作场合的绕组线。常规的漆包线所用的铜材一般或多或少都含有少量的铁、镍、钴等磁性元素和其他杂质,这些磁性元素或其他杂质的存在,导致在将传统的漆包线应用于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仪表仪器(如无力矩平均表磁通计、测震仪等)时,漆包线本身的磁性会对绕组的感应磁场产生干扰,从而严重影响仪表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从而避免的漆包线本身在感应磁场内所引起的干扰作用,保证高级仪表仪器的高灵敏与高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金属线芯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所述的金属线芯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为聚氨酯漆绝缘层。所述的无磁性金属线芯为单晶铜线芯。通过本设置,采用单晶铜线芯替代传统的铜材线芯,磁性金属含量几乎没有,因此使得本技术适用于高级仪表仪器绕组之用,保证了其灵敏度和精度。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介绍。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有金属线芯1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2,所述的金属线芯1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2为聚氨酯漆绝缘层。 本实施例所述的无磁性金属线芯采用单晶铜线芯。相较于传统的铜材,采用单晶铜线芯作为线芯有以下优势(1)单晶粒相对目前的普通铜材(多晶粒),而单晶铜丝只有一个晶粒,内部无晶界。而单晶铜杆有致密的定向凝固组织,消除了横向晶界,很少有缩孔、气孔等铸造缺陷;且结晶方向拉丝方向相同,能承受更大的塑性变形能力。此外,单晶铜丝没有阻碍位错滑移的晶界,变形、冷作、硬化回复快,所以是拉制键合引线(0 0. 03-0. 016mm)的理想材料。(2)高纯度目前,在我国的单晶铜丝(原材料)可以做到99. 9999U5N)或99. 9999% (6N)的纯度,因此可以实现基本不带磁性物质。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包括有金属线芯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芯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为聚氨酯漆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磁性金属线芯为单晶铜线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包括有金属线芯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所述的金属线芯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为聚氨酯漆绝缘层。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单晶铜线芯替代传统的铜材线芯,磁性金属含量几乎没有,因此将本技术适用于高级仪表仪器绕组之用,保证了其灵敏度和精度。文档编号H01B1/02GK202025552SQ201120156789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严杰, 王哲 申请人:浙江中佳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磁性聚氨酯漆包线,包括有金属线芯和包覆在金属线芯外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线芯为无磁性金属线芯,所述的绝缘层为聚氨酯漆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杰王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佳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