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膈肌表面积计算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94759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膈肌表面积计算方法与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还原出人体膈肌的三维图像,然后采集膈肌表面的关键特征点并进行处理,最终计算出膈肌的表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中对与膈肌相关的呼吸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通过对比不同呼吸状况下膈肌表面积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病变情况,从而提高了医生对于COPD等病例的诊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肺部膈肌表面积计算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运用到传统的医学成像系统中并加以利用,可以提高医学成像系统的利用效率以及医学研究中的突破进步,这已成为医学中一个研究的热门领域。膈为一向上隆凸呈弯隆状的薄扁阔肌,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肌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肌。当膈肌收缩时,中心部分下移,从而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胸腔和肺容积增大,产生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膈肌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膈肌位于胸腹联合部,不仅参与胸腹部的功能,也受到胸腹部疾病的影响,其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膈肌被认为是这个疾病的靶器官。但是就目前的计算机与医学发展,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CT图来判断病人的病情。由于膈肌的变化是三维的,所以在二维的世界里,医生很难准确、快速地判断出病变的情况。而本专利技术正是通过提供一种对膈肌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案,并计算出膈肌在三维形态下的表面积来为膈肌的研究提供更直观的数据与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捷、方便、正确的肺部膈肌表面积计算方法与系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肺部膈肌表面积计算方法,是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即通过三维重建以及计算得到人体膈肌的表面积大小,并最终通过三维重建的立体图像与面积计算数据综合分析人体膈肌的病变情况。对应的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和面积计算模块(3)。其中所述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包括CT扫描模块(1. 1),CT数据获取模块(1. 2),CT数据选择模块(1. 3);由CT扫描模块(1. 1)(扫描仪)对人体膈肌部位进行CT扫描,由CT数据获取模块(1. 2)得到膈肌冠状方向与矢状方向的原始数据,CT数据选择模块(1. 3)选择尽力吸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尽力呼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同时选择的数据组必须在200 帧以上的,而且图像中明确标示有膈肌起点与终点的白点的。CT扫描时,首先医生要在人身上缠绕金属圈,标记出膈肌的起始位置。然后进行 CT扫描,扫描时均采取平躺的方式,并得到人冠状方向与矢状方向的原始数据。选择数据时,要保证得到一个人有两组不同状态下的数据尽力吸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尽力呼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同时选择的数据组必须在200帧以上的,而且图像中有明确标示膈肌起点与终点的白点。所述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包括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 1)以及三维重建模块(2. 2) ;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 1)对CT图像的轮廓进行描点,三维重建模块(2. 2)根据图像轮廓描点进行膈肌三维重建。在进行CT图像轮廓描点时,要注意轮廓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即前面提到过的用金属圈围绕的地方,并能对膈肌的轮廓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描点的过程可为手工描点。只需对冠状方向和矢状方向的CT图像进行描点即可。在一组CT图像中也要对CT切片的选取做好掌握,在切片过程中确定从哪一帧开始,到哪一帧结束。此夕卜,要得到较为良好的三维重建效果,必须控制好帧与帧之间的间隔,一般CT图像扫描的图层在1. 5—2. 5mm,选取的切片与切片间的距离为8_10mm左右。 三维重建模块(2. 2)在三维重建时,丢弃处在纵膈区域,或是阻断了胸壁而不能清楚的描述膈肌的轮廓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剩余的冠状面和矢状图像被用来三维重建。在这剩余的少许图像中,膈穹窿的小部分由于心脏或纵膈的存在不是很确定,这部分通过最近的界限清楚的膈肌轮廓用线性插值法重建。所述面积计算模块(3)包括,数据处理模块(3. 1)、计算模块(3. 2);数据处理模块 (3. 1)对图像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选择、处理,计算模块(3. 2)根据数据处理模块(3. 1)选择、处理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面积计算。数据处理模块(3. 1)进行下述数据选择、处理工作。由于冠状面组数少于矢状面的组数,冠状面的数据选取18-24组,矢状面的数据选取28-35组,其中每组冠状面数据选取14-18个特征点坐标数据,每组矢状面数据选取10-14个特征点坐标数据,在选取数据时必须保证最开始的那组和最后一组保留。此外还要有冠状面方向上,病例剑突位置、病例最左上方、最右上方肋膈角以及最左下方、最右下方起始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用于计算膈肌前侧表面积。计算模块(3.2),运用01计_(^1()函数和Triangle_Cal()函数,分别提供计算三维坐标下两点之间距离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其中,用于计算三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公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膈肌表面积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和面积计算模块(3);其中所述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包括CT扫描模块(1. 1)、CT数据获取模块(1. 2)和CT 数据选择模块(1. 3);由CT扫描模块(1. 1)对人体膈肌部位进行CT扫描,由CT数据获取模块(1. 2)得到膈肌冠状方向与矢状方向的原始数据,CT数据选择模块(1. 3)选择尽力吸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尽力呼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同时选择的数据组必须在200帧以上的,而且图像中明确标示有膈肌起点与终点的白点的;所述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包括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 1)以及三维重建模块 (2. 2) ;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 1)对CT图像的轮廓进行描点,三维重建模块(2. 2)根据图像轮廓描点进行膈肌三维图像重建;三维重建模块(2. 2)在三维重建时,丢弃处在纵膈区域,或是阻断了胸壁而不能清楚的描述膈肌的轮廓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剩余的冠状面和矢状图像被用来三维重建; 对膈穹窿的小部分根据最近的界限清楚的膈肌轮廓,用线性插值法重建;所述面积计算模块(3)包括,数据处理模块(3. 1)、计算模块(3.2);数据处理模块 (3. 1)对图像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选择、处理,计算模块(3. 2)根据数据处理模块(3. 1)选择、处理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面积计算;计算模块(3.2),运用01计_(^1()函数和Triangle_Cal()函数,分别提供计算三维坐标下两点之间距离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其中,用于计算三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公式为 = V C^l — ^2)2 + (3"i "J2)2 + (^l — ^2)2 ⑴已知的是空间中的三个点的坐标,用公式(1)求出由这三个点组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 然后再运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S= %/p(p — a) (ρ — ο) (ρ — c)⑵其中P= (a+b+c) /2,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定义Area_Cal()函数和Area2_Cal ()函数来分别计算冠状切片和矢状切片间的表面积;对于所述切片间面积计算方法如下从第一帧切片开始,依次计算相邻两切片间的面积;首先进行小三角形的划分,相邻两切片间的特征点个数大体相同,故按顺序将两切片间的面积分割成一排排锯齿状的小三角形;通过循环结构依次对这些小三角形进行面积计算并累加,计算得到两切片间的表面积; 再用一个外循环将每两个相邻切片间的表面积累加起来得到总的表面积;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膈肌表面积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由三大模块组成: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和面积计算模块(3);其中:所述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1)包括:CT扫描模块(1.1)、CT数据获取模块(1.2)和CT数据选择模块(1.3);由CT扫描模块(1.1)对人体膈肌部位进行CT扫描,由CT数据获取模块(1.2) 得到膈肌冠状方向与矢状方向的原始数据,CT数据选择模块(1.3)选择尽力吸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尽力呼气时测量得到的数据,同时选择的数据组必须在200帧以上的,而且图像中明确标示有膈肌起点与终点的白点的;所述图像处理与建模模块(2)包括: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1)以及三维重建模块(2.2);CT图像轮廓描点模块(2.1)对CT图像的轮廓进行描点,三维重建模块(2.2)根据图像轮廓描点进行膈肌三维图像重建;三维重建模块(2.2)在三维重建时,丢弃处在纵膈区域,或是阻断了胸壁而不能清楚的描述膈肌的轮廓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剩余的冠状面和矢状图像被用来三维重建;对膈穹窿的小部分根据最近的界限清楚的膈肌轮廓,用线性插值法重建;所述面积计算模块(3)包括,数据处理模块(3.1)、计算模块(3.2);数据处理模块(3.1)对图像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选择、处理,计算模块(3.2)根据数据处理模块(3.1)选择、处理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面积计算;计算模块(3.2),运用Dist_cal( )函数和Triangle_cal( )函数,分别提供计算三维坐标下两点之间距离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其中,用于计算三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公式为:     (1)已知的是空间中的三个点的坐标,用公式(1)求出由这三个点组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然后再运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s=                 (2)其中p=(a+b+c)/2,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定义Area_cal( )函数和Area2_cal( )函数来分别计算冠状切片和矢状切片间的表面积;对于所述切片间面积计算方法如下:从第一帧切片开始,依次计算相邻两切片间的面积;首先进行小三角形的划分,相邻两切片间的特征点个数大体相同,故按顺序将两切片间的面积分割成一排排锯齿状的小三角形;通过循环结构依次对这些小三角形进行面积计算并累加,计算得到两切片间的表面积;再用一个外循环将每两个相邻切片间的表面积累加起来得到总的表面积;最后求解膈肌表面积,根据膈肌的形状特征,将膈肌分为前部、两侧、顶部和后部;首先计算前部表面积,即求两个前部三角形面片的面积之和;接下来加上两侧的面积,最后加上顶部和后部的面积,得到最终表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强刘伟朱晓萍张叶娜沈彧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